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想要“侵略中国”?世界第七大国,到底侵占了多少领土?

学究小编看世界 2023-09-22 19:35:05
引言:

2016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发表演讲时声称:“印度从未攻击过任何国家,也从未觊觎过任何国家的领土。”

然而,有人统计过印度独立之初勘定的领土面积,与现在这么一对比,发现居然还多出了20万平方公里。

既然不觊觎土地,那多出来的这部分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演讲中,莫迪总理哀叹道,尽管印度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印度始终无法让世界意识到其牺牲的重要意义。因此,每当他出国时,都会特意去参拜当地的印度士兵墓园。

莫迪的这番话明显自相矛盾。既然从未攻击过其他国家,那为什么会有士兵埋藏在异国他乡呢?他们是因何而死?

表面上人畜无害和平共处,实则千方百计夺取他国领土。世界第七大国的印度,究竟有着怎样的霸主野心?

消灭土邦

从波斯入侵到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印度的宗教和语言都是被外族不断同化的结果。

在被最后一任“宗主”英国殖民了两百年后,印度学成出山,摇身一变,把自己当成了新的亚洲霸主。

将列强过去欺压他们的那一套,用在同样有着悲惨经历的弱者身上。

对内征服不驯的土邦,对外入侵主权独立的小国,俨然一副低配版大英帝国的贪婪嘴脸。

印度起初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笼统的地理概念,泛指南亚次大陆上一堆散装部落。

1858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殖民者相继将法国、荷兰殖民者挤出印度,独霸南亚,并建立了英属印度。

这是印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同时也是现代印度的雏型。英国实行复合式统治模式。

在南亚次大陆上,除了受英国直接管辖的英属印度之外,还有名义上受英国“保护”。

实际上被全方位管控的600多个土邦。这些土邦和英属印度之间互不统属,也不认为自己是印度人。

既然印度是靠殖民者外部力量缝合起来的国家,那么自然就有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没有民意基础的统一,耻于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其他邦为伍。

1947年,印度独立,并承袭英属时期的殖民中心新德里为国家首都。根据英国的分治方案,土邦享有独立特权,可自行选择归属或保持独立。

一些土邦不服新德里的管辖,他们看到印度重获自由,自己也想要原地独立。

英国人虽然赞同他们“民族自决”,但又不提供任何保障,只是留下一句“你自由了”,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

因此,那些怀有异心的土邦很快就遭到了印度的武力镇压。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新德里政权与土邦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没有停过。

当时,最大的刺头是海得拉巴邦。英属时期,这个邦可以自己铸币、征收关税,富得流油。

英属结束后,他们请求留在英联邦,继续当附属国。但英国人铁了心不想管,而印度又是搬不走的邻居。

海得拉巴邦只好求助于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巴基斯坦,希望能够得到庇护。反正就是摆明了不想跟着印度走。

这事被印度知道后,尼赫鲁立即出兵,抢在巴基斯坦之前攻下海得拉巴邦,前后仅用了五天时间。

这时,靠近东南亚的曼尼普尔邦也不想跟印度走。印度就把他们的国王骗到新德里过来软禁,用绑架勒索的方式,逼迫他们签署《合并协议》。

再出兵进驻,解散议会。印度人的到来,遭到了当地人反抗。此后,曼尼普尔邦的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一直闹到现在都没有消停过。

1961年,从葡萄牙手中夺回果阿和达曼等海港之后,印度政府就开始用招抚的手段连哄带骗地忽悠其他土邦归顺印度。

起初,印度许诺保留土邦的君主头衔、自治权,甚至是军队。但海得拉巴邦被武力吞并的惨痛历历在目,其他土邦不敢反抗,只能望风归顺。

没想到的是,“国中之国”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印度的手就越伸越长,一点一点地将他们的自治权攫取殆尽。

1971年,印度政府突然变卦。见时机成熟,立即修改宪法,将一众小土邦作为县级行政单位纳入大邦管辖。

这种不顾民意的兼并,虽然从制度上结束了建国初年的割据局面,但也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教派冲突埋下隐患。

控制小国

如果说,印度消灭土邦的那一套还带有一丝反殖民与反割据进步色彩的话。那么,印度对待周边国家的所作所为,那可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了。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提出过“大印度联邦”计划,即建立一个印度为主体的南亚次大陆联邦制国家。

并将锡金王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甚至是阿富汗和缅甸,全部并入其中,为此,尼赫鲁在位期间,接连出兵攻占缅甸的阿萨姆地区,消灭达拉克王国。

尼赫鲁扬言,这些小国寡民注定要灭亡,他们可以作为文化上的区域概念苟延残喘,但不能作为主权国家围绕在印度边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对那些已经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公认国家下手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曾经存在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王国——锡金。

这是一个有着三百年历史的独立国家。但它的国运却在印度攻占阿萨姆邦的那一刻就已注定完结。

事件的起因出在一个叫做西里古里走廊的地方上。那是印度本土连通阿萨姆邦的一条狭长通道,宽度仅有20公里。

谁控制了这里,谁就能掐断印度与阿萨姆的联系。而锡金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幸,碰巧卡在西里古里走廊的咽喉要道上。

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锡金没有这个想法,但他只要坐到了那个位置上,就难免会遭来印度的猜忌。

为了让这条走廊更宽一些,印度决定动用武力。1973年,印度出兵攻占锡金,并于两年后将其纳为印度领土。锡金就此亡国。

要知道,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成员国不得以武力的形式吞并其他成员国,违反者轻则会受到国际谴责,重则遭来安理会的武力介入。

但在冷战局势最为严峻的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为锡金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发声。

更何况,美国和苏联,这两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都与印度有着利害关系,于是就默许了印度的行为。

同样被印度堵在喜马拉雅山的国家,还有尼泊尔和不丹。1949年,印度逼迫不丹签署永久和平条约,将英国的特权转让给印度。

根据这份条约,不丹的军政外交大权均由印度“指导”。而在印度的悉心指导下,不丹至今没有与五常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建交。

经济上,不丹常年被列入“最不发达国家”行列。封闭程度和朝鲜有得一拼,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引进电视机。

与不丹的百依百顺不同,尼泊尔的态度则要强硬一些。

尼泊尔是一个连英国都无法将其彻底征服的国家。因此,对待印度这种前殖民地,尼泊尔人有着天然的优越感。

尼泊尔山地军名声在外,并且国土纵深比不丹和锡金加起来都大。印度不敢贸然出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就此善罢甘休。

印度瞅准了尼泊尔的痛点——糟糕的地理位置,于是对症下药,实施经济封锁。

尼泊尔再往北就是难以逾越的青藏高原,天险阻隔使得印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对外交流通道。

在印度的威逼利诱下,尼泊尔含泪签下“友好条约”。就这样,印度兵不血刃地得到了尼泊尔的驻军权和九成以上的贸易往来。

往后,尼泊尔只要稍有异心,就会招来印度的断水断电和关闭边界。

然而,即使是这样,印度还是不满足,不断煽动尼泊尔境内的反叛势力,扶持亲印政党,试图像控制不丹一样完全控制这个国家。

回顾历史,印度之所以会走上这么一条卑劣的扩张道路,与他们的前宗主英国脱不了干系。

早年,印度的精英们接受过英式教育。在殖民主义世界观的灌输下。

他们将印度视为英国殖民地的合法继承者。以至于一独立就把弱肉强食的嘴脸显露无遗。

对抗中巴

此外,英国殖民者在撤离之前,还故意玩了一手阴的,为旷日持久的领土纷争埋下导火索。

其中,最恶劣的当属蒙巴顿方案和麦克马洪线。前者间接导致了四次印巴战争;后者为印度侵占藏南领土提供了借口。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由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提出并命名。

根据这份方案,英属印度按照宗教信仰被划成两部分,由一个叫克什米尔的中间地带隔开。

最大的那一部分是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另一半则相对较小,并且还没有名字,英国人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名字——巴基斯坦。

对于夹在中间的克什米尔,英国人故意放任不管,让他们自己选边站,美其名曰“民族自决”。

这样的分家方式堪称离谱。因此,英国人前脚一走,印度人后脚就为克什米尔的归属跟巴基斯坦掐了起来。两国在1947年到1965年间,接连爆发了两次战争。

英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南亚人民过上安稳日子,在他们的贴心划分下,印巴边境注定永无宁日。

根据方案,印度西北边连着的一片高地都划分给了巴基斯坦,再往下就是平原,无险可守。

印度母亲河恒河的入海口所在地分给了巴基斯坦。印度只得到了恒河的一部分,增加了关税成本,降低了航运价值。

巴基斯坦则以西部为本土,被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夹着印度。

更惨的是,东巴基斯坦不仅与本土没有任何接壤,还都在恒河平原上,印度想拿下这块地盘简直不要太容易。

1971年,还没等印度出手,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就自己闹起了独立。

印度趁火打劫,与分裂势力里应外合,围攻巴基斯坦军队,迫使其接受孟加拉独立的事实。印度就此控制了恒河的入海口。

总的来说,印巴既是左邻又是右里,西边还夹着一个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再加上无法调和的宗教矛盾,也难怪印巴两国会从上个世纪打到现在一直不消停。

印度扩张的另一个受害者就是中国。1950年,尼赫鲁前脚刚与中国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脚就开始染指中国藏南地区。

到1954年,印度抢占了我国藏南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印度扩张的依据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这是一条由西方殖民者伪造的边境线。

1914年,英国殖民专员在一张勘测地图画了一条红线,然后单方面宣布这就是中国与英属印度、缅甸的边境线。

根据线段所指,藏南地区和中国西南边陲的江心坡、野人山共计十多万平方的土地都归入了英属印度及缅甸。

麦线一经公布,立即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英国殖民者走后,印度竟将这条伪造出来的东西奉为圭臬。

炮制所谓的阿鲁恰尔邦,并继续向麦线以南推进,挑起中印边境冲突,结果被人民解放军一拳打了回去。

结语:

总的来说,印度对克什米尔、中国藏南等地的侵占,以及对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国的军事操控,无疑表明了印度在领土扩张上的野心。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印度的领土争端并未到此为止,其涉及的国家和问题也并非只有这些。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冷战结束与中国崛起,印度不得不将收拢自己的扩张战略,改用外交手段,拉拢美日制衡中国。

在国际上也善于包装与美化自己,利用一些文化标签,打造只追求精神境界、无世俗野心的“文明古国”形象。

参考资料:

1、杜常生.印度吞并锡金与大国反应考论[J]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1年05期

2、郭秀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印巴冲突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0 阅读:1

学究小编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