黔军5个师盘踞贵州多年,红军长征过个路,为何其就被中央军吞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2-03 16:17:52
引言

王家烈,这个“贵州王”的身份曾一度让他在民国时期成为地方军阀的佼佼者。凭借与蒋介石的亲近关系,他自认为稳坐“王座”,能够主宰整个贵州的命运。

然而,命运的车轮自信偏偏就在他充分的时候,刹车了。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贵州,老蒋紧随其后,一路追杀。

谁曾想,一场“政治夹击”正在悄然上演,本来是王蒋两家夹击红军,谁知到了最后,竟然是红军活了下来,而王家烈变成了“纸糊的房子”,被老蒋给碰碎了。

红军一路走来,王家烈的“狭路相逢”

“遵义、娄山关,真是千里之险!”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名,在1935年的那一场战斗中,竟成了改写贵州历史的关键节点。

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王家烈命运的转折点。大家都知道,王家烈盘踞贵州多年,在这一片山河大地上,他的5个师统领四方,若说他是“贵州王”,一点不为过。

更别提他与蒋介石的“亲密无间”了,蒋介石一声令下,王家烈也是不敢迟疑,紧紧跟随。然而,谁能想到,这个自信满满的“王”,竟在长征中,被老蒋狠狠地“耍”了一把。

1935年,长征进行到关键时刻。湘江一战之后,红军几乎已经损失惨重,队伍从原来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红军内部开始自我抢救,果断改变方向,向着遵义这个黔北的战略要地进军。

这时候的王家烈非常之“紧张”。按理说,他是贵州的“大当家”,手握重兵,怎么可能对红军这几万人小小的队伍有所畏惧?

结果呢,才不过短短两个月,红军就突破了湘江防线,兵临遵义。王家烈这个地方“土皇帝”那会儿心里估计也得是“心里一慌”。

遵义,作为黔北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他自己数年来苦心经营的根基,怎么能让红军这么轻松就拿下来?可问题是,王家烈还真没料到,红军的进攻竟是如此凶猛。

1月7日,红军攻占遵义,连山地险关娄山关都突破了。娄山关,那可是黔北的战略重地,几乎是兵家必争之地,结果,红军居然通过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轻松突破了这一防线。

这场战斗中,红军采取了巧妙的“围点打援”战术。红十三团的战士们如猛虎出山,快速占领了点金山和大小尖山的制高点,借地形的优势,“居高临下”地攻击黔军阵地。

而黔军当时的阵地上,除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外,大部分部队被困在娄山关内,没能有效支援。更别提红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了,战术实施得天衣无缝,敌人根本没反应过来,连连败退。

这样的红军,怎么能不让王家烈觉得“心凉”?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红军不仅彻底摧毁了黔军的防线,还迅速占领了遵义,直接让王家烈的“心头宝”失守了。

若把这场战斗比作一场棋局,红军无疑是走了一步“妙棋”,而王家烈则是错估了局势,未能及时调整策略,直接导致了他的第一波“兵败如山倒”。

从娄山关到遵义,王家烈的战略误算

“战争如棋,落子无悔。”这一句话,在王家烈身上可真是写得恰如其分。当红军攻占娄山关后,黔军的抵抗逐渐无力,王家烈终于感受到了“危机四伏”的滋味。

王家烈在面对这一切时的反应,真可以用“震惊”二字来形容。遵义可是王家烈的故乡,也是他在贵州政治路上的发源地,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窝”被红军轻松拿下。

毕竟,失去遵义,就意味着他在贵州的根基动摇,未来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这个“贵州王”决定出手,打算借助蒋介石的中央军“出手相助”。

此时,蒋介石的算盘早已经打得啪啪响。中央军名义上是在“围剿”红军,实则早已对王家烈的地盘虎视眈眈。

虽然表面上蒋介石口口声声说要帮助王家烈收复失地,但实际情况是,他并不急于行动,反而利用这个机会稳步推进自己的计划,逐步吞并地方军阀势力。

而薛岳,作为蒋介石的重要将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王家烈根本没料到,薛岳在会面时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出兵支持,反而劝他小心与中央其他势力的矛盾。

王家烈心中一慌,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蒋介石的依赖可能早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至此,王家烈的局面彻底失控。

中央军不仅在战术上精确布局,更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巧妙布局。王家烈原本的算计是借助中央军力量来打击红军,却没有想到,蒋介石反倒是借机削弱他的政治地位。

蒋介石暗中布局,王家烈的“政治局内人”陷阱

说到这里,蒋介石的政治手腕可真是“玩得太高了”。以至于作为地方军阀的王家烈,原本以为他能够依靠蒋介石在中央的影响力来“打回遵义”,没想到反倒被老蒋给吃掉了。他手下的5个师,一个都没留下,那些师长翻脸比翻书还快。

王家烈与蒋介石的矛盾,其实早在他同薛岳的一次会面时便显露无疑。那时薛岳给王家烈“上政治课”,告知他要远离中央政府中的对手何应钦,应该与陈诚站在一起。

但王家烈显然没意识到,薛岳的言辞看似关心他,实则暗藏玄机。一直到何应钦的胞弟何辑五被派往贵州担任省民政厅长一职,王家烈才察觉到了中央的意图。

一旦自己失去省主席的职务,何辑五就能顺利接管。此时,王家烈终于意识到,蒋介石的“帮助”原来别有用心。

王家烈在困境中无路可退,他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军事力量收复遵义。可是他没想到,薛岳迟迟不肯出兵,而当王家烈准备依靠黔军25军的力量时,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终于执掌红军,在贵州的山沟里如鱼得水,继续往前长征。

但王家烈却被薛岳带领的中央军架在了火上烤,进退两难,薛岳略施手段,就让不少王家烈的部下倒戈,随后老蒋下令将王家烈免职,这个曾在贵州挥斥方遒的地方军阀,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尘土。

这场“棋局”最终的赢家,显然是蒋介石和中央军,而王家烈的“王座”则如同过眼云烟,迅速崩塌。

0 阅读:4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