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期,为应对盟军装甲部队而诞生的“铁拳”(Panzerfaust)无后坐力发射器不仅深受德军欢迎,也给与德国关系暧昧的阿根廷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战争结束后,阿根廷军方认为有必要装备类似“铁拳”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正所谓“瞌睡递枕头”,一些参与过“铁拳”研发的德国技术人员逃亡到阿根廷,一举解决了技术难题,大名叫“步兵反坦克炮弹”(西班牙语名:proyectil antitanque para infanteria)的PAPI酱就此“横空出世”。
PAPI设计接近早期的“铁拳”30系列,全长1070毫米,全重4.49千克,其中发射管长850毫米,全重2.15千克,发射的弹丸全长则为475毫米,全重2.17千克,其中推进药柱重170克,包括药型罩在内的装药重900克。
△ 保存在阿根廷国立武器博物馆(Museo de Armas de la Nacion)内的2枚PAPI原型弹
从外形上看,PAPI的破甲弹头后半段曲线较为圆滑,这是该弹和“铁拳”30系列的最大不同。由于研制时间较晚,因此PAPI的性能相比起这些型号也有了一定提高,有效射程可达80米,而最大穿甲厚度可达207毫米,已经接近后期的“铁拳”100型的性能。
△ PAPI配用的破甲弹头结构示意图
除了实弹之外,阿根廷人还为其设计了一款训练弹。这种训练弹在其他部分都与实弹相同,但是在前端则取消了药型罩,改为木质结构的弹体,不过在外形上依然保持不变。
△ PAPI配用的木质训练弹头示意图
PAPI的瞄准和击发机构和“铁拳”类似,操作方法大同小异。为了更好的隐蔽,射击时可以采用传统的站姿、蹲姿和卧姿射击,同时在发射时射手应避免尾焰灼伤自己和其他人。
△ 一名正在演示PAPI操作方法的阿根廷士兵,注意其头盔和携行具非常具有德国特色
△ 准备使用PAPI瞄准射击的阿根廷士兵
△ 用PAPI采用蹲姿进行瞄准射击的阿根廷士兵
考虑到和平年代的成本和使用需要, PAPI的发射管管壁被加厚,使其可以被重复使用。不过,复装弹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在工厂内完成。
PAPI的研发进度很快,量产后就进入阿根廷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然而好景不长,战后不久美国开始大批量向其盟国提供各种武器,PAPI便显得尴尬起来——外国进口的“巴祖卡”用都用不完,阿根廷何必要自己生产?量产完成的近4000支PAPI一直服役到60年代,就此成为了“铁拳”家族在潘帕斯草原的绝唱。
△ 1957年阿根廷阅兵中接受检阅的阿根廷海军陆战队第一“美洲狮”(puma)步兵团士兵,前排士兵身背PAPI
PS 南美洲有一些国家比较亲德,他们和德国有很多暧昧关系,他们的军队也深受德国影响,比如智利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