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1600架摔了1100架,“啥都敢改”的斯坦航空,为何成了独苗?

招新聊国际 2022-12-21 16:51:01

1999年11月,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村民刚出门,就听见了一阵恐怖的怪啸声,他们还以为是西面的邻居打过来了,所以纷纷逃命,可谁知,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村民们这才在火焰中看清,天上掉下来的是自家的米格21战机,而与飞行员一同死亡的,还有3名腿脚不利索的村民。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印度在一年内,摔下的第16架米格21了,要知道,该战机可是有着“空中AK47”美誉的拳头产品,一向以皮实耐用著称,这样的坠毁效率显然很蹊跷,也正因如此,印度政府立刻展开了对所有坠毁事故的调查。

结果显示,包括16架米格21,印度在几十年间坠落的近千架战机,有80%都被一个叫斯坦航空的公司“摸”过,事实上,这也正是该企业被赋予“寡妇制造者”绰号的原因。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被斯坦航空“摸”过的战机,为何总难逃坠毁的命运?而该公司既然屡屡犯错,又为何没被取而代之呢?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在酝酿之中,所以老牌欧洲列强们,几乎都丧失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掌控力,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众亚非拉国家也诞生了一些,“留洋归来”并通过实业拯救国家的商人。

1932年,一名叫沃尔昌德的资本家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眼看印度遭受殖民,独立自主的念头便油然而生。起初,他接手了家族的银行生意,不过,在沃尔昌德看来,金融对印度的崛起没有帮助,也正因如此,他开始投资制造业,并在短短7年时间里,他先后开设了印度历史上的第一座船坞、汽车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沃尔昌德完全算得上印度的工业之父。

不过,彼时的印度毕竟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沃尔昌德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逃脱宗主国对他的掣肘。根据资料显示,在他利用“实业救国”之后,资产足足缩水了70%,面对这样的情况,沃尔昌德也是十分苦恼的。

不过俗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193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拯救印度的希望。

在一次商业活动中,沃尔昌德认识了一名叫威廉保利的美国商人,他在交谈中得知,轮船汽车这样的物件,因为早在19世纪中期就被研发了,所以无论沃尔昌德怎么研发,产品都比不上老牌的欧洲列强,与其这样,不如投资新兴的飞机制造业,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拯救印度。

此次会谈可以说让沃尔昌德茅塞顿开,就这样,在1939年年末,他压上了全部身家,并吸收了威廉保利的一部分资金,在班加罗尔开办了一家叫HAL的飞机制造厂,也就是如今的斯坦航空公司。

不得不说,相比于我国上世纪的那些实业家们,沃尔昌德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一方面,印度毕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打的多么热烈,印度本土都没有遭到过重创;另一方面,因为威廉保利的“帮扶”,美国多家企业向斯坦公司投去了大量订单,不仅如此,美国还为沃尔昌德派去了大量的专家和顾问。

打比方来说,1941年,成立还不满1年的斯坦公司就接了个大活,在得到授权下,他们开始为美国组装生产哈洛PC-5教练机,而在仅仅一年后,斯坦公司又将维修缅甸战场上美英战机的业务揽了下来。不难看出,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让斯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潜力,更是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大量的技术积累。

彼时,印度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脱离英国的苗头,正寻求破解之法,也正因如此,时任统治者迈索尔国王开始集资,并将向斯坦航空这样的公司统统收购了下来,将其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

而在1947年,印度正式建国,并改变政体后,面对斯坦公司这样一个实力超强的企业,尼赫鲁自然不会令其重归私有,就这样,随着印度政府的又一次扶持,斯坦航空正式坐稳了印度第一企业的位置。

不过,常言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尼赫鲁的肯定,为斯坦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但这也意味着,斯坦研发的主动权,并不在创始人沃尔昌德手上,只能跟着尼赫鲁大搞穷兵黩武那一套。

1952年,尼赫鲁费尽心机,终于让美国松口,将他们的吸血鬼战机交给斯坦公司组装。简单介绍一下,吸血鬼不同于普通的战斗机,一方面,它是第一款能在航母上着陆的喷气式战机;另一方面,吸血鬼起落架可以收起的设计,也让它成为了当时西方国家中,首款能飞到每小时500英里的战机。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尼赫鲁苦苦哀求美国,也算是为斯坦公司鞠躬尽瘁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斯坦公司汇聚了一众,留学归来的西方科学家,以及将崛起视为己任的工人,所以只用了3年时间,斯坦公司不仅成功组装了吸血鬼战机,还通过逆向工程,在1961年研发出了印度首架喷气式战机——风神。

毫不夸张地说,印度在拥有风神战机后,从默默无闻的状态,直接生出了不可一世的霸主心态,一边在国际上以第三世界的老大自居;另一方面也对北部地区虎视眈眈。然而,印度政府怎么都不会想到,仅在1年后,装备占据极大优势的他们,就被邻居揍了个鼻青脸肿,而对于军工巨头斯坦公司来说,他们也因为此次失败,从而走向了下坡路。

其实根据斯坦公司一路走来的历程来看,他们完全是有自主研发武器设备的能力的,不过,研发新设备必然需要时间,而这就与印度政府迅速强大的野心冲突了,也正因如此,从1963年开始,斯坦公司进一步的丧失了研发主动权,反而成为了印度引进各类外国先进战机的代工厂。

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米格21战机,当时,印度十分看重该战机动力强劲,空战灵活的特点,便借着苏联的帮扶,直接将米格21的生产线盘了下来,然而,因为被统治了太久,印度人身上大多都有一种“奴性”,没人帮扶还好,一有人帮扶,他们就会像绵羊一样,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

也正因如此,在引进米格21的生产线后,斯坦公司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功组装,没办法,印度政府只能再次求助苏联专家,就这样,虽然米格21在印度源源不断的被生产了出来,但斯坦公司却丧失了最基本的“原创能力”。

而让斯坦公司彻底断了研发武器念想的,则是著名的LCA光辉战机计划。事实上,早在1969年,印度就提出了研发超音速战机的计划,不过,当时正是米格21战机如日中天之时,所以光辉战机也被一拖再拖,直到1983年,印度意识到,一定要有自主研发武器的时候,斯坦公司才重新接过主动设计并研发的权利。

然而,彼时的斯坦公司已经沦落成了空有劳动力的加工厂,在面对新式战机时,他们花了足足4年,却连最基本的设计图都没有画出来,与此同时,在几十年间,印度政府为了壮大斯坦公司的实力,已经通过收购等一系列经济手段,将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独苗”,也正因如此,有任务在身的斯坦公司只能继续求助外国,最终让光辉战机,变成了研发30余年,服役即退伍的“废铁”。

到此为止,斯坦公司也算是被伤了元气,而印度政府也彻底丧失了信心,所以他们开始大量购买外国军备,而作为印度唯一的航空巨头,斯坦公司也终于沦落到依靠组装飞机才能盈利,半死不活的下场。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被斯坦公司“摸”过的战机,统统难逃坠毁的命运呢?

其实这么说也算是有失偏颇,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只有斯坦公司懂航空技术,所以任何外国战机零件进入印度,都要经过他们组装。然而,虽然斯坦公司从1930年建立,到今天已经经历了80余年,算得上是“老字号”了,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他们真正自主研发武器的经验,可能连10年都没有,再加上印度工人好吃懒做,素质堪忧的原因,才会导致该公司创下了,40年间组装1600多架战机,有1100多架都坠毁的成绩。

不得不说,斯坦作为印度唯一的飞机制造公司,无论财力还是手段,都已经成为了“印度第一公司”,不过,俗话说“店大欺客”,在拥有了实质性的垄断后,斯坦航空不思进取、混日子的方式,也造就了印度在航空领域,始终难以有所建树。

1 阅读:11

招新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