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街这个地方真有意思,听说是因为很久以前周处在这里砍了一条大蛟,把河水都染红了,后来人们就管这条街叫赤水街,这条街横着把两个区域分成了东西两边,一边归临渭管,一边归华州管。
那条赤水河的沙子可不是一般的好,都是花岗岩冲刷下来的,建房子特别结实,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里的沙子都往外地运,装火车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后来沙子挖完了才停下来。
河上有座桥可厉害了,是清朝康熙年间建的九眼石拱桥,下面还藏着一座一模一样的桥,上面的桥南边刻着九个龙头,北边对着九个龙尾,造型特别真实,可惜现在栏杆上的石雕都不见了。
这条街上有个供销社,就在税务所对面,后面还有个社部,西边开了好几个厂子,有做阀门的,有做木器的,还有搞铁艺的,那时候街上可热闹了。
六十年代中期有个叫李向乾的当社长,带着人修了条路,从南边一直通到北边的粉杨河坝,后来又有个叫李生财的当书记,把玉皇庙前的戏楼拆了。
街上有个叫恒生泰的商号,据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来过这里,当地人给他们吃了富平的糖和渭南的点心,慈禧觉得好吃,就给起了名字,一个叫蓼花糖,一个叫水晶饼。
这里的医院在五六十年代特别有名,主要是因为几个大夫水平高,内科有个刘朗亭,看病特准,外科有焦耀组和杨舒道,胆子大技术好,还有个接生婆任爱英,判断胎位特别准。
街上的工厂里有个叫王振远的,原来是个修车的,后来管了好几个厂子,有铁业社、木器社,还有做牛皮绳的,七十年代改成了阀门厂。
街上有个玉皇庙,人们都叫它哄庙,说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这里被陈抟老祖骗了,两人在庙里下棋,赌的是华山要不要交税,结果赵匡胤输了,华山就一直不用交税。
这条街上住的人可有意思,有从外地逃难来的,有做生意的,大家都在这安了家,有的开厂子,有的做买卖,慢慢把街子搞得挺热闹。
街上还有个业余剧团,五十年代就建起来了,团长是刘印寿,有不少有名的演员,演过很多戏,像铡美案、断桥这些,文革后换了个团长叫刘根录,又演了些新戏。
这条街上的变化真大,从前有的地方现在都没了,比如那两个戏楼,是一个叫张顺利的人建的,可惜建得不太好,没过多久就漏雨,后来在文革时候给拆了。
街上有个老书记叫牛进宝,原来是在祖师庙铸犁铧的,后来当了民兵连长,从六八年一直当到零三年,人很稳重,做事有方法,支持街上办厂子。
这条街上出过不少人才,像郭更顺,是西北大学毕业的,在洛阳当了教授,还有些人开厂子做生意,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时也算是响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