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习俗今又冬至

天佑北社会 2024-12-19 14:22:51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 冬至节气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每年的冬至节气,是在公历12月21号-23号之间的某个时段。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号。

冬至的由来

冬至节气 ,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时候,发现冬至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

古时候又有阴阳之道,于是,冬至这一天也赋予了阴气最旺,阳气最弱的说法;自冬至以后,白天晚上的时长又慢慢转换,因此,认为冬至这一天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千百年来,人们用一句“冬至大于年”来形容冬至节气的重要性。

冬至的习俗

冬至节气最早是祭祀天地,历朝历代的皇帝在这一天都要祭拜天地。平民百姓这一天也要在自家的祖坟前点燃香火,敬拜祖先。

冬至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北方人习惯吃饺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团之类的食物。

冬至节气的到来,被誉为冬季进补的最佳时机。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俗语,都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冬至以后进补的好处,比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入九进补,来年打虎等等。

冬至的文采

历代文人墨客,对冬至节气都有不同的描述,无数诗词歌赋,像星光一样闪烁,伴随冬至数千年,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就深入人心。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当年在邯郸客栈,这一天恰逢冬至,于是感叹有诗:孤灯寂寞伴影,想念远方的家人,他们正团聚在一起,一定在议论我这个独行在外的人;一语双关的道出了他和家人的相互思念之情;寥寥数语写出了冬至之夜,向往着人间天伦之乐的生活柔情。

冬至的内涵

冬至节气的到来,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这一天中,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然后,从冬至这一天起,白天慢慢开始变长,晚上时间慢慢变短,至此轮回,循环往复。

从冬至这一天起,一年中的寒冷天气开始了,“数九寒天”就是指冬至节气以后的天气。

古时候人们俗称的“进九、数九”,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过九天为一个时间段,一共九九八十一天。从古至今,就这样述说着从冬至到春分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由寒冷到春暖花开的“数九”过程。

传承数千年的进九俗语,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相结合的结晶,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这个过程,对人们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天,以及农耕时代的种植规律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数九歌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会开,八九雁就来

过了九个九,更牛田中走

头九二九,天气进一步寒冷,人们的手怕冻坏,都不敢拿出来;到三九四九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结冰的水面上走路;五九六九,河边的柳树就开始发芽;七九大河结冰的水面开始融化;八九大雁开始南飞;到了第九个九天,田间地头耕牛出现,农耕种植就开始了。

冬至的传承和意义

冬至,传承下来的,是让我们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科学规律。

冬至,传承下来的,是让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冬至,是人类了解大自然变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留下的文化魁宝。

冬至节气,在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冬至,是中华民族在年复一年的季节变化过程中,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冬至大于年

0 阅读:2

天佑北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