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豆腐是东北特产,有叫豆腐干儿的,也有叫豆片儿的,我们那里叫干豆腐,为的是跟水豆腐区分。水豆腐就是豆腐,就是大家平常见到的切成方块儿卖的那种。我们那里四季分明,大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干和水分得十分清楚。
干豆腐分带盐渍味儿的和不带盐渍味儿的。炒菜吃就买不带盐渍味儿的,跟什么一块儿炒,干豆腐就带什么味儿。大多时候是炒韭菜,很香,而且干豆腐的柔和把韭菜的气味儿带得也不是那么冲了。干豆腐炒别的菜就不很好吃,可见干豆腐的用情还是很专一的。
带盐渍味儿的干豆腐用来凉拌,把干豆腐切成丝,加香菜段或黄瓜丝凉拌。也可以什么都不加,点一点儿香油酱醋就可以了。干豆腐本身用盐、八角、花椒煮过了,入味儿了,嚼在嘴里,越嚼越香,味道很醇厚。
水豆腐也可以拌着吃,小葱拌豆腐,这是歇后语,也是名菜,吃的就是豆腐的鲜嫩原味儿的这个劲儿。熟做的话,可以做豆腐汤,也可以炒着吃。放豆腐汤最好用冻豆腐,豆腐块儿上形成一个一个小孔隙,像海绵似的,吸水,把汤里的精华都吸进去了,咬在嘴里,鲜美多汁。豆腐放汤一般加冬瓜和海米,也有加白菜的,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据说和朱元璋还有点儿关系。
炒豆腐就简单了,一点葱花就可以解决,拌豆腐是它,炒豆腐还是它。拌豆腐的时候葱还有点呛味儿,炒熟了就只剩葱香了。加上豆腐表面又过了油,吃起来显得更香、更嫩。豆腐还可以用大白菜、小油菜炒,用大白菜炒显得很豪放,其实是炖的做法,咕嘟咕嘟地炖,因为大白菜比豆腐还不好熟。用小油菜就显得很精致,翠绿翠绿的,翻炒两下就熟了。出锅前抓一把海米,青白红三色交织,又好吃又好看。
不管是干豆腐还是水豆腐,都是由黄豆得来的,富含蛋白,营养丰富。坊间流传着十粒黄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一枚鸡蛋的说法,如果用科学手段来证明的话,八成是假的,但许多人还是愿意相信,可见豆腐自有它迷人的地方,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不很丰富的时代。买不起肉就吃鸡蛋,买不起鸡蛋,为什么不可以用黄豆代替呢?
无论生活怎样清苦,老百姓们的精神总是很乐观,豆腐介于荤素之间,满足了大家的这个心理和需求,是老百姓的大众菜。秋后是小白菜上市的季节,小白菜炖豆腐也非常好吃,味道比大白菜更鲜、更嫩,色泽也必大白菜更亮、更绿。等小白菜抱心了、长成大白菜了,人们就用大白菜炖豆腐、炖冻豆腐了。天气渐冷,豆腐块儿在外边放一晚上就能冻得梆硬,豆腐里面的小孔隙就出来了。
人们吃着白菜豆腐,感受着季节的变迁、岁月的推移,平淡而又充实,恬静中有温暖,在各自的生活中一直朝前走去,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