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镜,清朝的建筑竟如此漂亮?禹王宫好气派,盘龙桥真精致

过隙弹指间 2025-01-29 21:29:25

1906年,德国人恩斯特.柏石曼带着照相机,来到了古老的东方。

当时,这里正是风云变幻的清朝末年,马车与火车并行,西装与辫子同在,构成一幅复杂深邃的历史画卷。

柏石曼没有拍摄山山水水,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各种古建筑,和清朝平民百姓!定格一个又一个珍贵瞬间。

△1906年,西山碧云寺的佛塔,庄严肃穆,图案生动,这雕刻工艺堪称“鬼斧神工”

△寺院里另一处浮雕,线条流畅,气势磅礴,展现了一幅宏大的佛教史诗画面。

△1907年五台山 显通寺的鎏金铜塔,历经岁月洗礼,仍然光彩夺目

这项工艺始于周代,完善于宋代。模型造好后,需要经过杀金、抹金、开金、压光四道工序。

最后的金层厚度,只有36微米!

△1907年,京杭大运河上的镇水神兽,鳞片都雕刻得细腻入微,令人叹为观止。

△1907年,山西汾河铜麒麟,头部昂扬,体态稳健,仿佛随时准备腾空而起!

△一座文庙内的石桥,注意看桥的栏杆,居然是4条盘旋的石龙组成!

△1907年,太原府崇善内的千手观音,给人一种慈悲庄严,空灵深远的意境。

△1907年,绵山里的云峰寺,注意看,它是修建在一处悬崖峭壁之下!

△1908年,山东兖州府的一座牌坊,飞檐翘角,巍峨挺拔,展现出了非凡的建筑工艺。

△1908年,长沙文庙里的铜钟,造型古朴而不失大气,钟架却是花纹繁复,极为精致。

△1909年,重庆府里的民居,这种飞檐翘角的门头,是当时大户人家的象征。

△1909年,四川的一座土地庙,虽然规模很小,但尽显中式建筑的厚重与美感。

△1909年,四川富顺县的禹王宫大门,采用了古老的“嵌瓷”工艺,气势恢宏又不失稳重庄严。

△1909年,广西悟州的一座牌坊,,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不知现在是否还在?

△1909年,寺庙里的铜香炉,四角都铸有神兽,炉身还刻满了铭文。

△1910年,宁波“方聚元”银号的门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招牌,而是一座精美的工艺品。

△1910年,苏州戒幢寺的四面千手观音像,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很难想象,在没有精密加工设备的情况下,古代工匠是如何做出来的?

除了古建筑,柏石曼还拍摄了清朝百姓的日常生活!

△织布的清朝妇人,旁边是她的儿子,面对从未见过的相机,两人既紧张又茫然。

△一个面色黝黑的长工,推着面色红润的富绅两口子

△正在等活的清朝力工,各个身形消瘦,衣衫破旧

△在田间打兔子的清朝猎人,看他的裤子,就能感受到他的生活质量

△一个落魄的清朝秀才,表情迷茫又无奈。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四个月后,清朝正式废除科举制,这些擅长八股文的秀才,瞬间失去了支撑和目标。

△乡村里一位清朝老太太,面容愁苦的等着儿子回家

通过柏石曼的照片,我们看到真实的清朝末年,既有精美绝伦,气势辉煌的古建筑,也有食不果腹,艰难度日的普通百姓!

这种大相径庭的对比,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

0 阅读:4
过隙弹指间

过隙弹指间

白马过隙弹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