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策略发生微变,华为与车企打造子品牌:三年之约要食言?

树科技 2021-04-12 22:15:59

4月12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的分析师大会---HAS 2021。

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智能汽车将是华为生态的重要一环,但华为不会单独造车。目前,华为已经与北汽新能源、重庆长安、广汽三家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并且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打造了ARCFOX极狐。

徐直军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华为会用Huawei Inside的方式跟车企打造子品牌,不过这种合作不会太多。

华为三年之约,要提前打破?

去年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文件签发有限期3年,如今刚刚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华为合作模式有了微调,要与车企打造子品牌。

难道华为要食言,开始“造整车”?

徐直军表示,华为“不造车”这个决策已经经过很多年的讨论了。从2012年开始进行汽车相关的研发,并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

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动驾驶的改变,只有电动汽车,华为当初只是想研究电动汽车。在研究的过程中,华为的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之上。

但术业有专攻,在与中国、日本、德国等汽车企业大佬都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华为发现,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需要华为造车,而是需要华为要华为提供ICT的能力,帮助他们造好车。

就目前情况来看,华为的3年之约不会变。

一、强项依然是ICT。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 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

说起华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智能手机,其次是通讯、信息技术等。就目前而言,华为在国内通讯第二,没人敢出来说第一。

二、进军汽车领域的重要原因,依然不是“造整车”。

首先要明确一点,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风口、赚快钱,估计华为早已经下手了,但这显然不是。

生态圈的构建才是进军汽车领域的最初目的。

近期将要在智能手机上推出的鸿蒙系统,将是华为布局的一个关键,而汽车在华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终端。

在鸿蒙系统的作用下,汽车只不过是一个保持连接、产生合作的一个产品而已,华为此举只为推动鸿蒙系统的圈子而已。

三、所有互联网企业、实体企业都敢喊出来,而华为则要慎重。

小米要进、滴滴要进、大疆也要进,现在网上隔两天就有一个互联网或者科技企业要进汽车圈子玩一玩。

人人都在喊造车,仿佛它已经是一个暴利事业。现在虽然已经不像几年前一样的PPT造车,但依然存在不小的风险性。

多了不说,今年的芯片荒就影响到了整个汽车领域,而此时的华为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此时造“整车”,属实不是明智的选择。

四、不能把朋友玩成了“敌人”。

现在的汽车厂商们都盯着华为这块金字招牌,纷纷想与其合作,尤其国内汽车厂商更是如此。

他们清楚,一旦跟华为展开对话,不仅在汽车的科技创新上会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还能借助华为的口碑,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一旦,华为宣布造整车,这种局面就会被打破。参考“手机圈”的纷争,反目成仇的可能性也极大。

写在最后

Huawei Inside模式,其实也是华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要跟华为展开深度定制的设计,如自动驾驶系统等主要产品,会被打上Huawei Inside的标。

“造整车”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规模性产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盈利。

华为现在的大环境并不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下滑,华为也急切地需要一些快速盈利的项目来实现对冲。

与其烧钱成为汽车厂家,倒不如成为汽车厂家的供应商。

最后回答一个网友的私信:华为,最厉害的地方在哪?

我要说5G之类的肯定烂大街。咱们换种说法,面对近三年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打压,依然没有传出大面积裁员的消息,而且是在最激烈的对抗情况下。

再一点,引发整个行业甚至牵扯多个行业的震动,同时也给国内半导体彻底敲了一次警钟。

话题:你认为华为的厉害之处在呢?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36
树科技

树科技

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