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难熬的时刻,有人选择自暴自弃,还有人选择迎着困难的风雨砥砺前行。
其实,在这种时刻,我们不妨用古人的诗词来勉励自己,最合适的的莫过于苏轼那首著名的定风波了。
读透了它,也读透了“与自己讲和”的方法。
《定风波》背后的故事在讲定风波之前,很有必要讲一下它的创作背景。
在古往今来的众多诗人中,苏轼是豪放派诗词的主要代表。
不了解他的人读到他的诗词后会觉得,毕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一生肯定顺风顺水。殊不知,苏轼这一辈子把“不如意”三个字向世人展现的淋漓尽致。
性格耿直的他无论写文章还是诗词,都喜欢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北宋宋神宗时期,他这一套并不适用于虚伪的官场。
1679年,苏轼任湖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
那时,政府官员上任后都要向皇帝例行公事的写封上表,大义是赞颂皇帝的功德,并感谢皇帝信任自己。
其他官员的上表一般都由幕僚代写,但苏轼却亲自动笔,并把自己对朝政弊端的不满写了进去,那些看不惯苏轼的那些官员们从这篇上表中找出了他愚弄朝廷,对皇帝不忠的罪证。
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朝廷的斥责信一封封的涌入苏轼的府邸,到了当年的7月28日,苏轼被逮捕,押往京师,受他牵连的人高达十位,就是宋朝有名的乌台诗案。
幸好宋太祖时期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否则苏轼全族都得死在屠刀之下。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权的官职。
在这里,苏轼仍然遭到官员们的排挤,苏轼心中郁闷,但他相信,总有一天,皇帝会看到自己的忠心,将自己重新启用。
他在黄州查访民情,并力所能及的帮助百姓们,有一年的3月7日,他出门遇上了大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但苏轼却乐在其中。
淋完雨后,他没有先换下湿透的的衣物,反而挥笔在纸上写下了定风坡一词。
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将苏轼豪放派诗人那洒脱的姿态活灵活现的向后来人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出来。
洒脱的温暖这句之后,苏轼笔锋一转,写下:料峭春风吹酒醒。
人们推测,写这首词时,苏轼还饮了酒,下雨天喝酒难免会感到冷,但苏轼更冷的是自己不受重用的遭遇。
可他并不以为然么,反而用远处温暖的夕阳来鼓励自己,也鼓励世人:遇到这些许困难不算什么,总有一天,太阳会驱赶所有的寒冷,让人走在路上不用淋雨,也不用吹风,轻快无比的前行。
相对于苏轼差点被砍头的经历,人们顿感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不算是什么了,与其自怨自艾,还不如向这位豪放派大才一样,视困难为无物。
毕竟,困难只是暂时的,冒着风雨砥砺前行后,它终将会烟消云散。
苏轼在这首词中还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是在劝告世人不要畏惧他人的眼光,认真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后世有人说,苏轼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官场上的侠客,这样的比喻也正是因为这首词而来。因为大家都认为,只有侠客才会有苏轼这么豪迈的气质。
更有人将它与李白比拟,认为诗仙李白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侠,苏轼屡次被贬,走过千山万水,但仍然豪迈不羁,他正是宋朝的“李太白”。
在黄州期间,苏轼做的词大都有勉励自己的意味,即便后来俸禄被停,险些吃不上饭,但他仍然不改词风。
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苏轼在这期间发明出来的新菜品,当时猪肉的价格比羊肉要便宜的多,而宋朝人又偏爱吃羊肉,苏轼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猪肉来解馋。
当地人都知道,苏轼是个大才子,来讨诗讨词的也不少,但这都得看苏轼的心情,有权贵找写诗,但他称病将其拒之门外。
因为他觉得自己哪怕再怎么落魄,也不至于为了几两碎银和调回京城的机会去巴结权贵。
在苏轼的观念中,人活一辈子总有喜忧陪伴,然而风雨只是一时的,风雨过后,太阳和彩虹都会出现。
总的来说,苏轼在告诉人们,一个人内心必须要保持平静,面对困难时不要慌,也不要乱,必须拿出一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气魄来。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体弱,写词这天,他淋了一场雨,之后便生病卧床不起,流放在外,没有亲人来照顾他,可苏轼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拖着病躯四处求医,还顺便游览了黄州的清泉寺,由此看来,苏轼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只是因为他的才,还有他的“心”。
遇到困难“定风波”是的,作为才子,他既能在朝堂上与皇帝宰相高谈阔论,又能在偏僻乡间与凡夫走卒相谈甚欢,他为人豪迈,做事更是不拘一格。
人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才子——苏东坡,而非拒世人以千里之外的宋朝官员。
有人说,诗词的本身是哲学,年少时读苏东坡的定风波觉得太长,难以背会。
但若干年后经历些许沧桑,这首词能张口就来,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词在困难时会给人如此温暖的力量。
苏东坡这首词中还有个隐喻:生在世上不要太执着于跟别人做比较,有人乘坐豪车出行,有人骑着自行车出行,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比较来比较去,反而落得个自怨自艾。
不妨看苏东坡,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拐杖,傲然于雨中,仿佛比达官贵人乘坐的骏马还要轻快。
至于诗的最后一句就更有哲学感了,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和种种苦难后,人也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什么事都看的很透,回首看看半生的风雨,不禁莞尔一笑。
这就是苏轼,一个豪迈的温暖大家,一词一句无不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怕,昂首挺胸的去面对它,小小风雨算不得什么!
——THE END——
参考资料:中国旅游报——循着苏轼足迹 体验“苏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