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从:37年青春守护夕阳红以院为家书写人间大爱

阳波最保山 2025-03-08 11:34:11

今年快55岁的罗明从,在自己眼中是不称职的儿媳,不称职的妻子,不称职的母亲,甚至从孙子出生都未曾好好照顾过他一天。但这位“不称职”的家人,却在龙江乡敬老院用37年时光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作为老人们离不开的“亲闺女”,她以青春为墨,以奉献为笔,在平凡的岗位上绘就了最温暖的孝老画卷。

1988年,18岁的罗明从推开龙江乡敬老院斑驳的木门,迎接她的是2间漏风的土砖瓦房和16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面对父母“放着好日子不过”的叹息,这个执拗的姑娘攥紧敬老院的铜钥匙,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定格在这个特殊的“家”。从为失禁老人清理秽物到深夜冒雨背高烧老人求医,从自学推拿为偏瘫老人复健到化身“调解员”化解老人矛盾,37载春秋流转,她用超越血缘的亲情填补了老人们生命最后的空白。

清晨六点半的闹钟,是这位“全能护工”雷打不动的冲锋号。炊事员、护理员、心理疏导员的多重身份在她身上完美融合:照顾晨起、烹制三餐、擦身喂药、康复训练、组织文娱......当月光爬上窗棂,她还要逐床查房,常因老人突发状况守候至凌晨。每一位特殊“家人”的冷暖始终是她心头的牵挂,为卧床老人翻身拍背,抱着失能者晒太阳,带着轻症者跳广场舞,她用365天无休的坚守,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承诺化作清晨的热粥、冬夜的暖被。

罗明从说:“每天睁眼先看老人们是否安好,端上的饵丝人人都能吃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们多笑一次,我的人生就多一道光彩。”

老人们的依赖成为最甜蜜的“负担”。杨建沛老人总把“她比亲闺女还亲”挂在嘴边,晏菊秀阿婆记得每个深夜查房时的那束温暖手电光。当被问及最害怕的事,老人们异口同声:“怕明从退休啊!”这份沉甸甸的牵挂,让罗明从把37年光阴深深扎根于此,仅有的两次离开记录是分娩和手术住院。

在龙江老家的柜子里,“云岭孝星”提名奖、保山市“感恩之星”“最美龙陵人”等证书静静诉说着不凡。婆婆直到去世都未能尽孝的遗憾,儿子成长路上缺失的陪伴,孙子出生时匆匆一瞥的心酸,都化作她摩挲照片时的晶莹泪光。令人动容的是,这个“不称职”的家人却获得了全家三代的理解支持,丈夫主动担起家务,儿子儿媳接过照顾小家的重任,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份大爱。

今年,罗明从已经快55岁,她从没有想过要离开敬老院,她告诉记者只要党和政府需要,老人需要,只要自己身体还能胜任这份工作她就会一直扎在这里,陪伴、照顾好这里的老人。

【记者手记】37年,13000多个日夜坚守,罗明从用青春丈量孝道的高度,以坚守诠释初心的温度。从青丝到华发,她把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演绎成触手可及的人间温暖,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树起新时代女性的精神丰碑。这份始于青春、臻于永恒的大爱,正如怒江畔的木棉花,绽放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呼唤着更多人以实际行动“书写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时代答卷。(完)(龙陵融媒杨治文 尹纯助 王艳美)

0 阅读:0
阳波最保山

阳波最保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