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日德自毁8000万订单,只为拖垮中国高铁!中国:痴人说梦!

沛菡评国际 2023-07-21 10:21:04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前言】

“树大招风”这句话,我们中国已经深刻的体会过了,每次我国有哪些方面发展迅速,就会有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制裁,不是禁止向我国出口,就是垄断技术。

为了拖垮我国的高铁,日本和德国更是沆瀣一气,故意掐断“高铁轮对”的出口,甚至还因此毁掉了8000万美元的订单。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正当日德两国准备看我国的“笑话”时,我国直接就破解了他们的技术垄断,并迅速的打出了“底牌”,让众人措手不及。

那么,我国的“底牌”究竟是什么呢?日德所封锁的“高铁轮对”又是什么东西呢?

【日德联合断供轮对,自毁8000万订单】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之后,我们中国就逐渐和世界脱轨,以至于其他国家已经十分先进了,我们还处于封建时期。

而正是因为之前的种种,导致我国虽然是铁路大国,但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却是比较晚,特别是许多的核心技术,我国也都没有掌握。

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就不愿意再过着“落后”的日子,所以无数的科研人员和基建人员都努力汲取着国外文化和技术,并且通过日积月累的实验,让我们中国也能拥有这些先进技术。

特别是“高铁技术”,为了能尽快的掌握,我国在2003年确立了“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

简而言之就是我国用自己的市场来吸引海外企业,在这期间我国也没有闲着,毕竟技术这种东西,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所以为了有朝一日不被“制裁”,我国也在发展属于自己的技术。

正是这样的“双管齐下”,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让我国掌握了复杂的高铁技术,虽然还有部分的零件没有完全的掌握,但这已经很好了,至少我们可以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高铁了。

不得不说,我们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神速”,如果没有美国从中的打压,或许我们中国在各个方面会进步的更加快速。

美国在国际上地位一向很高,所以他们想要打压的对象,自然也会被他的“小跟班”打压,日本和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在明知道我国需要依赖进口高铁轮对的前提下,日德还是宣布不再禁止“高铁轮对”对华出口。

这无疑就是故意而为之的,要知道日本和德国对外报价可是60万一对高铁车轮,或许从这个数字上来看,不少人感觉这个价钱不贵,但大家要明白的是,车轮本身就是个消耗品,并且整辆的高铁也不会只用2个车轮啊。

如果一辆高铁是由8节车厢组成的话,那就需要64个车轮,而如果是长编组16节高铁组的话,那就需要128个车轮,这还不算磨损需要换掉的,不管如何的计算,我们在车轮上的花费都十分的巨大。

可即使这样,日本和德国还是禁止了向我国出口,这无疑是他们自断了财路,可同时也是为了想要抑制住我国的高铁发展。

或许这个时候有人会问,那为什么高铁轮子要一直更换呢?毕竟汽车轮子也没有一直需要更换啊......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高铁轮对”是需要维修和更换的,如果列车在运行里程达到120万公里之后这个节点没有维修的话,那将会面临事故和风险。

或许这样描述大家还是没有概念,那小编这里就举一个例子。

1998年的时候,德国就曾发生过一起高铁事故,当时一列的高铁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脱轨,最终造成105人受伤,101人遇难。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车轮具有严重的设计缺陷,产品压根就不过关,所以才会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其中甚至还发生了金属断裂,最终发生脱轨事故。

一趟高铁承载了多少人的生命啊,并且还是高速行驶,即使发生了意外也无法紧急停止,所以说只有保证车轮的万无一失,才是对所有乘客的负责。

正是因为“高铁轮对”所承担的作用这么大,日德两国才会通过撕毁合同来断供给我国“高铁轮对”,他们想要以此来制裁我国,只是最终的结果却证明,他们的如意算盘还是大错了......

【中国突出重围】

被制裁、被针对、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中国经历的不止一次了,所以又怎么会不给自己留一手呢?

实际上,早在2014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研发了,毕竟前期的购买外国设备也不是长久之计,像是这种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比较好。

并且像这种高精尖零部件,那些垄断技术的国家根本不愿意分享,所以我国为了不被牵制,还是暗搓搓的选择独自研究开发。

只是这种零件的研发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是要用在高铁上,所以要保证每一生产出来的“轮对”都要质量过关。

如果有一点瑕疵,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所以科研人员需要不断的实验,他们需要研发出完美的“高铁轮对”,对每一个乘客负责。

再加上,列车轮对的更新频率高,所以对于轮对的需求量也就非常的大,研发出来之后,还要尽快的投入生产。

只是光是在“轮对”的用料上,科研人员就犯了难,毕竟这是用在高铁上的,所以要坚硬的同时,还要足够灵活,更容易投入生产。

为了实现多方面的标准,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国终于自主开发出了一种混合中碳与微合金材质的D2轮对,也就是后来的马钢交材。

并且经过科研人员的多次测试之后,发现这种材质做出来的轮对,是要比进口来的更为优秀,而且D2轮对的生产成本也比进口要低。

只要我们实现了量产,那之后我国就不用再依赖进口,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节省一大笔钱财,甚至还预防了被“卡脖子”的危险。

经过不断的实验,在2015年的时候,D2材质的轮对正式投入了使用,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只是这些事情,世界上其他国家并不知情,他们始终认为我国还一直在依赖进口,所以日德两国才会那样有恃无恐的搞事情。

不过,他们还是失算了,我国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甚至还已经有能力开始对外出口自己制造的高铁轮对。

甚至就连一向和我国作对的印度,也开始主动要与我们中国签订购买合同,甚至还一口气买入了3.9万个高铁轮对。

其实从印度的反应来看,不难看出我国轮对的优势和性价比。

能有如今这样的成就,再回顾当初的中国高铁,其实心中还是不免会五味杂陈的......

【中国高铁发展史】

虽然目前我国高铁已经摆脱了他国的限制,并且逐渐走到了顶尖的位置,但其实我国的高铁是在21世纪后才实现快速超越的。

1978年的时候,我们中国还没有高铁,出行主要依靠的还是汽车,但当时的国外已经拥有了,这给了中国铁路人很大的触动。

为了让这种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也存在于自己的国家,那段时间,一大批中国的科技人员都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去各国了解他们的高铁技术。

1993年,为了解决京九铁路的施工问题,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在京九铁路的建设工地现场办公,亲自帮铁道部解决钢材不够的问题。

虽然随着科研人员和基建人员的不断努力,大多数都换上了更先进的内燃机车,但是最高时速也只能达到110公里左右,想要实现高速铁路,迫切需要新一代的火车。

这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中国铁路的研发从来没有停歇过。

可即使陆陆续续研发了20多种高速火车,也依旧难以投入实际使用,只因这些新型火车的稳定性不高,如果强行使用的话,是会造成事故的。

“中华之星”当时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速”,是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列车型号。可惜,在试验阶段还是出现了稳定性差的问题, 最终只能被放弃。

时至今日,我们的高铁已经不用在担心稳定性的问题,可以说坐上去之后,简直就体会不到列车在飞速行驶,没有丝毫颠簸的感觉。

这一路走来,我国在高铁行业实在是付出良多,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更是倾注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结语】

其实日德公然禁止出口高铁轮对,就是为了想要拖垮我们中国高铁,因为一旦我们没有新的轮对更换,那我们的高铁将会面临停运。

这无疑是会对我国的交通和经济,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因此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快人心的,日德方面并不能如愿,并且他们还自毁了8000万美元的订单,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往期精彩链接

END

5 阅读:229

沛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