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号上午十点左右从深圳出发,想着这个时间段应该不塞车了,深圳回周边老家的要不4.3号下午或晚上走了,要不4.4号一大早就走了。没想到在深圳进深中通道的地下隧道花了一个多小时,预计约2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深中通道的拥堵,花了约4个小时。

4月5号因为担心拥堵,午饭后的时间出发回深圳,没想到在深中通道桥上又堵了一个多小。回来深圳后经过36个小时的观察,发现刚刚开通10个月的深中通道,拥堵是常态,只要大湾区的人闲着没事干就会拥堵。
当时设计深中通道应该想到过会堵车,可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这么堵车了。当时大批深圳过去中山买房的人,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这么堵车了。在桥上的两三个小时,我无数次浮现出当年和卖中山房产的大V,还有买中山房产的购房者争论的场景。
从深圳到中山,下深中通道的第一站是马鞍岛,高峰期这里房子卖到约3.5万/平方米,就在这里房价最贵的时候,深圳来中山买房的人是最多的,当年有中山开发商开盘把现场直接放在深圳,因为开发商知道当时的高房价,中山的主流购买力肯定支撑不起来,要依靠深圳的购房者作为支撑的主流。约3.5万/每平米大量买入马鞍岛的购房者,现在进入二手市场的成交价是1.2-1.5万/每平米,流通性还很差。
去年6月30号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山的房价并没有因为深中通道开通迎来上涨。对比当年深圳人去中山买房的热度,现在考虑去中山买房的深圳人已经销声匿迹了。当年去中山买房的深圳购房者,向往着深中通道开通后,实现深圳以前海为中心的购买力美好的双城生活,来带动中山房价,这种幻想现在破灭了,最少现实中看到的案例很少,保有量远不如深圳去东莞和惠州买房后,倔强的双城生活案例多。
以中山离深圳最近的马鞍岛为例,距离深圳前海约40公里,早晚高峰期深中通道并不堵车,双向40分钟左右都可以到达,比住深圳的很多上班族通勤时间都要短,说明目前长期深圳中山双城生活的人并不多,多肯定就堵车了。
深中通道单程收费66元,来回收费132元,这仅仅是过路费,加上车辆折损和油电费用,如果开车上下班通勤,一个月平均22天,每个月通勤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极度尴尬的问题,深圳上班有能力支付每个月5000元通勤费用的,不会去中山买房住,去中山买房住的没有能力支付每个月5000元的通勤费用。深中通道开通前,这些是可以预计到的,当时没有想到的购房者,现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也不得不放弃去中山居住的双城生活。东莞和惠州早晚高峰虽然更堵车,对比去中山住,成本要低很多很多,打工人可以早起花更多时间,花太多钱绝对不行,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清明节假期堵在深中通道上两三个小时,想到了之前买中山房产考虑节假日度假的深圳购房者,也越来越不现实了,预计约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节假日拥堵的深中通道,随机就是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深中通道开通后,方便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交流,从各方面看,都很难想到利好中山楼市,高额的通勤费用阻挡了双城生活的深圳打工人,节假日超级拥堵阻挡了非主流的度假购房群体。这些在深中通道没有开通之前是可以预计到的,没有预计到的已经花3万多/平方米买了高峰期的马鞍岛。
房产不过剩的城市没办法预测未来房价怎么走,房产严重过剩的城市,即使短期炒作房价波动,长期房价怎么走是可以确定的。
就事论事
房价已经炒预期 涨过了。堵车是必然的,开通即拥堵,因为粤东往粤西需要深中通道的车很多,90%的人不会再绕路去虎门大桥更不会去南沙大桥。特别是去向中山 珠海 阳江 茂名 湛江等粤西的海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