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经济区中,中部地区仅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6个省份,远远少于东部地区的10个省市,更不用说拥有12个省市区的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目前的发展格局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散”,一盘散沙的散!虽然彼此之间地域相邻,人文相通,但却缺乏交流与合作,各自为战!
所以,中部地区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省与省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区域协调发展严重不足!这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实力要强于成渝城市群,但是一体化程度低于成渝城市群,所以在城市群排名上只能屈居成渝城市群之后。
因此,中部地区要想崛起,就必须打破固有的省域行政壁垒,启动跨省、跨经济区的合作,推动中部六省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并加强跨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人才、科研成果等主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崛起!为此,未来中部地区应该建设10条跨省经济走廊、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并推动河南、山西共同建设黄河中游城市群。
建设武合、武长科创走廊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传统产业和单个城市的封闭发展已经成为过去式,区域协调和高质量成为当前的主流;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粘合剂。在中部六省中,湖北、安徽、湖南的科技创新能力位于我国各省市区的前列,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中部地区未来将依托武汉光谷科创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长沙岳麓山大学城等,打造武合科创走廊和武长科创走廊,推动三个城市人才的自由流通、社会公共资源的互认互通、科技创新成果的共建共享,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武合科创走廊和武长科创走廊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未来,以武合科创走廊为支撑,加强沿线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以及产业方面分工与协作,建设武汉至合肥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实现沿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武合科创走廊与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对接,实现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合作和产业协调发展。同样,以武长科创走廊为支撑,打造武汉至长沙高端装备产业走廊,同时积极推动沿线城市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
建设武南、合南智能制造产业走廊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能力,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建设武汉至南昌、合肥至南昌智能制造产业走廊,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动能,加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来,武汉和合肥两大科创中心将与南昌之间召开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共同建设以光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走廊,加快鄂皖赣三省经济协同发展。
随着武南、合南智能制造产业走廊的建设,沿线鄂州、黄石、九江和安庆等地级市将迎来利好,在高新技术的赋能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制造业的布局,打造一条联动三省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廊道,提升中部地区跨省协作能力。
武郑现代化制造业走廊河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省会城市郑州的科教力量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而湖北武汉则是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因此武汉和郑州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打造武郑现代化制造业走廊。
未来,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等城市将发挥人口优势,武汉将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共同打造一条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走廊,推动沿线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加强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
长南产业转型升级示范走廊长沙和南昌分别是湖南和江西的省会城市,两个城市之间虽然有沪昆高铁连通,但在产业上的合作却非常少。长沙至南昌沿线有株洲、萍乡、宜春和新宇等地级市,沿线城市主要以机械制造、矿产能源、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未来将发挥长沙和南昌的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沿线城市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长南产业转型升级示范走廊。
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中部地区要想真正崛起,只是加强内部合作还不够,还需要打破省域限制,实现跨城市群、跨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河南作为中部第一大省,人口资源丰富,但是产业支撑作用不足,而长三角城市群则是我国产业的高度聚集区,因此河南正在推动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将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将依托陆桥通道、郑合通道和宁西通道来建设,以陆桥通道为依托,加强沿线城市合作,形成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徐州等地至连云港的物流大通道,打通河南黄河中游地区的出海通道。以郑合、商合杭通道为依托,加强郑州与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之间的合作,形成一条高质量的产业走廊;加强南阳、信阳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合作,创建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促进豫南地区协调发展。
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走廊河南未来将坚持推动东进西联,在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同时,还将积极加强与西北陕西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走廊,依托西安的科技创新优势和河南的产业优势、人口资源优势,打造一条连通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渭南和西安等地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走廊。
建设赣东北——长三角产业走廊中部地区的江西省,曾经是华东区的成员之一,与浙江、安徽等省毗邻,为了加强江西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赣东北——长三角产业走廊。赣东北——长三角产业走廊将依托沪昆高铁和昌景黄高铁,支持上饶与杭州之间的产业合作,加快上饶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景德镇、黄山和杭州在文旅产业方面的合作,打造一条横跨三省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廊。
建设湘南、赣南——粤港澳产业走廊推动中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构建湘南、赣南——粤港澳产业走廊,以京广高铁、广清永高铁为依托,打通郴州、永州至广州之间的物流通道,促进沿线城市资源自由流通,加强郴州、永州与广州在产业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加快湘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支持赣州加强与深圳之间的合作,创建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加快赣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晋北——京津冀产业走廊为了促进晋北地区的发展,将推动大同、朔州等城市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地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北京、天津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晋北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晋北——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走廊,加快大同、朔州融入京津冀地区的步伐,推动晋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部地区第一大城市群,国家层面战略地位为创建世界级城市群,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承担着辐射引领作用,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未来应该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扩容,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作用。
武汉
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积极推动北扩,将湖北随州和河南信阳全市域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同时将十堰市区以及丹江口、南阳市区以及邓州、新野、唐河、社旗、驻马店市区以及泌阳、确山、正阳、新蔡、汝南、平舆等地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推动上述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鄂北、豫南地区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河南、山西共同构建黄河中游城市群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的同时,还将推动河南、山西共同构建黄河中游城市群,促进中部地区北部河南、山西之间的协调发展。黄河中游城市群,将由河南省(除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信阳和南阳、驻马店部分地区以外)和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太原、忻州、晋中、吕梁、阳泉、临汾、长治、晋城和运城等城市组成。
郑州
黄河中游城市群将以郑州和太原为中心城市,推动郑州和太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以郑太通道为依托,推动沿线郑州、焦作、晋城、长治、晋中与太原之间的合作,打造郑太高质量发展产业走廊,促进黄河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