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嫁给张大千,25年为张家生育8子,40岁时:离婚,我意已决

时光安然度 2024-12-20 17:51:19

在1922年春天黄府中掌上明珠黄凝素即将成为张大千的妻子。这场盛大的婚礼象征着两个家族的联合,虽然外界看来,嫁给风流倜傥的画家张大千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但黄凝素的内心却是忐忑不安的。随着张大千对她渐冷的态度和他对其他女性的追求,黄凝素的生活逐渐裂变。一段看似完美的婚姻,如何走向了裂痕累累的边缘?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899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籍是广东番禺,但他早年便随家人迁至四川,深受书画氛围的熏陶。自幼天资聪颖,张大千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尤其对绘画的兴趣深厚。母亲曾友贞,擅长花卉画,常在家中作画,张大千也在不知不觉中从母亲的作品中汲取营养。12岁时,他便已能画出山水、花鸟和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1917年,张大千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工艺。在留学期间,尽管学业繁忙,他依然未曾放弃绘画,业余时间坚持创作。1919年学成归国后,他转战上海,拜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专心研究魏碑书法。此时的张大千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的艺术底蕴开始逐渐厚重。

早期的张大千专注于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尤其擅长模仿石涛的山水画,以假乱真、浑然天成,深得各方推崇。在画作的创作过程中,他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而是试图从古人画法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画风。这种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继承,也为他后来的艺术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大千的画作风格越来越成熟在画技上精益求精,还在创作理念上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他的山水画作品,气势磅礴,笔墨奔放,极具张力,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他所创作的书法,以“中华风骨”见长,自成一派,被誉为“大千体”。他的艺术成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当时艺术界的重要人物。

在艺术领域取得显赫成就的张大千,不仅以绘画和书法打响了名声,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多次的情感波折让他的生活更加跌宕起伏。与表姐谢舜华的青梅竹马是他初恋,二人感情深厚,张大千在18岁时便与谢舜华定下婚约。

然而张大千赴日学习时,谢舜华却因病去世,这对年轻的张大千无疑是一次重击。失去爱人的痛苦让他心灰意冷,随即他去了松江的禅定寺,剃发出家,法号“大千”。三个月后他的哥哥张善孖强行将他接回家,迫使他接受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

张大千的发妻曾正蓉,乃是母亲的侄女。她贤良淑德,持家有道,但与张大千并无深厚的感情基础。两人结婚两年,始终未能育有子嗣。对此张大千并不急于责怪妻子,毕竟,双方并未真正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逐渐变得空虚,婚姻生活也日渐乏味。

在1922年一个画展不期而遇地将张大千和黄凝素绑在了一起。当时张大千为支持好友的展览前往美术馆,恰巧遇见了在门口犹豫的黄凝素。得知她因为买不起票而无法进入后,张大千毫不犹豫地邀请她一同观展。在画展中张大千的博学和细致讲解深深吸引了黄凝素,两人因艺术而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凝素自小被父母宠爱,接受良好教育并热爱艺术。她常因资金匮乏而站在画廊外长望,这次的偶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张大千对她的才情和纯真感到无比吸引,频繁的交往让两人迅速靠近。

随着两人交往的加深,黄凝素逐渐从一个崇拜者转变为张大千生活中的重要伴侣。他们共同走过山川,共同创作画作,这段关系迅速升温。张大千决定将黄凝素迎娶为妻,尽管她年仅十五岁,但两人的感情已然坚定。

黄凝素的父母最初强烈反对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他们担心女儿未来只能做侧室,而且觉得黄凝素应该拥有一个更简单、幸福的生活。然而黄凝素已被爱沉醉,无视了这些顾虑,坚决嫁给了张大千。

黄凝素嫁入张家后,与张大千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艺术的灵感。她在张大千的画室中给他磨墨、配色,更在灵感的激荡中共同完成了许多佳作,成为他艺术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尽管张大千的母亲对她持有保留意见,认为她应该更多地扮演传统妇女的角色,但黄凝素的存在让张大千的生活和艺术都焕发了新的活力。

黄凝素最终为张大千诞下了八个孩子,极大地稳固了她在张家的地位。张家的传承因她而得以延续,即便起初张母对她有所保留,也在孙辈的笑声中逐渐转变了态度,接纳了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媳妇,黄凝素用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大千的艺术事业和社交圈子不断扩大,而黄凝素的外貌和身材变化,加上家庭责任的重担,使得她的地位岌岌可危。她开始担忧,那些新遇到的才色兼备的女性可能会威胁到她和张大千的关系,她仍然尽力维持着夫妻间的情感,希望能够保留那份曾经的深情。但张大千的心似乎已经开始飘向新的风景和面孔。

在1935年黄凝素因临产在苏州静养,而张大千则独自前往北平寻找新的灵感。这时他邂逅了令他心动的杨宛君,一个在北平城南小有名气的年轻鼓书艺人。杨宛君18岁的花季少女,正是青春焕发的年纪。张大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她在台上的表演,被她的才华和美貌震撼。“她的唱腔优美动听,动作轻盈如燕,让我在那一刻就彻底被迷住了。”张大千回忆道。

张大千的追求很快得到了回应,不久后两人结为夫妻。这段快速发展的关系在黄凝素孕期期间发生,虽然看似不公,但黄凝素对此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理解。黄凝素知晓丈夫多情的天性,并未过分责怪。

正如某位作家所言,“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原始的冲动,这种冲动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黄凝素或许没有完全理解这种艺术家的精神状态,但她透过与张大千的日常互动,慢慢体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

她曾私下思索:“张大千有其独特的才华和社会地位,他的多情或许也是他个性中的一部分。”甚至在杨宛君初次拒绝成为妾室时,据说还是黄凝素出面,帮助缓和了两人的关系。

在爱情与责任之间,黄凝素选择了包容。她爱张大千,愿意接受他的所有选择,哪怕这意味着自己要牺牲一些自尊。夜深人静时,黄凝素独自面对孤寂和不安,偶尔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是不是因为自己太过专注于家庭和孩子,而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或许是因为连续的怀孕让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没能保持住丈夫的目光。

但无论如何,黄凝素都希望保持这份表面的和谐,即便自己可能成为第二个曾庆蓉,守着一个空荡荡的家,默默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回头的丈夫。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意外,张大千的情感旅程仍在继续,他很快又要迎娶新的爱人。

1947年张家再次迎来了徐雯波,张大千女儿张心庆的密友。徐雯波以其窈窕淑女的形象和出众的才情,在当地小有名气,自然吸引了不少追求者的目光,在这些目光中,最不可思议的却是来自她朋友的父亲——张大千。

张大千尽管已是人到中年,却对年轻的徐雯波一见钟情。他的心中早已暗自策划如何赢得这位年轻美人的芳心。尽管两人年龄悬殊巨大,张大千似乎已将常理抛诸脑后。

黄凝素对于这一切保持警觉,尽管她信任丈夫的道德底线,认为他不会与女儿的朋友越界。但当张大千对徐雯波的关注逐渐超出了普通的喜爱,黄凝素开始担忧,却也试图说服自己这只是单方面的欣赏。

不料事情迅速发展,张大千与徐雯波竟公开宣布婚讯,这在张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这场忘年之恋不但让张心庆感到深深的背叛,也让黄凝素的心凉透了。

黄凝素无法接受这样的变故,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因这段关系陷入痛苦,自己的好友杨宛君也因丈夫的新欢而备受折磨。身为母亲和妻子的她,深感心痛,并开始怀疑与张大千继续共同生活的意义。

在痛定思痛后,黄凝素决定结束这段婚姻。她深知离婚的决定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但为了个人的尊严和精神解脱,她认为这是必要的牺牲。于是黄凝素开始密谋她的离婚计划。她首先向她的密友杨宛君透露了这一意图,得到了后者的支持。然后她决定向大夫人曾庆荣表明自己的决定,以寻求她的理解和支持。

当最终面对张大千时,黄凝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她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离婚我要和你离婚。”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黄凝素向张大千提出离婚时,张大千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对这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女人早已失去了兴趣,和她一起生活不过是履行责任罢了。离婚协议签下后,黄凝素带着一笔可观的财产,满心期待与新欢共度余生。

然而她渐渐发现,那个曾经温柔体贴的男人,早已没有了她所期待的真爱。原来他不过是看中了她的财富,骗取了她的一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凝素的心彻底冷却了。她曾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但所有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孤独与悔恼。她想起了曾经那个风流倜傥的张大千,想起自己曾经对爱情的憧憬。但这一切,如今只剩下冷清的回忆。

爱情也许本就脆弱。她明白了责任与相守,才是婚姻中最坚实的支柱。而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浮华的时代,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有担当、能共度风雨的男人,而不是一时的激情与风流。黄凝素的故事,也许正是对那些迷失在爱情幻象中的警醒。

参考文献

从张大千仕女图看苛刻的“美人”标准.中华艺术家[引用日期2012-09-06]

3. 张大千生平.CCTV[引用日期2013-12-08]

0 阅读:4

时光安然度

简介:时光安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