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凋零,话立冬

天佑北社会 2024-11-06 14:06:45

每年11月7日-8日之间的某个时段,为立冬节气的交汇点 ;今年的立冬时间是11月7日早上6点19分。 立冬节气到了,预示着苍茫大地之中,百花凋零,万物休眠,宣告秋天的结束,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农耕时代重要的节气

立冬是我国农耕时代“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之一。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古诗词里有立冬

立冬节气的历史悠久,数千年的农耕时代均有记载。

有诗为证:汉·《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的诗词,其中“孟冬”特指农历立冬节气的第一个月(也泛指冬季的小雪节气)。

宋·冯伯规在《岁晚倚栏》中,也有“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的佳句。

立冬吃饺子的传说

据传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为了医治家乡百姓冬天被冻坏的耳朵,潜心研制一种药制食材,做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供大家食用,时称“娇耳汤”,能预防冬天耳朵不被冻坏,也治好了人们被冻坏的耳朵。

立冬是秋天和冬天的交替季节,人们便把这种形似耳朵的“娇耳汤”称之为饺子。后来,每到立冬这一天,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德,传承他的医术,纷纷仿效,一直传承至今。

立冬的习俗

1、 祭典、庆贺

古时候,我国农耕时代,到了立冬的节气,也就意味着一年的农作物种植结束。依据古老的习俗,首先是祭拜天地,祭典祖先 ,然后再敲锣打鼓,庆贺当年收获满满,颗粒归仓,祈求来年还是丰收年,其中“打”那个“鼓”的称谓,在长江流域,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称之为“冬鼓” ,皆因立冬而得名。

2、立冬进补

立冬进补,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立冬以后,人们有补充身体营养的传统习俗,经过一个夏天和秋季的消耗,植物、昆虫类开始冬眠,人类虽然没有休眠一说,但是也习惯性的吃一些补充营养的食物,以抵御冬天的严寒。

3、立冬吃饺子

古时候张仲景发明用面食做成的饺子里面,是医治和预防耳朵冻坏的食材,现在人们做的饺子里面荤素搭配,五花八门。传统习俗已经融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4、冬泳

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丰富多彩,很多人开始练习冬季游泳,以增强体能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尤其受年长者喜爱。在寒冷的中华大地,冬泳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立冬的民间俗语

立冬节气的农耕俗语很多,其中,立冬当天的天气状况,据说能预测当年冬季的气候冷暖,主要有两条。

1,立冬的时间节点

冬在头,冻死牛。意思是说,立冬在农历的月头,这个冬天就会很冷,牛都会冻死。

立冬中,单衣来过冬。立冬节气如果在农历的月中旬,就预示着当年的冬天不会太冷。

立冬晚,到春寒。如果在农历的月尾立冬,那当年就会遇上先暖后冷的到春寒天气。

2,立冬当天的天气状况

立冬晴,一冬凌。意思是,立冬的当天如果是晴天的话,这个冬天就会很冷。

立冬阴,一冬温。就是说,立冬的当天如果是阴天,说明这个冬天不会太冷。

今年的立冬日,是农历十月初七,刚好“冬在头”,按俗语推测,今年冬天会很冷。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记住这一天的天气状况,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些民间古老俗语的准确性。

立冬后的小日常

立冬宣告冬天的到来,但不是马上就到了寒冷的季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立冬以后,北方会有初雪,南方会出现干燥和潮湿交替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1、驾车出行一族,尤其要注意,立冬以后,气温骤降,地表气流跟大地融合,夜间至清晨容易起雾,这样会给驾车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高速公路,在一些山区或者遇上较大的水体路段,有时还会出现团雾,因此更加要小心驾驶。

2、一些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要注意了,立冬以后至春季,体质较差的人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日常的饮食就应该多吃一些含热量较高的肉类食物,给自己身体补充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加体能正当时。

3、立冬以后,一直以来,人们逐渐开始腌制各种蔬菜和肉类,储备在天寒地冻的时候食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身体的健康,日常饮食中,建议少食这种高盐食物。

4、秋收冬藏,修身纳气,是人们养生之道永远的话题。

总之:立冬的节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时代,同样蕴藏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寄语:立冬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农历的一年已经接近尾声;立冬到了,再忙,也请稍歇片刻,回去同家人们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吧。

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

0 阅读:0
天佑北社会

天佑北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