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一支以055型驱逐舰为核心的舰艇编队近日在南太平洋展开实战化演练,引发澳大利亚政坛连锁反应。当这支被誉为“亚洲最强驱逐舰”的编队在狂风巨浪中完成实弹射击、航行补给等科目时,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的表态却在短短数日内经历戏剧性转折。
最初,马尔斯公开承认中国海军行动“符合国际法”,但待中方舰队驶离后,他随即改口称“澳军舰赴南海次数远超中国舰艇来澳”。这番矛盾言论被澳媒戏称为“自我安慰式外交”——既试图淡化中国远洋能力的突破,又急于向盟友证明“反华决心未减”。
事实上,马尔斯的“频率对比论”恰恰暴露了澳方长期在南海的军事化行径。近年来,澳大利亚P-8反潜机屡次抵近中国沿海侦察,甚至在今年2月遭解放军歼-16战机拦截驱离。而中方此次训练位于公海,严格遵守国际法,与澳方打着“航行自由”旗号闯入他国近海有着本质区别。
更耐人寻味的是,澳国内舆论对政府战略选择提出尖锐批评。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铁矿石、农产品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对华出口。但澳政府却持续在南海配合美国军事行动,被学者讥讽为“向客户开枪”。澳媒《悉尼先驱晨报》直言:“若中美在亚太爆发冲突,澳大利亚只会成为美国的弃子。”
此次055编队的南太平洋亮相,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作战体系日趋成熟。从黄海到南海,从印度洋到南太平洋,中国舰艇的航迹正突破传统地缘边界。正如国际法学者所言,“航行自由”不应是西方特权,055编队的公海训练正是对单边霸权的有力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防长的态度反复,折射出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一边是经济命脉所系的最大贸易伙伴,一边是安全保障依赖的军事盟友,澳政府的战略摇摆恐将加剧其内外风险。而当中国海军展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实力时,某些国家以“规则”为名的双重标准,终将在现实面前失去话语权。
用户15xxx04
才来一次?行,108明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