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就挺让人琢磨不透的。湖人45胜了,听着挺好,毕竟是詹姆斯带的队。但再一琢磨,东契奇怎么也在里冒出来了?而且还得了29分?这是穿越了,还是平行宇宙了?一场NBA比赛,湖人赢了灰熊,比分134-127,詹姆斯贡献25分,里夫斯爆发砍下31分。这都没啥毛病,常规操作。但硬生生塞进去一个东契奇,还得了队内第二高分,这剧情就有点意思了。
咱们先捋捋这事儿的表面。湖人赢球,球迷开心,詹姆斯宝刀未老,里夫斯未来可期。灰熊输球,主场球迷可能有点失落,但毕竟NBA嘛,输赢是常态。可这东契奇,他是咋回事?当我们习惯性地把这当成是小编的笔误时,是不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信息时代的传播速度,和我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之间的巨大鸿沟。一个错误的信息,光速传播,等你反应过来想辟谣,它早就跑没影儿了。再深一层想想,为啥这种错误信息能传播开?因为我们很多人,压根儿就没认真看。党嘛,抓人眼球就行,啥样,who cares?45胜,詹姆斯,里夫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够刺激流量了,谁还管东契奇在哪儿打球?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社会实验。一群人排队在一个ATM机前取钱,实验人员故意把队伍里的人都换成自己人,然后故意往ATM机里塞了一张假币。结果,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几乎没有人发现这张假币是假的,直接就取走了。这说明啥?说明我们很多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都这么说,那肯定没错。别人都这么做,那肯定没问题。这种“从众心理”,有时候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也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小错误,没必要上纲上线。但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肯定不一样。小编可能会觉得,哎呀,不小心写错了,下次注意点就行了。球迷可能会觉得,管他东契奇是谁,湖人赢球就行。营销号可能会觉得,这波流量赚大了,下次继续用这种方式吸引眼球。
但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反映的是我们信息时代的焦虑。信息爆炸,真假难辨,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轰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仅这一个“东契奇乱入湖人比赛”的乌龙,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真的跟得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吗?与其说是小编的笔误,不如说是我们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谁还认真呢?流量至上的年代,谁又在乎真相呢?所以,下次看到类似的信息,多留个心眼儿。别急着转发,别急着评论,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信息靠谱吗?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啥都重要。这才是真的“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