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6日夜,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陶希圣,垂头丧气的回了家,妻子万冰如见他状态不对,赶忙询问发生了什么。
陶希圣沮丧的告诉她,经过一个半月的谈判,汪精卫决定卖国,以换取自身的利益,还逼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
他要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要承认日本在内蒙、华北、长江下游及华南沿海岛屿的统治。
不仅如此,汪精卫还答应跟日本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
这便是所谓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及《秘密谅解事项》”!
闻言,万冰如是大吃一惊,她虽是个乡下妇女,也看得出汪精卫此举是卖国。
出卖国家如此大的利益,用万世骂名,换一个傀儡政府,当“溥仪第二”,她也搞不懂,汪精卫是图啥。
然而,有一点,万冰如却十分清楚,那就是绝不能当汉奸,干让全国老百姓戳脊梁骨的事情!
于是,她郑重的警告自己的丈夫陶希圣:“如果你敢在卖国条约上签字,我就打死你!”。
这话,让陶希圣紧皱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一夜,他是煎熬至极,精神几近崩溃。
第二天,他听从了妻子的意见“病倒了”,也是因此,他没有在12月30日举行的“签字仪式”上签字。
既然不愿意当汉奸,陶希圣为什么要给汪精卫当宣传部长呢?原因很简单,他误入歧途了!
陶希圣,湖北新洲县人,出生官宦世家,其父陶月舸,曾是清末河南某巡抚的幕僚,后来还曾担任夏邑、新野、安阳、洛阳等地县令,因为跟黎元洪关系好,民国初年,又跑到湖北黄陂县当知事。
幼年的陶希圣,一直跟着父亲辗转各地,然而,他的学业并未落下,辛亥革命后,他考入武汉博文学院,1915年,又跟着父亲北京,进入北京大学读法律专业。
1922年,23岁的陶希圣从北大毕业,曾在安徽政法专科学校教书,后来,又跑去上海当编辑。
当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上海的文化思想极其活跃,可谓是百家争鸣,在如此大环境下,曾希圣觉悟有了极大提升。
在此期间,文笔硬朗的陶希圣,也凭借着一支笔打出了名号,并结识了沈雁冰、周佛海、叶圣陶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1927年初,在周佛海的邀请下,陶希圣辞去了编辑工作,前往黄埔武汉分校担任政治教官,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很快,陶希圣又结识了汪精卫的左膀右臂陈公博、顾孟余等人,在他们的介绍下,陶希圣也投入汪精卫麾下,渐渐成长为汪精卫的得力干将,汪精卫“分共”就是陶希圣提出。
在追随汪精卫多年的时间里,陶希圣一直扮演着“亦政亦学,半朝半野”的角色,是国民党“改组派”的骨干分子。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部主任的陶希圣,加入了蒋介石的“委员长侍从室”,主要负责国际宣传工作。
在抗战初期,曾希圣是出了不少力的,然而,在周佛海、胡适等人的影响下,他很快变得悲观。
在南京的时候,曾希圣就经常跑到周佛海家的地下室,参加所谓的“低调俱乐部”。
他们这帮人认为“战必亡国”,同时还担忧,共产党会借着统一战线,迅速发展壮大。
他们的这些思想,跟时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于是,他们走的越来越近。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100万国民党军,在伤亡40多万后,依旧未能击败25万日军,以致武汉失守。
这场惨败,让曾希圣痛心疾首,也让他对抗日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辗转来到重庆,散发所谓的“低调”言论。
1938年12月,曾希圣追随汪精卫,逃到了香港,并为汪精卫的叛变投敌制造舆论,但很快,曾希圣跟汪精卫便产生了分歧。
在汪精卫出逃后,曾发表了一个“艳电”,号召大伙跟着他干,曾希圣本以为,以汪精卫的资历和威望,“艳电”一出,必定从者如云。
不料,响应者却寥寥无几,甚至汪精卫的智囊顾孟余,在看到“艳电”后,立马跟他断绝关系。
“艳电”之后,汪精卫等人不仅遭到口诛笔伐,还受到严厉打击,先是替汪精卫发表“艳电”的林伯生,被戴笠的军统特务击伤,紧接着,汪精卫在越南河内遇刺,他的助手曾仲鸣,给他当了替死鬼。
处境如此艰难,追随汪精卫的人,也开始内讧,他们分成了两派,以周佛海为首的一派主张去日占区,去搞“和平运动”。
另一派则主张去欧洲,组建流亡政府,代表人物便是高宗武和陶希圣。
为何高陶二人不主张去日占区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主和”,并非要卖国,去了日占区,即便组建了新政府,也是受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府,那就成了汉奸了!
可惜,汪精卫听不进去高、陶二人的主张,还是跑去了已经沦陷的上海。
随着事态的发展,高宗武、陶希圣越来越觉得汪精卫走偏了,1939年8月28日,所谓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汪精卫开始“组府”,陶希圣还被任命为宣传部长。
此事一出,立马遭到国民政府的反击,汪精卫等人上了通缉令,可令汪精卫和日本人讶然的是,蒋介石竟然亲自从通缉令上,勾掉了陶希圣的名字。
为何蒋介石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他跟陶希圣共过事,对陶希圣这个人比较了解,他想给他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
而此时的陶希圣,也是悔不当初,在接下来跟日本人谈判的过程中,他跟高宗武站在了一起,一直持抵制态度,这也把他推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紧接着,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陶希圣跟妻子万冰如谈话,万冰如说敢签字,就打死他的事情,也是因为妻子的话,陶希圣才会“生病”,躲过签字。
话说,陶希圣在民国,也是个人物,他为什么会这么听老婆的话呢?那是因为万冰如和几个孩子,已经做好替陶希圣去死,以让他保全名节的准备了!
万冰如和陶希圣,是包办婚姻,她出身于湖北黄冈的一个耕读世家,从明朝开始,他们家就人才辈出,民国名将万耀煌,便是万冰如的堂兄。
幼时的万冰如,虽没有上过学堂,但受家庭的熏陶,在操持家务之一,也读书识字,而且能出口成章,在乡里也是有名的才女。
1918年,在双方父母的操持下,16岁的万冰如与19岁的陶希圣喜结连理。
然而,婚后的万冰如,生活的却很艰难,不是陶希圣对他不好,而是因为她接连生育2女,婆家人把她看“贱”了!
据陶希圣回忆,某次暑假回家,他发现家里人冷落自己刚刚生产完的妻子,还虐待自己的大女儿骊珠。
1922年,骊珠染病夭亡,这与家人的苛待不无关系,也让陶希圣痛彻心扉,在安徽落脚后,他立马把妻女接到了自己身边照顾,在此后的日子里,万冰如先后给他生育了6个儿子。
脱离封建家庭束缚的万冰如,慢慢从丧女之痛中走了出来,她跟陶希圣相处的极好。
无论陶希圣去哪里,万冰如都带着孩子们跟在他身边,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万冰如不离不弃,他辉煌腾达了,也没学别人拈花惹草,是真正的恩爱夫妻。
1939年10月,已经后悔跟着汪精卫的陶希圣,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是沮丧至极,说自己不愿当汉奸,已经跟朋友讨论,是投水死,还是触电死。
得知丈夫处境艰难,万冰如立马决定,带着孩子们去找曾希圣,与他一起面对风雨。
1939年11月25日,万冰如带着5个儿女来到上海,用她的话说,此行的目的,就是用她们母子6人的性命,把陶希圣给换出来!
在万冰如的劝说下,陶希圣最终决定跟着高宗武逃离上海。
1940年1月3日,在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管家万墨林的帮助下,高陶二人成功离开上海,坐上了前往香港的渡轮。
得知此事,汪精卫是惊惧不已,因为陶希圣是他的心腹,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于是,他带着妻子陈璧君,立马跑到万冰如的住处,希望万冰如能劝陶希圣回头。
面对汪精卫夫妇的怒火,万冰如是面不改色,她对汪精卫夫妇说,自己能把陶希圣给劝回来,但要汪精卫夫妇答应几个条件。
当万冰如提出条件后,汪精卫夫妇沉默了,万冰如见状,不慌不忙的说:"你们赶紧做决定,若是迟个一两天,他在香港说出一两句话来,我去了也没用了!"。
最终,汪精卫夫妇答应了她的条件,万冰如带着2个儿子,上了渡轮,其余3个孩子,则留下来做人质。
他们母子分别的时候,留下的3个孩子是泪如雨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根本不是去劝父亲的,他们3个是“弃子”!
万冰如带着2个儿子到香港后,立马给汪精卫夫妇发了一份电报:“希圣即可偕返上海”。
看到电报的汪精卫夫妇,长长松了口气,对于万冰如留下的3个孩子,监管也没那么严格了。
就在这时,万墨林又发力了,在青帮的掩护下,3个孩子也成功逃离上海。
这下子,曾希圣没了后顾之忧,他与高宗武联名,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的原文照片,发表在了《大公报》上。
此事一出,汪精卫夫妇是气急败坏,但却无可奈何,陈璧君更是恨恨的说,自己栽在了一个“乡下女人”手里。
迷途知返后,曾希圣回到了蒋介石身边,给蒋介石当侍从秘书,此后一直追随蒋介石。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曾希圣也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了台湾。
对于妻子万冰如,曾希圣评价很高,说他没当困难之大关大节临头,常能立即决断。
1975年9月2日,万冰如离开人世,享年73岁,失去相伴57年的妻子,曾希圣是泪如雨下。
1988年,陶希圣也在台湾病逝,享年89岁……
用户17xxx84
女人是男人的运,更是男人的命[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