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放风筝,题写一首七律,颔联意境阔大,结尾尽显超脱心境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3-25 08:52:49

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抬眼望去,碧蓝的天幕中缀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色彩斑斓的蝴蝶扇动着巨大的翅膀,威风凛凛的老鹰俯瞰着大地,它们在云间穿梭,与白云相戏,共同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姿的春日画面。

一位老翁带着孙子一起放飞风筝,他们亲密合作,兴致高涨,老人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可是当他看到孩子快乐的模样,顿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烦忧。开心之余,老人还题写了一首佳作,下面一起欣赏:

纸鸢

当代:毛氏老翁

竹骨轻绡趁好风,一朝离地入长空。

敢同流霰驰霄汉,欲共羲和逐日红。

列子无心方御气,庄生有梦始凌穹。

纵然丝断何须恨,散作春山数点鸿。

说起纸鸢,读者或许听说过一些传说,古代的墨翟曾以木头制成木鸟,鲁班则用竹子加以改造,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纸鸢便得以普及。古人为了祈福消灾,就将灾祸写于其上进行放飞。

纸鸢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情趣与美好期盼,古诗词中也常现纸鸢的身影。高鼎笔下的纸鸢,尽显儿童的欢快活泼。寇准的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更是借助纸鸢表达了对远大志向的追求。这首诗托物言志,意境宏阔,融入了道家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联点题,暗藏凌云之志。竹为骨,绡为翼,展现出材料之轻巧,“趁好风、入长空”,暗用曹雪芹描写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意境,展现出纸鸢从手中脱离、直上青云的瞬间形态。

这两句看似寻常,却值得琢磨。竹骨虽轻,却可借风势突破束缚;纸绡虽薄,竟能托举鸿鹄之志。诗人通过举重若轻的笔法,为后文继续铺展埋下了伏笔。

颔联造境,采用神话入诗,在诗人笔下,风筝化作与流星争速、与神仙比肩的非凡之物。“流霰”喻指飞逝的星体,暗含光阴如梭的慨叹;“羲和”乃神话中日车的驾驭者,此处代指永恒运转的天道。

纸鸢的“敢同、欲共”之志,既是对首联入长空意境的具体演绎,更暗示了人类渴望突破时空限制的宏伟抱负。作者以夸张的笔法,渲染出纸鸢的壮游,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极限的探索。

颈联巧用典故,列子摒弃纷扰,忘怀自我,得以御气而行,尽享逍遥;庄周梦中化蝶,仿佛凌越无尽苍穹。诗人借列子、庄周之事,暗指纸鸢纵然翱翔于九霄,看似自在,最终却被一线牵引,恰似世人汲汲于功名,心为形役,难以挣脱现实的枷锁。

“无心”对应“有梦”,超脱尘世,恰似梦幻;“御气、凌穹”相对,灵动与高远,又蕴含深刻哲理。寥寥数语之间,仿佛在追问世人,真正的自由究竟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还是冲破重重羁绊、随遇而安?

尾联以淡墨刻画远景,显得余韵悠长,“纵然丝断何须恨,散作春山数点鸿。”断线的纸鸢不再受人操控,反而化作点缀春山的鸿影,与天地融为一体,彰显出一种超越得失、物我两忘的境界。

当代的一首《纸鸢》,颔联意境阔大,结尾尽显超脱心境。这首诗采用了平水韵一东韵部,首联点题,竹骨薄绡,可以倏然直上青冥;颔联类比,待其凌虚之际,竟作羲和逐日。

颈联化用典故,阐发逍遥忘机之思;尾联以丝断鸿飞收束,彰显出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全诗承转自然,一气呵成,值得人们拍手称赞!

1 阅读:47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