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万顷的厦门湾,一座钢铁巨龙正横跨海峡,将厦门与金门紧密相连。
这座承载着两岸同胞千年期盼的跨海通道,便是备受瞩目的厦金大桥。
它不仅是交通动脉的延伸,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以“一桥连两门”的壮美姿态,书写着“厦金一家亲”的时代篇章。
厦金大桥起于厦门本岛会展中心片区,向东穿越厦门东部海域,经翔安新机场,最终抵达金门岛,全长约19.6公里。
金门岛距离厦门仅约10公里,是两岸交流的“桥头堡”。
大桥主线为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未来从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仅需15分钟,将大幅缩短两岸时空距离。
作为国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厦金大桥兼具多重功能:
1.交通动脉:
串联厦门自贸区与金门免税岛,预计降低物流成本30%,推动两岸经济协同发展。
2. 经济纽带:
金门的水产、海盐等特色资源将便捷进入大陆市场,大陆商品亦可高效输往金门,助力“厦金生活圈”形成。
3. 战略通道:
未来或与金门段联通,实现两岸“半小时生活圈”,为海西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厦金大桥的建设堪称现代工程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创新性设计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刘五店航道桥:
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主跨928米,暗合“九二共识”纪念年份。
索塔高178米,采用“门”字型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既象征“厦金一家亲”,又以无筋钢壳沉井基础、智能监测系统等工艺,攻克了海上施工难题。
- 生态保护:
非通航孔桥采用预制“搭积木”工艺,减少海上作业时间,保护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墩台钢箱梁浮吊吊装技术,兼顾质量与环保。
- 智能建造:
西锚碇沉井重达1.8万吨,通过137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以厘米级精度精准沉放;海中作业平台集成智能储电系统,实现“零排放”施
这些创新不仅彰显了中国基建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
厦金大桥的构想可追溯至2004年,历经两岸专家学者十余年论证,2019年方案首次公布。
然而,政治阻力曾让工程几度停滞:
民进党当局以“分化台湾”为由阻挠,两岸路线规划争议不断。
转机出现在2023年,厦门段正式开工,金门县成立“金厦大桥建设推动促进会”,两岸民间力量携手推进。
2024年,厦门段栈桥合龙、沉井安装等关键节点相继完成,2025年西主塔钢套箱精准落位,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建设过程中,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令人动容。
金门民众期待大桥打通“经济孤岛”,厦门建设者则将工程视为“家国使命”。正如金门县议长洪允典所言:“大桥是化解两岸僵局的特殊价值,是金门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待2026年建成通车,厦金大桥将重塑区域格局:
- 经济腾飞:
金门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厦门自贸区联动,推动免税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繁荣。
- 文化交融:
两岸同胞可驾车穿梭于鼓浪屿与金门古厝之间,共享闽南文化、美食与艺术。
- 和平象征:
大桥将成为两岸共同的地标,见证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的历史跨越,铭刻“两岸一家亲”的永恒信念。
夜幕降临时,刘五店航道桥的闽南红砖纹理灯光将照亮海面,如同一座不灭的灯塔,指引着两岸同胞携手前行的方向。
厦金大桥不仅是一座连接物理空间的桥梁,更是架设心灵相通的纽带。
它承载着两岸同胞对团圆的渴望、对发展的期许,更以创新与坚韧诠释了“跬步千里”的中国智慧。
当钢铁巨龙横卧碧波,海峡两岸的春风必将吹散阴霾,迎来“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新篇。
用户17xxx91
我们湖南人有句老话恶狗服粗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