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这天是彭雪枫烈士牺牲60周年,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专程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张胜打去了电话,告诉他务必要赶回来,接着李又兰说:
“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你回来吗?在你父亲在世时,他在众多的高级干部中,与彭雪枫关系最不一般。”
对父亲张爱萍与彭雪枫的战友之情,张胜也是深有感触,他说:“在我小时候, 我就听讲起他自己的经历,当时父亲总会时不时地蹦出彭雪枫这个名字。”
张爱萍、彭雪枫的这段生死之情,一直延续了许多年......
1935年,当红军长征过雪山时,有过这样一幕。
一位看起来很年轻军官,大概是25岁左右,此刻正累得喘不过气,而在他的一旁有位稍微年长一些的军官就问他:“这是病了吗?要不骑我的骡子吧!”
年轻军官摇了摇头,选择了拒绝,在一阵推搡后,最后二人相视一笑,就将骡子给重伤员骑了,之后便互相搀扶着向前走去。
这位年轻些的军官,便是红十三团政委的张爱萍,而另外一位准备将骡子给他的,便是比他要大上3岁的团长彭雪枫。
对开国将领而言:一同走过长征,那便是一辈子的兄弟。不过显然,在,张爱萍和彭雪枫身上,二人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首先,二人皆是儒将。彭雪枫,是军中出了名的才子,他于1907年出生在河南一贫农家庭,从小便喜欢读书,以前跟随祖父在私塾念书。14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之后又在学校教过国文,边教书、边继续求学。因此彭雪枫可谓是能文能武。
而张爱萍则是出生在四川省达县农民家庭,他从小也是个“书痴”。在他年少时,曾自制了一盏小油灯,每到夜里,他就会躲在被子里看书。直到一天,他的母亲过来给他盖被子,这才发现自己的子的小秘密。
20岁那一年,张爱萍来到了苏区,也在这里他认识了彭雪枫。二人的相遇,自然是相见恨晚的。此时的张爱萍是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队长,而彭雪枫已成了红三军团的骨干,资历上是比张爱萍要老一些的。
再说打仗方面二人都很有一套。
周总理就曾说过:“我最喜欢的两个知识分子战将,其中一个叫陈赓,另一叫彭雪枫。”
彭雪枫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他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他用自己的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儒将加猛将。
在能打仗的同时,彭雪枫的宣传工作也是极为了得。无论是什么条件,他的手下兵从来都是斗志昂扬,有次,刘少奇和徐海东路过,恰巧看到了剧团演得热火朝天,就很是惊奇的问道:你现在可是在敌后,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这套京剧行头呀?
这件事也让其他兄弟部队羡慕不已。
也是在这一年,彭雪枫所统帅的部队成了我军第一批,拿起报纸当作斗争武器的部队之一。
在这一年毛主席看过他的《拂晓报》以后,也是忍不住连胜称赞。
而彭雪枫干的这些事,张爱萍是全程见证了的,他也从老大哥这里学到了很多。
1939年5月的会议上,众人开始讨论起了游击支队的发展方向,这时彭雪枫主张向西发展,而张爱萍的想法却是相反,他主张的是向东发展,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张爱萍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往了皖东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担任起了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他仅仅是用3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建立起包括5县16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而这也让彭雪枫不禁为兄弟竖起了大拇指。
二人互欣赏、历经生死,尽管会有时意见不同,可是在关键时刻,却是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对方支持。
1940年1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以盛子瑾对共产党作战不力将其调走,转而以桂系的马馨亭代之。
盛子瑾在一开始同张爱萍击退了马馨亭,可是看到见共产党在皖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强,而他本人此时也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通缉,最后逃离而去。
他这一走,张爱萍立即宣布即日起共产党正式接管皖东北政权,可是在皖东北五县十六区范围内,还有许志远、雷杰三、柏逸荪等一帮土顽获得。
张爱萍清楚单拳难敌四手。也就在这个急需用兵之际,彭雪枫雪中送炭给他派遣了一个团过来。
闻听消息的张爱萍大喜过望,他直接将游击队编入到彭雪枫系列中,很快他就借着这个劲头,彻底荡平了许志远、雷杰三、柏逸荪等势力。
这时的张爱萍可谓是意气风发、顾盼自豪之际,他写诗道:“敌伪西扫荡,韩顽东侵凌,三军紧携手,……席卷运河滨。”
1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调集了三十万兵力准备扑向华中。
与此同时毛主席下达了新的指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等
在整编新四军过程中,彭雪枫原第六支队则是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而他则是担任起了第四师师长兼政委,至于张爱萍则被调至第三师做事。
1941年4月25日,彭雪枫带领主力向转入皖东北地区,在豫皖苏根据地。有着四千余人失踪,伤亡不可谓不惨重。
在张爱萍看来那是霸王别姬的地方,有着不祥的征兆。
因此,张爱萍率自己的九旅封锁了津浦路沿线,全力去掩护彭雪枫。
二人在濠城见面以后,彭雪枫忍不住叹息道:“真是没有想到,逃到你这儿来了。”
你这是什么话,我到你这不就是给你搞根据地的嘛。不用去想那么多,这就是你的地方嘛。”
接着二人相视一笑,当年争论之事随即也烟消云散。
之后张爱萍率十旅奔赴苏北战场时。在与彭雪枫临别之际。
彭雪枫幽幽道:“也不知这次分开,何日再能相见。”
让张爱萍没有料到的是,这竟是彭雪枫对他讲的此生最后一句话。
1944年7月彭雪枫率西进,他在誓师大会上,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迟,如今我们就要打回老家去,解放咱们家乡的父老们,他们每天都盼着咱们打回去呢。”
9月,彭雪枫在西进与敌作战后,很快就获得了胜利,也从敌人手里夺回了豫苏区八个县。
在战士的喊声中,战斗一直都在顺利的进行着,直到9月11日这天,彭雪枫已经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战斗成功的包围了伪军李光明部,战斗进行的很顺利。
可是就在第二天,眼看着战斗将要结束时,一颗流弹击中了彭雪枫,他也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延安,毛主席为之悲痛不已:“一个小小的八里庄,竟让我损失一员大将!”
后来张爱萍也收到了兄弟牺牲的噩耗,这位血气男儿郎,他难以接受,眼泪不自觉的留了出来,接着就像开了闸一样停不下来,自此他与彭雪枫这位兄弟再无相见之日。
1945年2月7日,张爱萍、邓子恢等人为彭雪枫主持了追悼大会,当天淮北军民7000多人前去洪泽湖边,扶灵柩回往四师师部,每至一处,周围的百姓便会自动相送;
到了四师,全师将士更是挥泪如雨,政委邓子恢如丧手足;那天的张爱萍来的有些晚,他这个不怎么流眼泪的铁血男儿,可是在这段日子里,警卫发现他每到晚上总是边写诗、边落泪。
在当天,他看着好兄弟的灵柩,说道“恨敌寇夺去我战友,率全师誓为你复仇。”
接着大会上众人高唱着张爱萍为彭雪枫所写的挽歌:
“二十八年来,为了人民为了党,你留下的功绩辉煌:首战长沙城,八角亭光荣负伤;乐安事变,荣获红星章;雪山草地,百炼成钢;......雪枫同志!你把最后一滴血,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
也是在这一年彭雪枫的妻子林颖正身怀六甲,为照顾她的情绪,中央还是决定暂时对她隐瞒这个噩耗,直至1945年1月,公开悼念彭雪枫时,才将消息告知了林颖。
这时的林颖只有一个月便要临盆了,这个消息对她而讲是何其之残忍。听到消息的她,顿感天旋地转,当即便晕倒在地。在过去几天以后,邓子恢陪着林颖来到了彭雪枫的灵堂。
看着丈夫的遗照,林颖万分悲痛,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扑到丈夫遗照前,放声大哭道:“雪枫,雪枫,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
这样的场景,灵堂无不落泪。一代名将的陨落,令所有人都充满了悲痛。
逝者已去,活着的人只能继续前行、生活。
在彭雪枫离世以后,24岁的林颖只能独自一人拉扯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们,那段日子常艰难。当时中央领导到去地方上的肝门也会尽力去帮助这对可怜的母子,让他们渡过难关。
特别是周总理与邓颖超,在彭雪枫十四岁的时候考入了南开中学,这便成了周总理夫妇的校友。不仅是这,样彭雪枫也曾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工作过,对于彭雪枫周总理是十分熟悉和了解。
在得知他牺牲消息以后,周总理夫妇也是十分的难过,他们同样很关注林颖母子的生活,想尽一切办法去照顾烈士的遗孀与后人。
为可以宽慰林颖,周总理常常会抽出宝贵时间去看望他们母子。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让林颖母子获得更多的照顾,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林颖也被调至了大连工作,在当时大连是在苏联的控制下,相对起来是比较安全的。
林颖在彭雪枫牺牲后,就将子取名为彭小枫,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对丈夫的思念。
1952年8月的这天,周总理在西花厅为六伯父周嵩尧庆祝八十大寿,当天彭小枫也在周总理家中玩耍,他还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家庭宴会。吃饭时一共有十一个人,除却彭小枫外其余全是周家之人。
周总理这样的家庭宴会中还会专程将七岁的彭小枫留住吃饭,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对他的关爱。
1963年7月,彭小枫报考了哈军工,这是他从小的梦想。可是暑假已是过去了大半,许多同学都收到了来自各地的通知书,唯有他还在苦苦等待。
这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来:“莫非是没考上?”在彭小枫想来自己的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如今高考成绩也出来了,他还超出了哈军工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可为何却是迟迟没有收到通知书呢?
彭小枫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找到了父亲生前挚友张爱萍,希望可以帮忙问问是什么原因。
很快张爱萍就给哈军工招生办主任打去了电话询问相关事宜,最后得到的回应是:彭小枫政审不合格!政审这是考军校十分重要的一项审核,假若没有考过,那即便是再高的分数也无济于事。
无奈下,张爱萍只能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彭小枫。
而之所以作为烈士后代的彭小枫政审不合格,更多的原因是在他母亲林颖身上。林颖是出生在湖南一个资本主义家庭中,可是在初中时便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加入了抗日的行列,揭露起了日军的罪行,还有好多次差一点就被鬼子的飞机炸伤,后来便加入了共产党为新中国而奋斗。
在得知事情原委以后,彭小枫感触极深, 他不由的将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他没有想到自己母亲年轻时曾是一位如此勇敢的人。
后来张爱萍担心彭小枫会因为自己母亲的关系变得自卑,可是很显然是没有的,他对彭小枫说道:“我会让哈军工重新审核你母亲那段历史的,你母亲在很早便加入道了共产党队伍里,她一定没问题的。”
后来再一次审核彭小枫的家庭历史时,不出所料他被录取了。而这也是张爱萍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亲自跑到哈军工。
在当时张爱萍的儿子张翔也在哈军工读书。那段时期恰逢国家经济困难时候,孩子们长时间吃不上有营养的东西。
张爱萍很是担心两个孩子,就趁着去哈军工检查工作的机会,找到彭小枫、张翔,满是慈爱地告诉他们说:“今天我找你们,就是吃红烧肉。”而这顿饭,是张爱萍省了许久,才攒下来的。
在很多年以后回忆起张爱萍,彭小枫颇为感慨的说:“我可以有今天,多亏了张叔叔。”
在彭雪枫牺牲后,张爱萍,邓子恢等许多老战友都很照顾彭小枫,就在彭雪枫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的时候,铁军杂志还专程采访了已是将军的彭小枫,在这次采访中,彭小枫说道:
“我是父亲的遗腹子,没有和父亲生活过”,在我小时候,邓子恢伯伯就对我特别好,每次道周六、周日,都会去他们家中度过,与淮生(邓子恢儿子)他们几个孩子也很熟悉,粟裕叔叔家,我也是经常会去的”。
在这次访谈中,彭小枫还提到了刘瑞龙等许多彭雪枫的老熟人,他也尝尝会受到父亲好友们的帮助与关心。
从这里可以看到老一辈对革命烈士的关心,可以说,彭小枫后来获得的成家也这些人鼓舞和关注是脱不开关系的。
尽管彭小枫没有见过父亲的面,可是父亲的形象仍然十分的丰满,随着他的年龄长大,也是愈发了解其了父亲生平,懂了父亲为国家和民族而战的顽强精神。
他说:尽管我没见过父亲,可是自我孩童时代起,母亲与父亲生前的战友们就会时常给我讲述父亲以前的故事,这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的树立父亲的高大形象”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离开了人世,一年以后便是彭雪枫牺牲60周年的纪念日。
纪念日到来之前的几天,张爱萍的夫人专程把儿子叫回来跟他说:在你父亲在世时,他在众多的高级干部中,与彭雪枫关系最不一般。”
晚年的张爱萍回忆起往事是,他提的最多的不是那些打过的胜仗,而是曾经战死的战友们。
他想起了1936年倒在他怀里的邓萍将军,当时他们正在前沿战地侦查地形,有个警卫员跑来报告,没成想暴露了他们的位置,这也让邓萍自此牺牲,倒在了张爱萍的怀里。
得知消息的彭德怀,电话中伤心的说道:“咱们革命的路还很长,你们不可以再做无谓的牺牲了!”
张爱萍想起了长征路上那些倒下的战士,那一张纸熟悉的脸颊.......
他会时常重复着雨人讲道:“我这是为他们而活着的!”
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了张爱萍大半个人生,让他不管是碰到什么困境都百折不挠,坦然面对,他是想要让牺牲的战友们死而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