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卷入二战后,为什么不考虑加入轴心国阵营?

佳霖谈历史 2024-05-04 05:42:44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加入同盟国?

进步主义者肯定会说:这不废话吗?正邪不两立!这是民主和专制的战争,美国必须担负起领导世界走向文明的重任。

话倒是没错。

但问题在于,当年惨遭德国蹂躏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希腊,可都是独裁者掌权。

这些国家跟民主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是毫不相关。

波兰独裁者毕苏斯基(中)

至于苏联,意识形态差距就更大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是个思想多元化的国家。

国内不仅有进步主义者,还有保守主义者。

在保守主义者看来,美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众所周知,这是英国前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帕麦斯顿的外交理念。

英美同宗同源,英国人历史上就干过这事。

话说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各国接连组成七次反法同盟。

素以反动闻名的罗曼诺夫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还有喘口气的时候。

但英国是一次都没落下。

每次组团,英国人都踊跃报名。

为什么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如此仇视法国革命?

有人说是法国的革命主张过于激进。

也有人说是法国侵略了比利时。

但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

支持法国,英国占不到半点便宜。

相反,法国栽了,剩下的俄普奥,不过是一帮封建余孽,威胁不到英国的霸主地位。

英国人用行动印证了谢若林的经典台词: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所以说,国际政治斗争,特别是大国博弈,追求的是利益。

进步主义者的立场,只是影响国策的因素之一,往往不起决定性作用。

至少二战前,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眼里,只要能挣钞票,都可以是朋友。

英法可以是朋友,德意日可以是朋友,苏联也可以是朋友。

既然都可以是朋友,为什么美国从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加入轴心国阵营,灭掉日后的死对头苏联呢?

这就是利益考量后的选择了。

二战期间的轴心国集团,其实是一战后,受到打压的国家抱团取暖的产物。

德国自不必说。

当你买一片面包的钱,连马车都装不下的时候,你拉枪栓的速度比谁都快。

东半球另一侧的日本,虽说是战胜国,并且在巴黎和会上也获利颇丰。

但随后的华盛顿会议,日本人被美国狠狠摆了一道。

美国先是拆散了英日同盟,又将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限制在了31.5万吨以下。还挫败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使中国由日本独占,重新变为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在美国面前,日本人也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弱国无外交。心里那叫一个恨呐!

同样命运的,还有被列宁讽刺为“穷光蛋帝国主义”的意大利。

一战期间,意大利临阵反水,加入协约国,混了个战胜国地位。

但因为贡献微乎其微,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遭到“三巨头”无视。奥兰多提出的基本诉求也遭到“三巨头”否决。

奥兰多(左二)与“三巨头”

俗话说的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意大利虽然没有成绩,却也付出了辛苦,军队伤亡170多万,财政支出150亿美元。多少也做了些工作。结果仅得到两块巴掌大的地盘,受尽了羞辱。

当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时,意大利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快失控。

加之封建残余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势力的作用,法西斯主义思潮得到迅速膨胀。

这为后来墨索里尼上台埋下了伏笔。

而墨索里尼的上台,也为希特勒指明了道路。

1930年代,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沆瀣一气。

在别人看来,这是两个搅局者、两个大恶魔。

但在老墨和希某人看来,他们都是失意者。

所谓的沆瀣一气,不过是抱团取暖,共同对抗英法在欧洲的“霸权主义”罢了。

与此同时,不甘心的日本也宣称:西方国家坐拥庞大的殖民地和丰富的资源,却不愿意与东方国家分享,这是不公平的!

于是,拥有共同目标的德意日,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轴心国集团自此形成,致力于推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由三国主导的新秩序。

德意眉来眼去之初,美国是乐见其成。

一方面,彼时的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情绪,民众希望置身事外,闷声发财,不想掺和欧洲大国间的利益纠纷。

即便是罗斯福这类理想主义者,也不得不选择隐忍,隔岸观火。

另一方面,美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并不是唯一的老大。

所以美国对于维持这个体系,没有很强烈的使命感。

美国人甚至还希望德国、意大利能在欧洲闹一闹,削弱英法的影响力。

反正美国远在西半球,欧洲打翻了天,暂时也影响不到它。

但是,随着德国速胜法国,逼退英国,日本同时又在东南亚不断搞事,影响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罗斯福和丘吉尔,终于还是坐到了一起,发布了《大西洋宪章》,公开提出“最终摧毁法西斯暴政”。

至此,美国加入盟军已不可避免。

说到底,美国是“凡华体系”的既得利益者。

它希望英法栽跟头,可以容忍德国可以侵吞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瓜分波兰。

可以容忍日本侵略中国。

但它不愿意看到英法彻底倒下,绝不容许德国欧洲统一,无法忽视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因此,美国要想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插手,拉英国和苏联一把。遏制轴心国集团的扩张。

至于弄死英国和苏联,时机还不成熟,回头再说吧。

另一边,轴心国的诉求与美国既得利益者的地位,也决定了它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这里不妨做个假设。

假如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加入轴心国会怎样?

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美国宣布入伙后,英国也会入伙。

紧接着,法国、苏联、国民政府、波兰、比利时、土耳其、希腊、挪威等等国家,纷纷宣布加入轴心国。

全球各国领导人看似齐聚一堂,实际上呢?

矛盾根本没有解决。

美英法还是占据着大量资源。

为了获取利益,德意日只能关起门来,私下里再建一个小群。

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历史上就曾发生过。

1940年10月,也就是德意日确立同盟关系一个月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信给苏联慈父,称元首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集团,建立“四国同盟”。

苏联因为也被“凡华体系”排斥,所以斯大林很感兴趣,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谈判。

德方在谈判中,要求苏联只能向印度洋方向扩张。

斯大林表示同意,但他也提出几项要求。

一是德国不准再保护芬兰;二是要求将土耳其、保加利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三是要求日本出让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矿、石油的权利给苏联。

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墨索里尼始终视巴尔干半岛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也不能接受。这场谈判最终也不了了之。

八个月后,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退一步讲,即便这场谈判能达成某些结果,苏联与轴心国也终有一战。

毕竟双方矛盾太大,终究不是一路人,何必交朋友。

苏联如此,美国与轴心国的关系亦是如此。

美国是旧秩序既得利益国,本身与轴心国就不是一路人。

只不过,英法关起门来玩自己的,排挤美国,才让美国人产生了利用轴心国搞事,削弱英法的想法。

但当轴心国坐大后,美国俨然成为轴心国集团的下一个挑战目标。

这是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战争,没有可以谈判的余地。美国唯有加入同盟国,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回头来看,虽然美国人走一步看一步,玩弄政治的手腕并不成熟。

有一段时间,美国还被丘吉尔牵着鼻子走。

但美国人还是大体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德国与苏联拼了个两败俱伤。

英法历经二战摧残,往日的辉煌,也是一去不复返。

日本威风了不到四年,最终被美国这股巨浪拍死在了沙滩上。

而美国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在全球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时候,西方又冒出一种声音:索性把苏联也一勺烩了吧!

巴顿就是这种主张的坚定拥护者。

但美国的现实主义者对此并不感冒。

因为政治问题的实质,都是经济问题,经济才是决定行动的导向。

苏联不是海权国家,经济上也是自成一派,威胁不到美国的经济地位。

相反,英法才是美国的眼中钉。

打击英法的殖民体系,才是美国最需要做的。

丘吉尔正是看穿了美国的企图,才会在竞选失利后,发表铁幕演说,试图将美国的斗争目标转移到苏联。

这等甩锅之举,美国人也是心知肚明。

一山不容二虎,不挤垮你英国,我美国怎么上位当老大?

基于此,才有了美国和苏联表面对抗,暗里联手坑英法。迫使英国让出霸主宝座,改由美国主导国际规则。

3 阅读:176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