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战机,大家不得不想到航空发动机。作为一款战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当然,我们熟知的航空发动机一直以来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中的短板。我们抛开个人感情来客观的对比一下,中国的战机航发到底处于世界上什么水平?
首先来说战斗机,这是国土防空的第一道关,一旦制空权丧失,我想战争的结果基本上已经注定了。为了保住制空权,战机性能是第一位的。不要抬杠,即便朝鲜战场上的中美两军,战机性能也没有出现代差。这是米格走廊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一旦战机代差出现,必然技术落后的一方会丧失制空权,这是无容置疑的。
为了战机不被对方在技术上拉开代差,就必须持续发展才能形成连贯的战机科研力量。才有持续新机型的诞生不断地来补充战机的性能,让自己保持技术领先,或者不至于被对手拉开太多。而保障这一切的最核心技术就是航发,一款优秀的航发赋予一架战机的,不仅仅是超越的机动性,同时还有更大的起飞重量,更大的载荷,以及更远的作战半径和更长的滞空时间。这一系列的主要性能都来源于航发,所以说,航发在战机的研制中的地位永远是第一位的。
目前世界上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国家只剩下了中美俄三国。欧洲阵风和台风所使用的都是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综合性能虽然不错,但是推力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吧,只用一台发动机的F35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27.2吨。而欧洲最好的战机阵风的两台发动机才勉强能让战机的起飞重量达到21.5吨。差距何其大?这里一目了然了吧?那么中国呢?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怎么样呢?
目前战机用大推力航发在世界上来说主要有六种型号:分别是美国的F135,F119,F110。俄罗斯的AL31,AL41.以及中国的涡扇10.当然这几种发动机还有很多的改进型号我们没有一一列举。我们主要谈一下我国的涡扇10,这是一款歼十战机的原配发动机,研制之初是为了装备歼10战机使用的。由于迟迟不能定型生产,所以歼10前期使用的都是俄制发动机。直到2015年定型,可以说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涡扇10最终开花结果,花费的科研经费真的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可喜的是,我们做成了。涡扇10最新改进型的技术参数基本上处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一举超过了AL31和F110。所以即便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歼20战机依然是涡扇10的最新改进型。
说明一点啊,不要抬杠,真要抬杠建议您去仔细研究一下各大发动机的参数以后再来喷我。真的只有美国的F135和F119比我们先进。不过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有必要列出具体的数字让大家来参考。单以推力来看,目前F135世界第一,达到了23吨。F119(美国f22战机用发动机)的推力可以说达到了18吨。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涡扇10B。可信的推理数值是14.5吨。这个数据已经完爆欧洲的发动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再来说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这一类发动机主要用在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上。中国在这方面的短板比战机航发更大。持续的研制一直也没有看到成果出现。所以早期运20只得使用俄罗斯的D30-PK2发动机。这款航发并不先进,所以不能满足需要。运20一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性能参数。在17年的时候,中国获准了可以仿制这款航发,随即两年后,国产涡扇18诞生。涡扇18就是俄制发动机D30的仿制版本。不过这次仿制不仅仅是仿制,更是一次改进。因为这款发动机比俄制发动机轻300公斤,油耗也降低20%。这也就意味着战机载荷的增加。
很多人会奇怪这是什么理论?在推力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载荷是怎么增加的呢?这就要说到油货的配比了。运输机的油带的多,货就得带的少,这点不用讨论吧?战略运输机更是油和货各一半一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天上飞的就比地上跑的费油。如果运输机油耗降低了,就是说降低的油耗就可以转化成运输机的载重了。这样好理解吧?同等距离可以多装货。同样吨位的运输任务可以飞的更远。
当然这款发动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运输机用就完了。其实还可以安装在轰炸机上,这样轰炸机的航程不是也有明显的改善吗?虽然这款发动机并不优秀,但是好歹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接下来这款发动机一样可以安装在相关的实验性轰炸机上,先解决试飞的问题。
总结以上,我们发现,中国目前的航发水平基本上处于技术中上的水平。但是这个技术也仅仅只是勉强够用而已。为啥?歼20的战力还在等待更先进的发动机才能完全被开发出来。期待涡扇15早日研发成功吧,据说这款航发的推力可是有18吨呦!
心中有善即是佛
最大的问题是时间。1977年恢复高考,正常情况下第一批博士1987年毕业(水平不会高,因为多年不搞科研从牛棚解放出来的教授水平也落后太大),要出成果怎么也得5年以后,也就是说中国科技从90年代中期才慢慢起步,到现在不到30年!
wuminghuoqi
继续努力吧💪💪💪
用户13xxx89
材料材料没得,技术技术设得,人才人才没得。工艺工艺设得。造个球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