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2025年01月07日 08:03 四川
大家好,我是千妈。
每年大假前夕,都有很多粉丝催书单,我其实不太喜欢开书单,因为书单这个东西就跟立flag一样,上头快,下头也快,大家往往是刚看到的时候觉得真香,赶紧点个收藏,实际再点开已是假期结束。
我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书单太长太多了,从立flag的角度来说,量大管饱容易长志气,但落到现实中,假期时间并不多,除开春节团聚必要的玩耍,有的家庭还要出门旅行,还有学科上的安排等等,所以,虽然大家都说阅读是假期第一要义,而实际能分给阅读的时间又很有限。
但我也理解大家催书单的初心,我自己也有感受,学校每年大假开的书单大同小异,很多书都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
不是说经典不好,而是缺少一些新意,简单讲就是,墨守成规的书单已经无法喂饱新生代的孩子们,家长只能靠自己拓宽阅读视野,给孩子挑出更有意思的书。
基于这些考量,我梳理出自己给孩子备的书,分享给大家,书目并不长,算不上正式书单。但我觉得这种形式可能会更加务实,不走量大管饱这条路,而是尽可能精,书不在多,孩子能读得进去,有收获,才是寒假阅读的价值。
#1
《明月来相照》
▲
来源:当当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适读年龄:6~12岁
因为平时课业忙,语文书里的诗词常常被背诵抄写赋予太多强迫味道,以至于孩子很难去体会古诗之美,所以每年寒暑假,我都会抽出些时间,陪她读读诗词,不是记忆式地读,而是更深入地读。
今年准备的书是《明月来相照》,作者是全国优秀教师,长沙市大同小学的校长朱爱朝,挑选了小学1-6年级103首校内古诗来做拓展讲解。
一套共有三本,新月篇、弦月篇、满月篇,封面设计就是3轮不同形状的月亮,让人想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诗意满满。
每首诗的解读都是分四个版块进行,古诗原文、精美插画、背景故事和汉字讲解。
比如一年级上册,唐代诗人王维的《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我记得当时小朋友从学校学到,主要是诗的释义和对仗工整的反义词,对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常识并不了解。在《明月来相照》里,就延伸讲到了中国古画为什么要盖印章,还讲了山水花鸟画的特点,这些拓展点很有意思,小朋友也很感兴趣。
还有二年级上册柳宗元那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果只讲释义,孩子大概率Get到的就是一幅唯美画面,天地之间如此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实际上,《江雪》背后的故事是柳宗元两次被降职,流放到永州十年,别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他却没有,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写出的这首诗,了解到这些,美才不会那么单薄,更有情感深度。
类似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另一个汉字介绍版块我觉得对孩子也很有益,小学孩子正是如饥似渴储备汉字的阶段,讲讲汉字的演变、含义,孩子理解更透,运用起来也会更灵活。
#2
《戴老师的高能唐诗课》
▲
来源:当当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适读年龄:10岁+
这本书适合大一些的孩子,小学高年级或者初高中孩子,都可以读一读,包括成人,我自己也很喜欢,准备假期先读为快。
作为B站红人,戴建业老师的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了,我很喜欢他讲诗的随性,信手拈来,层层深入,有种一气呵成的爽意。
这跟他的讲解方式很有关系,戴老师讲诗不是单纯讲诗,而是把诗史、诗人的人生故事串联起来讲。
比如,讲李白的诗时,会吐槽李白的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天底下没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调侃李白一直坚信自个身上多少是带点仙气的,还曾经约着杜甫、高适三个人一起上山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这些逸闻趣事的生动描述,幽默的口吻,既增添了诗词的趣味性,又让我们在笑声中更好地理解了诗人的性格和时代背景。
#3
《世界上最糟糕的孩子和大人》
▲
来源:当当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这套书是小朋友自己很喜欢的,整套比较多,还没有看完,准备寒假接着看。之前听她说班里很多同学都在看,我就留意翻了翻,内容的确很契合孩子心理,什么贪吃鬼、吓人精、游戏迷......一个个角色,全都是不让家长老师省心的“灯”。
但再认真读,我发现这些看似帮孩子宣泄情绪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作者的智慧和深意。
孩子们喜欢这套书,不只是因为在阅读中找到了共鸣,还因为阅读后收获了思考和方法,意识到调皮捣蛋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很多时候,理解和沟通才是化解矛盾的钥匙。
也理解了父母和老师的不易,那些糟糕的大人故事,让孩子看到大人一样有不完美的一面,之前解读朱自清的《背影》(重温可戳《为什么读这本书:因为无法与父母和解,就无法走出缺爱的困境》)我也写过,这个“看见”是很重要的,它能促进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是亲子之间走向亲密,走向和解的转折点。
#4
《地球上的爆笑历史》
▲
来源:当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常有读者要求推荐适合孩子读的历史类书籍,之前我分享的大多中规中矩,像《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种,今年寒假想要松弛点,于是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本有趣的漫画书。
历史是个严肃的词,到这本书里,却变成了喜剧脸,分格漫画+拟人手法让大大小小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能“开口讲话”,幽默的夸夸和一针见血的犀利吐槽也是信手拈来。
“奇妙万物的一天”里,轮子自述“老实说,我才不在意谁最先发明我们。”用搞笑的方式呈现了轮子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秘密日记”里,话痨骆驼现身说法讲解丝绸之路,漫长的丝绸之路要怎么走、运送了哪些货物、交换了什么物品,全都在骆驼的碎碎念里了。“新闻速递”里,可爱又傲娇的猫咪认为牛顿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功劳,比如,猫咪觉得牛顿之所以可以创建微积分,是因为它带回了那只死老鼠,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是为了解救困在树上的猫咪,形式的确有点儿夸张无厘头,但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不少历史知识。
#5
《守坝员》
▲
来源:当当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这部图像小说出自同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作品,不同于以往传统改编,这部小说是动画的续篇,用波澜壮阔的情节给予孩子们观看一部优秀电影和阅读一本好书的双重乐趣。
我选这套书是因为它很特别,一般儿童文学都比较正能量,正能量的确可以给孩子带来心灵力量,但也会把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狭隘化。
《守坝员》的故事是反套路的,情节没有那么正能量,人物角色也更立体,守护大家的英雄,不再是无坚不摧的存在,他也会脆弱,也需要朋友的安慰,需要学习如何承受崩溃的瞬间。
故事主角是一只平凡却坚韧的小猪,身处被大坝庇护的宁静小镇,每天默默转动风车,驱散黑暗,守护一方安宁。但他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反而因为外表的邋遢和孤独的处境,成为同学嘲笑孤立的对象。小猪的内心世界,就像大坝背后隐藏的秘密,无人知晓,也无人倾听。这种孤独与无助,其实也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个体的真实写照,他们默默努力,却常常被忽视和误解。
故事表现出的复杂性,反而能促使孩子去思考,当真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伤害来临,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个人觉得,比起制造一个简单美好的“楚门世界”,充满冲突、他人的不理解、欺凌、孤独甚至复杂人性的真实世界,对孩子来说会更具文学魅力,也更有现实意义。
#6
《为孩子解读四大名著》
▲
来源:当当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适读年龄:10岁+
问“四大名著”版本的家长特别多,为此我专门写过一篇《我的切身体会:不要随便给孩子读四大名著》,文章里写到不太建议小学生读《水浒传》,无奈现实啪啪打脸,家长们留言表示那么多文常知识点,不读四大名著都过不了考试关。
好吧~不过就算必读,咱们也不能把书读死,还是得找找有意思的突破点,这套书就是我给孩子找的一个突破点。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四大名著就像四座大山,遥不可及又散发着无尽魅力。很渴望能攀上这些山峰,一览其中风景,但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内涵又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可能是因为有这样的记忆,如今翻开《为孩子解读四大名著》时就很感叹,感叹现在的孩子资源真是丰富太多,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读个名著读得那么吃力,读出一堆无人解答,困惑几十年的问题。
你看书里这些小标题:
《西游记》里取经之路和真实的地理相差多远?
为什么孙悟空会筋斗云,却不能背着唐僧飞到西天?
为什么说孙悟空是童心和真心的象征?
为什么要给孙悟空戴紧箍咒?
乌鸡国故事与《哈姆雷特》有什么关系?
......
不要说孩子了,我都很好奇,全都是我小时候想过又想不明白,或者压根没想到的问题。
很多语文老师也在用这套书作名著阅读的拓展解读,所以它还被《中国教育报》评为了“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我觉得不是因为比其它解读版本技法高明,而是不论从哪个维度来看,它都是更契合孩子阅读特点和理解渴求的。
#7
《欢乐数学》
▲
来源:当当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适读年龄:10岁+
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一些小朋友小时候读的数学启蒙童书,像《数学帮帮忙》《汉声数学》,都是各有特色。但它们针对的年龄层都是偏低一些,我一直在找适合大孩子的数学书,想找到既有趣,又能比较系统全面提升孩子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书。
然后在机构做奥数老师很多年的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欢乐数学》,我自己先看了一遍,觉得真不错。
一方面,它把数学家的故事和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串联成一部数学发展史,展示了各种数学定理、等式的来龙去脉,让孩子对数学这个学科有个整体认知。
一方面,把一个个数学概念拟人化,赋予性格、情绪、行为,变成一个个可读性很强的故事,让孩子的数学思维生根发芽。
我觉得这个角度很好,不是像工具书那样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让孩子看见数学的“本来面目”,培养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前几天还跟朋友聊了几句真话~虽然我自己是语文学霸,但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我反而更重视和强调数学,不是弥补心理,而是在积累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深刻理解了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价值不是刷题也不是计算,单纯的考试学霸是没有意义的,数学真正的价值是它追求“第一性原理”,数感好的人就能理解我现在所说的,拿到一道题,你要有整体观,要能穿破出题者设置的层层迷雾,抓住最本质的点,就能节省不少计算环节,这个过程锻炼的,是人的本质思维。
就像这本书里,亨利.庞加莱有句话,可以概括成年后的我对数学这个学科的思考:
“诗的艺术在于赋予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名字,数学的艺术在于赋予不同的东西同样的名字。”
#8
《动物的内心戏》
▲
来源:当当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适读年龄:10岁+
今年的科普类书籍,我选了彼得.渥雷本的《动物的内心戏》,其实有点小私心啦,主要是我自己想看。
逛书店的时候,无意中翻到,立马被吸引住。
“世界上所有生命对悲伤、痛苦和爱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动物和我们并无二致。”
彼得.渥雷本这句话,也是我曾经怀疑并好奇过的,他说如果要变身为人类以外的动物,最想变成狼,因为狼既能享受家的温暖,又能享受孤独,这点也契合了我自己的想象。
书里面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实例,都非常有意思。
比如很多人认为动物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能力”,但无数的例子显示,动物明白自己和他者的差异,也能够规划未来。
不同候鸟不会飞在一起,许多昆虫也有筑巢,甚至储备粮食过冬的能力。
“而我更想说的是,某些对人类深具意义的行为,也许对动物并没有那么重要。”人类热衷思考,但真的很有必要吗?我们不需要大费周章想破头,也能得到快乐,感受喜悦。这证明了一点:智力对情绪完全是多余的。
“乌鸦会在屋顶拿罐头盖来滑雪橇,也有乌鸦会故意去啄狗的尾巴,等狗一回过头来就迅速飞走,这么做对它的生存毫无帮助,可见乌鸦只是在享受滑雪橇和捉弄狗的乐趣。”
这些观察案例让我们理解,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智慧和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快乐”在动物的情感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点和人类一模一样。
EASTWEST
书不多,都是凭自己心意挑选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一个寒假能把这些书读完也很不错了,趁春节前快递还没有停,大家有兴趣想入手的,就赶紧准备吧。
最后还是要祝所有大朋友小朋友,在寒假的静谧时光里,以书为舟,尽情享受遨游的乐趣,在阅读中不仅汲取智慧,更能学会思考,让心灵得到滋养,视野得到拓展。希望这段阅读之旅,成为你寒假中宝贵的回忆和财富。
如果你觉得今天文章不错,可以点亮“赞”让我看见,下期“和千寻一起读童书”准备跟“和千妈一起读经典”做个年末合辑,盘点这一年我们和孩子读过的书,欢迎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