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赵氏祖训:凡柴氏子孙,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比如仁宗、徽宗、高宗、孝宗、理宗各朝对柴氏子孙的各种封赏优待诏令;比如水浒传中柴进的各种为所欲为;比如后代史家对此的各种正面评价:“柴氏之赏延直与宋相终始,其待亡国之后,可谓厚矣。”
让世人皆以为赵氏待故主柴荣后人优厚至极,殊不知赵匡胤一朝,柴荣的七个儿子几乎无一善终。
柴荣共有七子,长子柴宗谊,次子柴宗诚,三子柴宗諴皆在柴荣生前与郭威一家被后汉隐帝所杀,这也是郭威与柴荣起兵造反的直接原因,也是柴荣能以外甥身份承嗣的关键。
柴荣死后,年仅七岁的四子柴宗训即位,后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发动陈桥兵变,将小皇帝降为郑王,迁往房州。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六年,柴宗训去世,年仅20,无子。
柴宗训英年早逝,有人据此认为是赵匡胤斩草除根,这倒也不见得。柴宗训死于973年,此时赵大已登极13年,废帝的威胁在于新帝登位之初,绝前朝忠臣对废帝的希望,赵匡胤何必还要等到赵氏根基已稳时再杀柴宗训?
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赵匡胤也没有多善待柴宗训,柴宗训20即逝,如果不是死于非命也必是心情郁闷成疾,20无嗣更很大可能是赵大对其采取了节育、幽禁措施。
至于其他三子,《新(旧)五代史》都记载,五子柴熙让卒于乾德二年(964年),死时尚不足11(还有一说是被柴熙让娘家宁氏偷出宫外,隐姓埋名),而六子柴熙让、七子柴熙诲亦“不知其所终”。
那熙谨、熙诲,到底去哪了儿呢?
据宋朝王巩 《随手杂录》、王銍的《默记》,以及现代柴氏后人柴道琳等撰文介绍,熙谨、熙诲是被潘美和卢琰抱养走了。
柴宗训就藩后,赵匡胤见熙谨、熙诲仍在宫中,就问诸臣:“此复何待?”赵普建议:“去之”,太祖左右会其意,欲斩二子,后周开国上将卢琰冒死阻谏:“尧舜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在侧的潘美亦手摸殿柱,垂头不语,赵匡胤见此便收回了成命。事后,潘美抱养了柴熙谨,更名为潘惟正(一说潘惟吉),而卢琰则抱养了柴熙诲,改名为卢璇。之后,终太祖一朝,不问柴氏,潘卢二人亦不复言。
这些足以说明,赵匡胤绝对有斩草除根之心,只是碍于自己手下有太多的后周忠臣才没有大开杀戒,等到二子改姓不复为柴氏,才默认了这个结果。
当然,此事还有后续,据《五代后周蕲王柴熙诲之后裔》载:宋初,卢琰“挟孤、义不臣宋,而退隐灵山”,说他为了抚养蕲王(柴熙诲)殚精竭虑,当赵大在处理了恭帝和纪王(柴熙让)后,感到大难临头,便与柴荣的驸马孙帷温密谋,归农致仕远遁山林,以保全柴熙诲。
许多人据此说,赵大也想杀柴熙诲,是卢琰全族迁往吴越,才逃过了赵氏的毒手。这显然是瞎扯,当时的吴越王钱俶是赵大名副其实的“忠实粉丝”,让他打南唐就打南唐,卢琰迁往吴越并不比在赵大眼皮底下更安全,甚至更危险,这样赵大就不用担骂名了。
另外,史有明载,卢琰带熙诲到吴越前是汇报过的,赵大也准了!再说,潘美和熙谨在开封也活得好好的。
不管怎么说,赵大虽然没有以王侯奉柴荣之后,但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足以称道了,古今帝王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心胸宽广?
那么,仁宗朝、徽宗朝、高宗朝、孝宗朝、理宗朝那些见诸于史册的“柴氏子孙”又是何人之子孙呢?
史书有载,仁宗时,柴氏后代虽为旁系,也十分优待,又是赐爵封公,又是给田千顷,徽宗时诏曰:“择柴氏旁支一名封崇义公”。
何为旁支?就是嫡亲以外的亲属。而这个亲属就是柴荣兄弟中的几支。
柴荣虽早年过继给郭威,其生父柴守礼却一直活着。柴荣登基后,并未如我们现代人想象得那样,会封他亲爹当太上皇,而只是封了生父一个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荣誉高衔,并且“终世宗之世,(柴守礼)未尝至京师。”不但与生父无实权,还刻意的疏远。
据《宋史》载,柴荣一直以郭家人自居,对待生父皆是“以元舅礼之”,即把柴守礼当生母(其实是姑母)的哥哥来对待。
而柴荣的四个亲兄弟也随老父退休在洛阳,并未在朝中担任任何的显职。
柴荣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六亲不认,而是出于“礼”,他的帝位来自姑父郭威,自然也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想要更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郭威的那些故旧、忠臣、亲戚都不会答应,比如张永德,女婿可不比养子关系远。柴荣在帝位不稳,没统一中原,显功天下之前又怎会轻易抛弃养父郭威?
柴荣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英主,摊上这么一个生父,也只能避之唯恐不及了,又怎会徒惹麻烦上身?
而柴守礼又颇识时务,陈桥兵变时,他适时地打出了拥护赵匡胤登基称帝的口号,不但逃过一劫,还受到了赵大的极度礼遇,不但让其风风光光的过完了下半生,还在柴荣绝嗣后,让他的子孙继承了后周恭帝的封爵。
这样算下来,所谓的柴氏后人,就真的只是柴氏后人了,而非后周皇室郭柴后代了,就算有人再拿其做幌子,也翻不起多大风浪了,毕竟后周忠臣认郭家的占了一半,认柴荣的又占了另一半,柴守礼的子孙算哪根葱?
这样,赵大既对得起柴荣个人,对天下有了交代,又避免了自己统治的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我们高看了赵大善待柴荣后人一事,帝王无情,诚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