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病理学之父:炎症是癌症的祸根,提醒:患上3种炎症别拖太久

俊恩谈健康 2024-05-24 05:55:53

面对生活中的口腔溃疡、鼻炎、胃炎等小毛病,大多数人觉得顶一顶就过去了,殊不知这些看似微小的炎症有时会成为癌症的催化剂,甚至直接转变为致癌因素,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就像近来诊室遇到的一位刘大爷。

几年前刘大爷开始感觉到胃部有些不适,开始他认为只是普通的胃炎,可能是因为工作忙,饮食不规律或者吃了什么不合适的食物导致的,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偶尔服用一些胃药来缓解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适感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近段时间他开始频繁地感到胃痛、胃胀,有时候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前几天刘大爷在工作中胃痛到差点昏厥,遂来医院就诊。

医生先进行了详细的问询及查体,患者自述两年前曾因胃炎就医,服用过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并未有所改善,无其他疾病史。

医生建议先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刘大爷的胃黏膜有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糜烂现象,初步判断为慢性胃炎。

为了更直观了解病情,医生同时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几天后结果出来显示他的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异型增生细胞,这是一种癌前病变的征兆。

刘先生又进行了血液及相关部位影像学的检查(腹部B超、CT和MRI等),结果显示其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为137ng/ml,糖基类抗原19-9(CA199)为146.5U/ml;病理结果显示,刘大爷胃体小弯测齿状线下一厘米处有一个大约1.5*1*0.5厘米的溃疡性肿物,距胃上边缘1.5厘米,肉眼侵及粘膜下。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医生最终确诊刘大爷患有胃中分化腺癌,组织学分级为pT1bN0M0。

这个消息对刘大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无法接受怎么小小的胃炎就成了癌了呢?医生表示,炎症是许多癌症发展的一个共同因素,刘大爷正是因为前期忽视了炎症的治疗才给它有机可乘,但目前来看他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粘膜下层但还没有扩散,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所以不要灰心要积极面对。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患者前期对于炎症认识不足,疏忽和拖延导致病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本期我们将从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能拖延,需要及时就医。

一、慢性炎症如何影响癌症的发展?

癌症的起源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热点,在众多假说中19世纪被誉为德国“病理学奠基人”的Rudolf Virchow认为,作为人体对外部刺激或内部损伤的一种基本免疫反应,炎症虽然通常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在某些情况下持续的症状可能转化为癌症的起源和催化剂。

他的研究中提到,大量炎症细胞在努力修复受损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持续分裂和增殖而积累突变,随着突变逐渐发展最终导致细胞失去正常控制形成癌细胞。

对于一些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可能会逐渐转化为慢性炎症,这为癌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尽管这一机理在当时尚未完全明确,但这一理论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CIRC提供的一项相关数据中提到,在全球新增一千两百多万例的癌症患者中,约有十分之一来自于先天性遗传,十分之三来自于烟尘(如吸烟、石棉粉尘污染等),五分之二来自于日常不良饮食及生活因素(如肥胖、三高等),剩余的五分之一则与长期感染(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形成的慢性炎症有关。

而一项来自英国学府的相关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是白血病的重要驱动因素,正常情况下当身体感觉到炎症时造血干细胞(HSC)会分化为白细胞对抗感染,如果 HSC 中有一些细胞出现了抑癌基因 TP53 突变,则会使突变基因增殖发展成为癌细胞。

其实炎症并非指代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种人体应对外界威胁或内部损伤的自然反应过程。当我们的身体遭遇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的侵扰时,体内的免疫机制会迅速调动资源集中力量去清除这些有害物质来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灼烧疼痛等症状。

但这种自然的防御机制并非没有代价,当炎症持续不断或频繁发生时,它可能会转变为一种对身体的潜在威胁。

长期炎症状态下,免疫系统会长时间处于高度激活状态,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过剩的介质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持续消耗以及增加细胞分裂负荷,在细胞层面上造成DNA的损伤和突变,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

而在临床中,炎症与癌症往往可以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对组织造成持续的损伤和修复,细胞可能会出现非典型增生和突变最终导致癌变;而癌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又容易继发各类感染(细菌性、病毒性或真菌性炎症等)。

这种联系在多种癌症中都有所体现,如胃癌、直肠癌、肝癌等,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炎症的持续存在和恶化密切相关。

所以对于身体某些关键部位的炎症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为了防止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癌症,医生特别提醒,有三种炎症是绝对不能拖太久的。

二、医生提醒:患上3种炎症别拖太久

炎症一、慢性胃炎

俗话说“十胃九病”,意味着胃病十分普遍,大多数的人一旦胃不舒服很多时候都选择忍一忍就好了,殊不知这忍一忍可能离癌症也就不远了,早在36年前WHO就将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

胃炎主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当其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干预的时候胃黏膜频繁受损就会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导致癌症的出现,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临床上该类疾病基本都是一些非特异表现,如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吃饱易打嗝,恶心或烧心、食欲减退、乏力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

但当它向癌症转变时常伴有以下情况,如疼痛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失去原有的规律性,成为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疼痛;

患者可能会在上腹部摸到质地坚硬、触之疼痛的肿块;烧心泛酸的症状也会加重,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烧灼感更加强烈;

当胃部疾病导致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时,患者会出现无法解释的消瘦;

无法解释的大便发黑(可能是胃黏膜出血、胃溃疡癌变的表现)或柏油样便等,此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胃部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炎症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作为肠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结肠(大肠)和直肠的炎症,会导致肠道内壁(即黏膜及其下层)形成小溃疡产生脓液和粘液。

肠道黏膜受到持续的炎症刺激会引起上皮细胞损伤,受损的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异常,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发生变化,增加细胞恶变的可能性;长期的炎症状态会导致免疫细胞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清除异常的、可能恶变的细胞,进一步促进了肠癌的发生。

临床上,该类疾病通常表现出左下腹或右下腹疼痛欲大便,排便后疼痛缓解,随着病情发展腹痛逐渐加重,排便困难有排便不尽感,并伴有消瘦、贫血等症状;大便通常呈现稀水样便,次数较多,可能混有黏液和脓血与粪便不相混合等。

研究数据显示,溃疡性肠炎患者的癌变几率约是普通人的2倍,且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患者癌变几率更高,所以发生溃疡性肠炎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发生癌变。

炎症三、慢性肝炎

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细胞会迅速作出应答试图清除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活动也可能导致免疫损伤破坏肝细胞,引发肝炎。

当肝炎持续存在并导致肝损伤时,肝脏在修复过程中通常只能实现瘢痕修复(肝脏的纤维化),随着纤维化的继续进展肝脏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弹性发展为肝硬化,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伴随糖尿病、肥胖和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肿瘤监测能力减弱,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可能无法及时清除变异的肝细胞,从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在临床上,肝癌的早期基本没有特异性症状,特别是其所处的位置和内部结构的原因,只有当肿瘤生长到相当大的程度,或侵犯了临近神经及组织时,患者才会感受到疼痛,往往意味着疾病已经进入了晚期。

所以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而言,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减缓或阻止肝脏疾病的进展。

除了以上三种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炎症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病毒、细菌感染同样值得我们警惕,如皮肤炎症(如湿疹和银屑病等)长期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和异常增生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急性胰腺炎如果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并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胰腺癌的概率;寄生虫在体内的长期存在和繁殖,可能导致宿主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损伤,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如血吸虫科寄生虫感染引起膀胱癌等。

所以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各种炎症和感染的发生,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这包括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

其中建议采取“抗炎饮食”,包括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和酸奶等)等抗炎食物,控制摄入如红肉、加工食品、高糖食品、油炸食品和高盐食品等可能触发身体的炎症反应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同时接种疫苗和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预防和发现潜在的炎症和感染。

总体而言,炎症与癌症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紧密联系,当身体经历长期的慢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时,就可能逐渐演变成癌症的风险,所以对于诸如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以及慢性胰腺炎等慢性炎症患者来说,一旦察觉身体不适务必立即就医,以免因疏忽而重蹈刘大爷的覆辙。

同时,日常生活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等.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 10(1):57-63.

[2]倪翀,郭世昌,杜琰,等.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6(10):6.DOI:10.3724/SP.J.1008.2015.01117.

[3]董平.从胃炎到胃癌,一共分四步[J].康复, 2022(002):000.

[4]李宏一,蓝绍航,庞宇舟.基于"毒病"理论探讨肝炎到肝癌的演变及治疗[J].中医药学报, 2023, 51(7):57-61.

0 阅读:1
俊恩谈健康

俊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