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是,美国政府(以下简称白宫)是有“内外朝”之分的。“外朝”指的是以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为代表的内阁各部;“内朝”指的是以白宫办公厅为代表的总统私人秘书和顾问团。而美国学界主流认为: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是白宫“内外朝”的建立者。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按照“美国爸爸们”的设计,独立之初的美国体制可谓英制和法制的“缝合怪”。美国总统一方面是所谓“三权分立”之一的行政权;另一方面还是国会意志的“执行者”。因此美国内阁的各部长既是总统的直接下属,却同时受制于国会。可以说独立以来,美国总统与内阁各部长就存在制度性矛盾。
不过独立之初的美国政坛基本被北方商业贵族和南方奴隶主把控,总统、国会和被两者拉扯的内阁各部所在的利益集团之间往往没有严重的冲突矛盾,彼此之间在表面上能相对和睦。但到了1824年,随着工业革命的传入和领土扩张,市民和西进移民的影响越来越大,开始要求政治话语权。
出身平民和军人的杰克逊正是凭借市民和西进移民形成的“风口”崛起为美国政坛新星,这引起了美国政界传统势力的强烈不满。美国第三任总统、“美太宗”杰斐逊就公开说:“我对杰克逊将军任总统职之前景感到惊恐。就我所知,他是最不适合担当此职者之一”。精英阶层也大多讨厌杰克逊。
1824年大选,杰克逊的“选举人票”和普选票本来都是多数,结果因为传统政客的“幕后交易”而败选,小亚当斯成为美国第六任总统。1828年大选,吸取教训的杰克逊成功入主白宫。不过杰克逊为了大选不得不做出妥协,以至于杰克逊的副总统竟然要沿用政敌小亚当斯的副总统卡尔霍恩。
除了自己当副总统外,传统政客的代表卡尔霍恩还利用国会的支持和人脉将不少亲信任命为内阁官员,导致杰克逊政府内部存在一个非常强势的“卡尔霍恩派”。杰克逊为人强横并且信奉“败则怀恨在心,胜则反攻倒算”,“卡尔霍恩派”的存在让他非常不爽,总统与内阁的制度性矛盾被激化。
于是杰克逊上台后一边培养亲信,一边有意将他信任的“政治素人(如报社编辑、专栏评论员、私人经理、党工、商业大亨、军队旧部等等)”召入白宫商讨国政,削弱“卡尔霍恩派”的实际权力。时间一长,杰克逊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由私人顾问和好友组成、不受内阁和国会控制的“小圈子”。
“卡尔霍恩派”很讨厌杰克逊身边的这个“小圈子”,双方矛盾很大。1831年,以“伊顿夫人事件”为导火索,杰克逊与“卡尔霍恩派”的矛盾彻底爆发。杰克逊一怒之下不再召开内阁会议和联系各部长,将绝大部分白宫事务都交给自己身边的“小圈子”讨论处理,史称“厨房内阁(Kitchen Cabinet)”。
“厨房内阁”的出现标志着杰克逊身边的“小圈子”演变为能领导联邦政府的“内朝”,一出现就架空了“外朝”的内阁。杰克逊与“卡尔霍恩派”的斗争结果是以卡尔霍恩本人和内阁全体辞职告终,杰克逊趁机对联邦政府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厨房内阁”凭借自己的“忠诚”进入了“外朝”,“内朝”逐渐沉寂。
杰克逊虽然解决了“卡尔霍恩派”,但并没有解决总统与内阁的制度性矛盾,杰克逊的“内朝”只是沉寂而没有被废除。杰克逊以及其他总统此后一直保留了“内朝”,还有意增加“内朝”的权势。1857年,以成立白宫办公厅为标志,“内朝”制度化。杰克逊也就成为公认的白宫“内外朝”的建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