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备、诸葛亮、姜维屡次吃瘪的郭淮,其后人在魏晋时期风光吗

三国可不求甚解 2024-05-08 05:21:55

说起刘备的一生宿舍,一般都认为是曹操;说起诸葛亮的一生宿敌,一般都认为是司马懿;说起姜维的一生宿敌,一般都认为是邓艾。但是,在曹操、司马懿和邓艾之间,还有一个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郭淮,让刘备、诸葛亮、姜维三人都屡次吃瘪,成为蜀汉克星。

郭淮出身太原郭氏,祖父是东汉的九卿之一大司农,父亲是雁门太守,也是显赫之家。郭淮应该比刘备小一辈,和诸葛亮同辈,他出仕时中原已经被曹魏统一,对人才的渴望已不像初期那么迫切,所以郭淮只能按部就班地从郡吏开始干起,到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克汉中后,郭淮时任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司马,约等于七品官,而同辈的诸葛亮此时已是军师将军,掌控整个益州政务了。

夏侯渊在阳平关被刘备斩杀时,这还是曹魏第一次遇到军队尚在但主将没了的局面,军队人心惶惶,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郭淮身为夏侯渊的司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职责是负责兵马调动,很有威信,力推名将张郃上位,稳定了局面。在制定防守策略时,众人主张在汉水北岸临水布阵,不让刘备渡河,郭淮则认为这样是示敌以弱,反而助长了刘备的嚣张气焰,一旦刘备强攻,未必能守得住河岸沿线,不如距离汉水一段距离布阵,作出刘备敢渡河我们就敢进攻的态势,跟刘备玩心理战。

汉中攻防战示意图,底图来源于“地图帝”

实话实说,这个计策并不怎么高明,当年曹操和马超渭水之战,马超主张沿河死守,韩遂主张半渡而击,结果表明曹操渡河成功后,西北联军压根冲不动。不过郭淮此时的建议倒是切中了刘备的心理,如果刘备的策略是毕其功于一役,不管郭淮怎么布阵铁定是要针对性进攻的,但现在刘备的策略就是拖字诀,心中狐疑自然就不进攻了,郭淮所做的就是不刺激刘备进攻的想法而已,直至等到曹操大军来临。

等到后来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放弃祁山直接出兵关中时,郭淮已是雍州刺史了,属于雍凉都督司马懿的属下。关于这一战,司马懿有句著名的论断:“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后人常以此话认定司马懿料事如神,同时也为诸葛亮扼腕叹息,但其实这话纯属扯淡,是司马懿的重大误判。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如果激进一点,肯定会沿着秦岭以北渭水以南这条路进攻长安,那时候就有一场血战硬仗了;如果保守一点,从斜谷出来后反向西上五丈原,那么诸葛亮就是想打防守反击,这对于本来就喜欢防守的司马懿来说,自然是高枕无忧。我不进攻,你怎么打防守反击,所以才说“诸军无事”。但是以上这一切推测都是建立在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攻占长安这个前提条件上的,司马懿压根没想过诸葛亮会渡过渭河。因为从地图上看,诸葛亮出秦岭的斜谷口位于渭河以南,而司马懿也在渭河以南,如果诸葛亮渡河了,司马懿一个平推沿着渭河南岸防守,就切断诸葛亮后路了。

但实际上,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并不是攻克长安,他不敢去冒这个险,他的意图还是割据陇右。只不过区别在于第一次北伐他想切在街亭,这一次想切在渭河的关陇通道上,如果让诸葛亮攻克了北原,占据了渭河南北,从长安经陈仓、上邽(或街亭)直达陇右的关陇通道就被切断了,曹魏再想联结陇右就只能走非常绕路的萧关道了。到时候司马懿若战,则要明知诸葛亮是防守反击还得往里跳,若不战时间久了陇右就离心离德了。也正在这个危急时候,郭淮及时站出来指出了司马懿的失算之处,建议立即派兵抢占北原,魏兵也就堪堪比蜀兵早到一会儿,守住了北原。可以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是折在了郭淮手里。

五丈原攻防战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姜维北伐时面临的对手也是郭淮,彼时郭淮已经接替司马懿升任雍凉都督,并且手下有陈泰、邓艾这样一等一的军事家,数次挫败姜维的进攻,蜀汉北伐已然没有任何希望了。

最后,郭淮官至车骑将军,二品大员,地位仅次于太尉司马孚、大都督司马师、司徒高柔、司空郑冲,排名第五。司马懿在平定淮南第一叛王淩叛乱时,郭淮的妻子是王淩的妹妹,按律当斩,郭淮直接派数千骑兵从朝廷使者的手里抢下了妻子,司马懿也不怪罪,郭淮的权势可见一斑。

魏延大破郭淮,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了,上面介绍了一大堆郭淮的过人之处,他也并非没有黑历史。在曹真伐蜀时,也就是通说的诸葛亮四出祁山,诸葛亮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自己率兵阻挡曹真、张郃、司马懿的进攻,反而派魏延、吴懿向西攻击,大败郭淮。所谓“大败”,斩杀至少也是一万人以上的。可惜,由于陈寿写史书时,太原郭氏的势力依然庞大,史书没记载具体经过。但至少,这是郭淮有史记载的唯一一次失败,也是魏延有史记载的唯一一次单独行动。如果诸葛亮能授权魏延像韩信一样单独行动,魏延不知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郭淮家谱

1.第一代

整体而言,郭淮家族的第一代还是比较显赫的。

郭淮一共有5个儿子,但除了长子史书都未留名。长子郭统继承了郭淮的爵位,官至荆州刺史,如果没有其他将军称号加持,这是个四品的官职。在曹魏时期,荆州、扬州、雍州都是军事重镇,能担任这三州刺史的,都是有本事的人,可惜郭统英年早逝,除了一个职位没任何记载。

郭淮的弟弟郭配的儿子郭展,官至太仆,九卿之一,三品官,事迹不详。

郭淮的弟弟郭镇的儿子郭奕(和郭嘉的儿子重名),年少时就声名远播,历任太子中庶子、骁骑将军、雍州刺史、尚书,也是三品,在晋武帝司马炎重用杨骏时,郭奕上书进谏反对,司马炎不听,后来杨骏终被诛杀。

郭淮的弟弟郭亮的儿子郭彰,后来投靠贾南风,官至卫将军,二品大员,是第一代族人中名声最烂、官职最高的。

此外,太原郭氏还通过联姻拉拢了一大批豪门望族。第一代中出名的就有郭配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司空裴秀,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太尉贾充,生的女儿就是贾南风;郭镇的女儿嫁给了刘蕃,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西晋名将司空刘琨(在将卢植家族时介绍过)。第二代中郭配的孙女嫁给了太尉王衍。

2.第二代至第四代

从第二代开始,太原郭氏家族基本就销声匿迹了,除了郭淮的孙子郭正袭爵外,找不到其他人物了。

3.第五代第六代

等到史书再有记载时,已经是北魏的郭逸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从第二代至第四代,郭氏家族应该没有大官出现,所以没必要跟着司马氏南渡,反而继续扎根并州,迎接新的朝廷和君主到来。

郭逸的事迹也不很清晰,只是和他妻子都非常看好崔浩,前后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另一个女儿嫁给崔浩的弟弟,算是孤注一掷彻底和崔浩绑在了一起。后来崔浩执政后,把时任并州别驾从事的郭逸一路提拔到徐州刺史,算是报答老丈人的知遇之恩了。

郭逸的儿子郭洪之事迹也不详,只知道他的命不太好,没怎么沾上崔浩的光,反而因国史之狱被牵连诛杀了。

4.第七代

到第七代时,太原郭氏终于出了一名响当当的人物:郭祚。

郭祚也是年少时就声名远播,入仕后历任尚书左丞兼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尚书等职位,当时正赶上北魏孝文帝变法,郭祚作为谋士之一深受孝文帝信任,参与洛阳迁都、典籍校对、制度起草、等级评定等重要工作,为北魏鲜卑族的汉化作出重要贡献。

北魏宣武帝即位后,郭祚转任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工作,当时北魏已经开始腐化,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已经屡见不鲜,而郭祚能抵挡住当时风气的腐蚀,坚持为国选才。后来,郭祚先后晋升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都督三州军事、征西将军,成为北魏的二品大员,也为太原郭氏的兴旺注入了活力。

郭祚属于典型的实干派,内政专家,史书评价“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如果能将其放在丞相或尚书令的职位上,应该会有更大的建树。但此时的北魏已经非孝文帝时所开创的北魏,政治腐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郭祚有才无运,个人最后也被权臣于忠矫诏杀害。

5.第八代第九代及之后

史料记载,郭祚有三个儿子,其中老大和老三官职都不高,只有老二郭景尚官至辅国将军,从三品,但事迹也不详。

郭祚孙子中,郭延伯官至骠骑大将军,按理说这都二品高官了,事迹应该会非常详尽,但可惜,史书连传都没给他立,也不知道郭延伯是凭啥混到如此高位的。

至此之后,有明确亲属血脉和世系流传的太原郭氏就不再见诸于史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原郭氏的消亡,相反,太原郭氏在后期隋唐时依然很兴旺,虽然比不上禁婚家族,但也绝对是豪门望族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反常的局面,根源还是在第二代至第四代的没落期。不知道这几十年太原郭氏遭受了多重的灾难,族谱、世系基本损毁殆尽,就连郭逸一脉,还是靠郭祚对北魏孝文帝的一句话来定的,至于其他支系,更无从考证了。

其实,自北魏至隋唐时,出现了许多祖籍太原的郭氏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北周骠骑大将军郭彦、隋朝右候卫大将军郭荣、唐朝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等,都自称先祖是太原郭氏,但谁也没证据,不知道真有其事,还是攀附的,就连史书都只能记载“自云太原(阳曲)人”。这种没有清晰父子传承的,小编就统统没有算在内,大家可以自行选择相信与否。

1 阅读:215
评论列表
  • 2024-05-08 23:55

    我记得郭淮不是骠骑将军吗,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被追加大将军,谥号好像是肃

    水月 回复:
    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大将军,谥曰“贞”。

三国可不求甚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