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航空博主“航旅圈”发帖称,其从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处获悉,有关部门要求航司不得售卖低于200元的机票。据称,该规定将从2024年12月开始实施,违规者将会接到“警告”。低于200元的机票就此消失了?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实测发现,仍有100多元的机票在售卖。
近年来,关于“机票限价”传闻时有出现。行业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这类限制在机票旺季往往会失效。对于廉价航司而言,由于其目标顾客群体和销售渠道与传统全服务航空公司存在差异,因此“限价”要求对其影响也相对有限。
记者实测:100余元机票仍在售
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查询多家OTA平台,发现其首页推荐的低价机票榜单普遍呈现“200元门槛”特征。以深圳为始发地,去哪儿旅行首页显示国内低价前三目的地西安、重庆、昆明票价分别为195元、197元、200元,但点击详情后最低价均显示为200元起(均为不含机建燃油费的裸票价,下同)。
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查询多家OTA平台实时机票价。图源:OTA平台截图
同程旅行平台则展示出更多价格波动,未来两周内昆明、重庆、三亚等航线仍存在200元以下价位,如2月13日,“深圳-昆明”路线,东海航空直飞机票价位为195元。若参与平台活动,返现后票价低为165元起。而携程平台与飞猪平台,均未出现200元以下的价位机票。
此外,记者注意到,航司官方渠道与OTA平台报价存在一定差异。以2月17日“深圳-重庆”航班为例,该航班实际承运方为厦门航空,其官网标价230元,南方航空共享航班报价590元,OTA平台报价则出现152-230元不等的报价。这种价差在同程旅行平台尤为明显,对于平台页面显示的152元机票价格,该平台客服解释称:“特价机票源于平台与航司的合作,由平台补贴差价。用户支付金额与航司实际票面价的差额由平台承担。”
上述客服表示:“因为平台与航司有合作,日常会推出一些特价机票。此外,平台为了回馈新老用户,也会自掏腰包推出低价机票。”该客服进一步解释道,若同程平台上显示的机票价格低于官方航司,用户支付费用购买机票后,平台也会按照实际的票面价格支付给航空公司,中间的差价由平台承担。
同一航班在不同平台显示价位不同。
针对票价管控传闻,多家航空公司客服均表示“票价实时浮动,以实时查询为准”。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从一航司内部人士获知的答复亦是如此,机票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波动。
200元限价背后的市场“内卷”
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民用航空国内运输市场价格行为规则》(下称《规则》),对航空运输企业制定国内运价进行规定。
根据《规则》,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运价,由航空运输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按照《规则》规定自主制定实际执行的运价种类、水平和适用条件。而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经济舱旅客运价,由航空运输企业以按照政府规定办法确定的具体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政府规定最高幅度、下浮幅度不限的范围内,按照《规则》确定实际执行的运价种类、水平和适用条件。
图源:图虫创意
200元以下特价机票是否已成过去式?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致电12326中国民航服务相关热线,未获得有效回复。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出现此类传闻。据业内人士透露,2023年2月,有航司接到口头通知,对部分航线限制卖低价票。2024年12月,类似传闻再度在业内流传。而近期出现的“限价”传闻,则更多聚焦于行业“内卷”。
某航司内部人士推测,若“限价”传闻属实,对市场的实际影响也有限。一方面,该价位机票本就较少;另一方面,对于以低价策略为主的廉价航司而言,主要利润来自座位、行李、餐食等附加服务,而非票价。
与此同时,不少航司仍面临着业绩的压力。2025年1月,国航、南航和东航相继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三家航司均未能实现扭亏,但亏损幅度已大幅缩减。
具体而言,国航预计亏损在1.6亿元至2.4亿元之间,南航预计亏损在12.5亿元至18.7亿元,而东航预计亏损在33亿元至43亿元之间。对于亏损原因,各航空公司主要归结为国际市场恢复缓慢、全球供应链问题推高成本、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油价和汇率的波动等。
行业专家分析称,在淡季时,对于“限制低票价”屡有传闻,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因此这类限制在机票旺季时往往自然失效。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由于其目标顾客群和销售渠道与传统全服务航空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这类限制措施对其影响也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