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伊联手强化核协议立场,中东地缘博弈再添变数

寄思说天下 2025-02-28 19:19:17

2025年2月2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飞抵德黑兰,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外长阿拉格齐展开闭门会谈。这场持续五小时的高层对话,不仅为陷入僵局的伊朗核协议注入新变量,更折射出中东权力格局的深层演变。

会谈结束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俄伊双方重申维护2015年《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立场,强调"外交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拉夫罗夫特别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并重启制裁的行为"破坏了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可信度",莫斯科将支持德黑兰在履约框架内的合法权利。

值得关注的是,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透露,两国技术团队已就铀浓缩监测达成新机制。根据该方案,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将参与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运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将通过莫斯科的"数据过滤系统"获取信息。这种折中设计既回应了伊朗对主权的关切,又试图缓解西方对核活动透明度的质疑。

除核议题外,双方签署了涵盖能源、防务、物流等领域的七项合作协议。其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合作开发波斯湾三处油气田,并通过里海新铺设的管道向欧洲输送液化天然气。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仅绕开西方制裁,还将重塑欧亚能源版图。

军事合作方面,俄方承诺向伊朗提供S-500防空系统,并协助升级其潜艇舰队。德黑兰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伊朗军队目前使用的俄制装备占比已从2020年的17%提升至38%,技术转让深度远超以往。

在叙利亚问题上,两国决定扩大驻叙联合指挥中心的职能范围,除反恐作战外,将介入经济重建与边境管控。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中东问题专家指出,俄罗斯正通过伊朗的什叶派网络增强对伊拉克、也门等地的影响力,而德黑兰则借助俄军的战略屏障缓解以色列的军事压力。

这种合作在地区引发连锁反应。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次日紧急访问开罗,与埃及、阿联酋磋商应对方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直言俄伊合作"威胁中东安全架构",要求美国加快交付F-35战机升级组件。

面对俄伊走近,美国政府陷入两难。国务院发言人虽表态"不反对建设性对话",但国会山传出消息称,共和党正推动立法扩大对伊朗金属业的次级制裁。这种矛盾态度暴露出美国中东政策的断裂——既希望抑制伊朗核进展,又不愿过度刺激油价影响大选年经济。

前美国驻俄大使麦克福尔在《外交事务》撰文警告:"俄罗斯正在复制冷战时代理人战略,用技术换地缘影响力的模式可能瓦解西方联盟体系。"这种担忧在欧盟内部引发共鸣,德国总理朔尔茨呼吁尽快重启维也纳谈判,避免局势失控。

俄伊合作带来的震荡远超地区范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坦言,现行核不扩散体系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考验,"当大国选择性地遵守规则时,体系的权威性将逐渐流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此次会谈可能催生"非西方核安全叙事",发展中国家或将更强调自主掌握核技术的权利。这种趋势若蔓延,可能动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根基,迫使国际社会重构核治理框架。

当拉夫罗夫的专机从梅赫拉巴德机场起飞时,德黑兰街头悬挂的俄伊国旗仍在寒风中飘扬。这两个曾相隔千里的国家,正通过能源管道、军事协议和数据光缆编织出新的同盟网络,而这张网将如何改变21世纪的地缘政治图谱,或许比核协议本身的命运更值得关注。

0 阅读:10
寄思说天下

寄思说天下

以我之青春, 捍卫这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