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如果想吃一口内蒙古烧麦,很简单。就去东单公园对面的内蒙古大厦,驻京办餐厅,坐下就点,一笼八个,一个六元,羊肉是经典。
注意别点多了,我上次就是,以为和南方的烧麦没什么不同,结果浪费了泉水手把肉。
那如果想要品尝更地道的风味,就应该继续北上,去首府呼和浩特,去五塔寺北街。路口就有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这可不是像董宇辉说的没蒸好、裂开的东西,而是烧麦一条街的骄傲。
给烧麦辟一条专门的美食街,也只有这里干得出来。因为,就怕大家搞错了。虽说大江南北几乎处处都有这种名头的小吃,但论起源,呼和浩特(清朝时名绥远)才是发祥地,乾隆皇帝就是给它带货的第一代“网红”,论做法,看到别处“异类”常拿糯米当馅,巴特尔乌日娜都要叹气。
到了草原,烧麦里怎么能不是肉呢?作为最大的养羊省区,在真正懂吃羊肉方面,内蒙人是全中国的老师。正宗的青城烧麦,肉得是锡林郭勒苏尼特的羊后腿,比例严格规定2肥8瘦;皮得是巴彦淖尔的高筋面粉,不塌底、不露馅;葱,得是毕克齐特产;油,得是清水河胡麻。别忘了还有个重要食材,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那做烧麦就得有姜,1斤烧麦2两姜。
对喽,在这里点烧麦,不按笼不按个,论两。千万不要小看,“二两烧卖憋死汉”,因为,所谓的“两”是指烧麦面皮的重量,一两其实就是驻京办里的一笼八个,算上份量十足的羊肉生姜大葱馅,其实已过半斤重。所以,呼和浩特的一两烧麦就能对付半日茶,舌尖还留着托克托县的辣椒酱余味,此时来碗粗糙口感的青砖茶,油腻一扫而空。
呼市人的典型一餐
若是在包头,烧麦的个头还要大上几分,呼市能吃8个,到了鹿城就只能来6个。
“垂垂如细囊,团团如小饼;提起若灯笼,放下似茄子”。对内蒙中部呼包鄂来说,烧麦就是早餐信仰,太硬了!
制作中的大葱烧麦
特别是在冬日季节,清晨六七点钟,窗外雾淞挂枝,室内热气蒸腾,吃饱喝足,热量爆棚,再踏入塞上寒风,做个套马的汉子!
在呼市旧城大召,老人更习惯把烧麦叫做“稍美”。边缘褶皱如花如石榴,羊肉鲜香大葱清香相得益彰,又好看又好吃,那可不美吗?当作正餐招待客人,再加上焙子、羊杂碎,滋味更美。
无烧麦,不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