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残卷旧书《无名心法》惊现旧书摊,一看发现禅理盎然

心灯一文 2025-04-12 20:12:44

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斑驳地洒在街边的旧书摊上。我百无聊赖地穿梭其间,手指随意翻弄着那些或崭新或泛黄的书籍。不经意间,一本毫不起眼的残旧老书映入眼帘,它的封面破旧不堪,纸张泛黄发脆,像是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了无数沧桑。

我轻轻拿起它,拂去封面上的灰尘,“无名心法” 四个古朴的字显露出来,署名竟是民国时代无名禅师。怀着一丝好奇,我翻开书页,本以为会是晦涩难懂的高深佛理,可映入眼帘的语句却通俗平凡得令人惊讶。

开篇写道:“生活如日常饭菜,酸甜苦辣皆为滋味,心若能尝,便是修行。” 再往后,书中讲述着如何在晨起洗漱时观照内心,如何于与人交谈中觉察言语背后的情绪。

每一页都像是一位老友在耳边娓娓道来,用最平实的话语,传递着深刻的禅意,让我瞬间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尘世遗忘的静谧世界,开始了一场与无名禅师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

其中写着三句禅语。

1、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所谓“随缘不变”,乃面对种种变幻无常的境遇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本真。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要坚守内心。随缘不变,是从因缘角度来说,缘是变的,没有不变的缘,缘来了,你肯定要变,否则你会卡住。

这就是随缘,随缘就是变,但不变是什么,是你的心的主地位,不能随着缘去变。你的意识随着缘变得太多,就会让你的心失去主人位置。喧宾夺主,反客为主。

而“不变随缘”,则是从本心本来不动的角度,从本心出发,只要知道心本不动这个道理,那么随缘就好。没有什么不可以。

2、心若无物,万物皆为菩提

心若有物,那万物是什么呢?万物本来就是万物,本来它没有什么属性,它的属性都是我们自己强加上去的,这个状态就叫做心有物,就是说心有定义。

因此万物世界呈现黑白是非恩怨情仇名利情感好的坏的喜怒。而烦恼也就从这里出来了,并且是滚滚而来同时呈现。

假如一个人修到心若无物,也就是说他不再去主观定义了,客观定义还在,主观定义不在。什么是客观定义还在,就是分辨的意识还在。但是分别之上没有执着。

这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所以这时候万物皆为菩提,但是万物皆为菩提,也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你认为万物皆为菩提,那你还是陷在这个菩提框里面。因为你那个第一义谛还有个菩提在。

真正万物皆为菩提时,你就没有菩提的概念。那是见山是山见水还是水

3,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心似白云,我们看天上那个白云,他一会飘到这里,一会飘到那里,没有什么拘束,也没有一定的框框,有雨来了他就没了,有太阳出来他也没了。没太阳也没雨的时候,他满天都在,他从来没有说消失不见,就再也不出来,也从来没有说一直在就绝不消失。

所以说我们的心意识也是如此。跟着外面的境界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但是你要知道呈现这个白云的天空是一直常在的。这个就叫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呢。是你那个稳固的本来。已经四平八稳的时候,你就能够做到随着流水东西南北的自然流淌,绝不做任何刻意的意念行为,你不会非要往东非要往西。流水到哪就到哪,可是你那个不变的永远都不变!

(本文为故事)

0 阅读:6
心灯一文

心灯一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