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全军大授衔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不仅要看资历、战功、政治品质,还要看其在革命进程中的服务经历和贡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转折点,这一革命进程是军衔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这12人虽未参加过长征但仍然被授予了很高的军衔,其中元帅+大将就有3人,上将还有9人,那他们为何没参加这一伟大战略行动?又为何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荣誉呢?
小编经过翻阅和整理资料之后发现,这12人未参加长征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留守南方的将领;第二种是不在长征始发地点的将领,第三种是当时还不是红军的将领。
而他们能够在55年评定较高军衔的原因主要也有三类:第一类是革命队伍“山头”的代表人物;第二类是军事才能十分突出且战功赫赫的将领;第三类是对革命发展和胜利有过突出贡献的将领。
第一类:南方三年游击战的将领5人
1、陈毅元帅
陈老总是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围剿” 战斗中,陈老总因为腿部受重伤而就地治疗。在长征前夕,周总理曾找到陈老总告诉其中央准备让他和项英留守苏区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陈老总受伤确实不便参与接下来的长征,另一方面就是他对南方各地区比较熟悉且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这样由他就成了南方游击战最为合适的领导人选。陈老总对这个决定没有抱怨和多想,一口就答应了周总理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事实证明,陈老总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在战略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我党我军保留和培养了很多政治和军事干部。
2、粟裕大将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北上,粟裕跟随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前往闽浙赣皖地区宣传抗日主张并发展根据地。随后,红七军团与方志敏领导的部队合并为红十军团,粟裕担任参谋长的职务。由于形势变化和战斗失利,红十军团未能及时与中央红军会合,因此也错过了一同长征的机会。随后,由于红十军团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失利,粟裕成功突围的队伍在苏皖地区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3、叶飞,钟期光,傅秋涛三位开国上将
叶飞长期在福建从事革命斗争,活动范围并不涉及中央苏区,因此和中央红军的长征行动没有直接性的联系。但他领导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也遭受了国民党的疯狂打击。随后他执行游击战和保存革命力量的方针,才使得闽东红军独立师不仅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进攻还发展壮大到了1300多人,为后续的抗日斗争储备了重要的武装力量。
在1934年十月红军主力转移后,钟期光和傅秋涛留在湘鄂赣地区开展游击战。他们既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凌厉攻势,还要面对资源匮乏和如何独立作战和生存的问题。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以身作则,给战士们树立榜样,稳定了军心。在一番努力之后,他们重建了红16师并将部队扩充到了 5000 余人,为革命保存并发展了有生力量。
第二类:当时不在长征事发地点将领3人
1、许光达大将
在红军长征前夕,开国大将许光达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子弹在身体中无法取出,最后组织决定将其送到苏联进行治疗。这样许光达大将自然而然就错过了长征,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才从苏联归国。虽然没有参加红军长征,但是他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同时又作装甲兵司令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他曾主动提出让衔,请求降为上将衔。而毛主席因为他谦虚的精神,将其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2、阎红彦上将
阎红彦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而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就是陕北。在1934年,他被派到苏联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障中央红军东渡黄河的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阎红彦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负责陕甘宁边区的安全防卫,确保了党中央和边区的安全。建国后,阎红彦历任四川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等职,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1955年授衔时,阎红彦虽然没在军队任职,但是考虑到他是陕北红军才创始人之一,所以综合考虑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
3、乌兰夫上将
乌兰夫没有参加红军长征,是因为他长期在内蒙古地区进行革命斗争。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他策划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武装抗日反对分裂的第一枪。随后他又领导组建了蒙疆骑兵师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主持召开了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功解决了所谓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典范。虽然在授衔时,乌兰夫已经不在军队任职,但鉴于他在政治、军事及民族团结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授予了乌兰夫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第三类:加入我党较晚的国民党将领4人
1、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三位起义上将
陈明仁在起义前担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在解放军攻打长沙前宣布了起义,长沙这座古城和长沙人民再遭受不必要的战火。随后,他的起义部队被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他任兵团司令并参加了潜力追歼白崇禧部队的作战。新中国成立后,陈明仁担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湖南的和平解放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陶峙岳在起以前担任国民党新疆政府主席兼新疆警备总司令,为了使新疆避免战火和减少牺牲,他在1949 年9月起义。而他的起义也避免了外国势力借机干扰中国内政,使得该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我党在新疆实施政策、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董其武起义前是绥远省政府主席并且还兼任绥远的保安司令。北京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便积极影响其绥远的老下属董其武,最终董其武在1949年9 月率领绥远一省武装力量宣布起义。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武将军曾任2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们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泰川、院里和南市机场修建任务,为志愿军的作战和后勤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持。
2、吕正操上将
吕正操曾是张学良东北军中的高级将领,在西安事变中和我党结交并产生了很大的共鸣,随后他宣布离开国民党并正式加入我党。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先后在冀中区积极对日作战并开辟根据地,很快就将军区部队发展了约10万人。同时他还是我军平原游击战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发明的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战法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伤亡。
在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成立后,吕正操离开军事指挥一线,调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有力地领导和指挥了铁路保障工作。在抗美援朝期间,他深入战场指挥铁路抢修和物资运输,为建立“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以上这12位开国将领虽然都未参与红军长征,但是在整个革命历程中都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和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小编说的这12人以外,您还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开国中将也没有参加红军长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赞关注小编,下期文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