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亲迎一人骨灰,刘伯承哭晕倒地,毛主席:我刚想调他进中央

诺言的卿史录 2024-02-14 07:11:26

1967年的四川,粮食生产出现困难、环境氛围紧张,急需一位杀伐决断的将军坐镇。

中央几次研究四川诸多事宜,周总理有意让时任西藏军区司令的张国华旁听。

张国华

张国华又因养病常驻北京,工作之余他常常会去探望老首长刘伯承。旁听的次数多了,张国华便隐隐觉得可能要有新的变动了。

面对这个心腹爱将、刘伯承知晓内情,却也神秘道:

“你先把身体养好,自然有重任给你。”

果然4月份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致同意任命张国华为四川第一书记,兼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

在新的岗位上,张国华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棘手事务,他是日夜无休,周总理听说后,劝他要注意劳逸结合,可张国华却说:

“比起在病床前呻吟,战场才是我的归宿。”

谁料一语成谶,张国华竟真的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入川

1967年5月,张国华正式调入四川,起初那段日子里周总理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有什么情况二人都是直接联系。

某天周总理对他说:“张国华,现在有一个任务、你要保证徐驰到渡口后能正常工作。”

当时徐驰是攀枝花钢铁基地的总指挥,他因意外左眼失明主动离职,但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徐驰又上任了。

张国华领命后二话没说,派出一队解放军战车紧紧贴着载有徐驰的小汽车,顺顺利利驶进渡口。

张国华到四川后,做了许多的工作,老百姓生活也大为改观,保障了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粮油供应,他临危不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颇得毛主席赏识。

伟人多次接见他,并亲切地叫他为“井冈山”,以彰显其革命精神。然而这一切难免引起别有用心之人的嫉恨。

一日天还未亮,居住在军区大院的张国华全家人尚且在梦中之时,突然传来一阵巨响,张国华猛然惊醒,四处查看,小儿子也光着脚跑到爸爸 身边问道:“爸爸,是枪声吗?”

小家伙又想到自己在厨房旁放置了老鼠夹,又说:“是不是老鼠夹的声音?”

张国华摸摸儿子的头,和颜悦色道:“可能是外面过路车的车胎爆了吧。”说罢就催促儿子上床继续睡觉。

张国华神色凝重,他来到窗户前只见上面有个被子弹打穿的洞孔,顺着弹道轨迹,张国华又在床头柜旁找到了一枚亮晶晶的子弹。

也就是说如果他当时不是躺着,而是稍微一抬头就会被击中。

天一亮副司令邓少东就在军区大院对面山头的一棵树上发现架设机枪的痕迹,可不论再怎么查始终找不到更多的证据,这说明一切都是有预谋、有计划,有专业人士参与。

邓少东

周总理听说这件事后,也是后怕得一身汗,他十分担心张国华的安全问题,连续几天打来电话、再三规劝张国华速速搬家。

军区同事们也来到他的住处进行商议,张国华猛吸烟,始终一言不发,只待众人说得口干舌燥时,他才悠悠道:“又没打中我,就算打中我一个人又能怎么样。”

邓少东心思细腻:“那换换房间总可以吧?”张国华掐掉手里的烟,摆摆手表示没必要。就这样张国华一直居住在军区大院直到他出事的那天。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早早来到单位,刚刚展开演讲稿,他便感觉心口有些隐隐作痛,张国华知道这是自己长期在西藏高原落下的老毛病了。

今天事务繁多,他必须在有限时间里全部处理完毕,想到这里,张国华略歇一歇后,便通知工作人员准备会议事项。

会议室里,大家正襟危坐听着张国华的报告,张国华只念了半张纸后,豆大的汗珠就顺着他的额头淌下。

领座的秘书瞧着张国华愁眉紧锁,似是痛苦不堪,正准备开口询问时,他陡然直直地向后仰倒,众人一下子慌了神,秘书眼疾手快一边扶起张国华,一边大喊:“快叫救护车!”

不多时,张国华晕倒在会场的消息传到中南海,周总理闻言脸色大变,他用略带慌张的声音对秘书说:“快,联系北京的专家医生,安排人手抢救张国华。”

然而天不假年,纵然北京的专家医生连夜坐专机赶到成都,医院出动最好的设备器械、也未能成功挽回张国华的生命,不满58岁的他再也没有起来。

即便是泰山崩于前亦面不改色的伟人,听闻消息也难掩悲恸,他眼圈泛红、右手微颤掐灭手中的烟卷后道:“我刚想调他进中央……”

周总理悲痛之中,发出三个指示,一安排好四川后续工作、二查明死因、三将张国华的骨灰送回北京。

局面稳定后,按照计划张国华的骨灰要在2月24日至26日送回北京,但那时正赶上周总理需要秘密访问越南。

总理掩下巨痛,完成在越南的工作后,一见到驻越大使、张国华的老战友王幼平,异国他乡,再遇故人,他是再难隐忍心中压抑许久的感情,顿时泪如雨下、断断续续道:“张国华同志不在了。”

王幼平大吃一惊,两位革命战友相对而泣。3月11日北京暴雨如注,中南海内毛主席与周总理正在与尼克松进行会谈,休息间隙工作人员轻附伟人耳边道:“主席,张国华将军的骨灰已经出发了。”

毛主席闻言一震,他快步走到周总理身边嘱咐了几句。周总理身躯轻颤了几瞬,向工作人员交代完毕后便匆匆离开。

倾盆大雨中的北京西郊机场,周总理和刘伯承等军中老首长矗立等待着,在解放军战士们的注目中,张国华将军家人手捧他的骨灰盒缓缓走下飞机。

周总理快步上前接过骨灰盒,伤心得不能自持,泪水喷涌而出:“你走得太早了,中央正是要重用你的时候。”

刘伯承元帅也由人推着轮椅赶了过来,再次见到“老部下”,他失声痛哭:“你这么年轻就走了,不是说好了还要来北京看我吗?”

刘元帅征战沙场多年,积劳成疾,身体本就不好,彼时情绪一激动,顿时哑然失声昏了过去。工作人员赶紧将他扶回轮椅内,随行的医护也跑了上来,进行急救。

慌乱中,周总理赶忙下令:“快!先将刘帅先送回家,注意他的安全。”细心的周总理还注意到张国华的遗孀樊近真双眼红肿,神情落寞。

他转过头小声对她嘱咐道:“先暂时不要回四川了,生活上的事我来一应安排,有事就到京西宾馆,由我秘书进行转达。”

末了,总理又哽咽道:“国华不管是在四川,还是西藏,他都是兢兢业业,全力奉献,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的。”

进西藏

的确比起不算长的四川任职经历来说,张国华扎根西藏17年,这17年是西藏历经最多磨难之时,也是他人生辉煌之时。

1950年伟人说:“西藏战略地位影响力非凡,必须尽早占领”。于是乎这一任务便提上日程,当时西南战事尚未结束,于是党中央便决定以西北方面为主,西南为辅。

可彭德怀提出“战线长,兵力分散,难以抽出太多兵力进藏,更何况进藏道路多被破坏,各方面考虑困难重重。”

纵然陈述的都是事实,但正在苏联访问的伟人收到这样一封电报,还是不由得眉头一皱,他随即发出命令“进藏任务确定西南方面军承担。”

刘伯承、邓小平由辅助转为主攻,面对角色转换,二人压力倍增,但他们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令必行,行必果,战必胜。

起初西南方面的62军在西康,距离西藏最近,理应是前去部队,但刘伯承认为此军来自一野,让他们进藏容易有“自家部队吃肉,别人部队啃骨头”的说法,所以有困难了必须自家人先上。

于是刘邓提议由二野主力张国华带领的18军进藏。刘伯承很了解张国华的脾性,也知道他是个极其坚毅、血性强对党忠诚的军人,因此见到张国华,他只说了一句话:“组织派你去西藏。”

张国华语气坚定道:“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任务。”无须多余的客套,没有过多的理由,单刀直入的几句话,便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

然而从总部回去后的张国华就碰了壁,要知道当时张国华和他的18军都在川南,他已经被定为川南行署主任,战士们也摩拳擦掌准备到“天府之国”生根发芽,猛然转头要到苦寒之地西藏,许多人一时转不过来弯。

毕竟都是从战场上搏命而来、有血有肉的人,谁不想过安生的日子。于是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逃兵。不仅如此个别干部也出现动摇,他们给张国华写信说自己身体不好,无法进藏。

张国华是怒不可遏,气得铁拳紧握,在他看来进藏是党中央给的光荣任务,身为军人和共产党员,必须无条件执行。

对于逃兵,张国华要求他们一律不得进藏,原地退伍回家。为了稳定军心,动员大会上,张国华声情并茂对战士们道“有些人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但虎视眈眈的敌人却不嫌弃它荒凉, 于是拼了命想在那里放上眼睛,安上耳朵。

作为军人对自己国家土地的热情还不如敌人吗?若真是有守不住的那天,即便你躺在高床软枕里,也难睡得安稳。

进藏的确苦,但我们身为人民解放军就是要以解除人民的痛苦为己任,这才对得起身上的军装。”会场下的战士们群情激昂,掌声雷动。

于是张国华带领18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但是当时进藏时没有现成公路,战士们走的都是千百年骡马踏出来的茶马古道。

也没有明确的行军地图,张国华只能四处搜集西藏的图书资料,摸索着前进着,那时的西藏真是山有千盘之险,乱石纵横。

战士们一边修路,一边赶路,大家将麻绳系在腰上,趴在悬崖上凿石开路,其中的艰难险阻,不可名状。最终18军在张国华的带领下,历经1年零9个月成功进军西藏。

然而西藏局势稳定后没多久,印度的尼赫鲁政府就表示“不安”和“困惑”,甚至逐渐挑起各种事端。伟人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决定还击。

他特意找来已是西藏军区司令的张国华询问:“听说那边(印度)军队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我们有没有胜算?”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张国华斩钉截铁道。

张国华临行前,毛主席又将他叫到自己的书房,指着挂于墙壁一张巨大军事地图上,特意圈出的印度据点、高声道:“扫了它!”

一旁的罗瑞卿又追问张国华:“你有没有信心?”

“有!”

“从何而来?”

张国华掷地有声回复:“因为他们长期没有打仗,我们却刚刚平叛敌人,他们没有上过高山,我们常住高山,这便是信心的来源。”在场的中央领导闻言皆是满意地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方捷报频传,但那时张国华的健康却每况愈下,由于长期在高原生活,积劳成疾,他的心脏出现了严重问题。

可张国华又不愿意下前线,他住在阴暗潮湿的地堡里,不断感冒发烧,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指挥战斗。警卫员担心他的状况,情急之下找来名医想为张国华检查身体。

张国华怒斥道:“如今战况紧急,西藏医疗资源又十分紧张,你三天两头把医生叫来我这里,万一有别人需要怎么办!”众人无奈只得作罢。

战斗结束后,不管是党中央领导人还是老首长,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可张国华每次都回应道:“任务没完成,做什么也没心思,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

后来在周总理的“再三施压”下,张国华进京养病了一段时间。可即便如此,他也是放不下西藏军区的事情,听说林芝开展了军事比武,于是拔掉输液瓶连夜从北京赶回西藏进行观摩、指导。

最后

每逢国家关键时刻,张国华总是身先士卒,以他坚毅的党性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血性。

即便张国华逝去多年,毛主席提起他也是感伤不已,甚至在一次四川问题的会议过后,不愿单独接见四川干部,伟人神色黯然道:“不见了,我是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参考资料:

人民文摘 《雪域名将张国华》

中国新闻网 《尼赫鲁扬言中国不敢打 毛泽东手一挥“扫了它”》

32 阅读:18791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