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三国演义》是基于史料加工而成的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一问世就有人研究它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几百年来最权威的说法便是章学城的“七实三虚”,那么,究竟如何呢?
又有人说了,历史还不是人写的。
固然如此,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历史,否则便掉进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
甘肃天水诸葛亮像
1话说曹操罢免三公,自己兼任丞相,重新任命文武百官之后,便命夏侯惇率兵南下,直抵博望坡。
此时刘备阵营里面,诸葛亮初出茅庐,尚未建功立业,却得到了军师般的礼遇,不但关、张二人很是不服气,就是其他将领也疑惑不定,以至于孔明还得拿出刘备的印信和宝剑去号令诸将。
这一仗诸葛亮不但烧掉了曹操十万兵马和粮草,奠定了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而且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这便是《三国演义》里“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的传奇故事。
那么,博望坡到底有没有这一把火,是不是诸葛亮放的呢?
四川广元刘备像
2据史书记载,博望坡一战是有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刘备接了刘表的命令率军北上至叶县,和曹操派出的夏侯惇、于禁等部队在博望坡相遇,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一日,曹军突然发现刘备自己把营寨烧了撤兵逃跑,夏侯惇立刻就要前去追击,李典连忙阻止道,敌人无缘无故退兵,一定有埋伏,况且往南的道路狭窄,草木繁茂,还是别追为好。
夏侯惇不听,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被打得大败,大将夏侯兰被擒,还好李典前来救援,刘备才真的撤退。
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三国志˙魏书十八˙李典传》
火烧营寨
3真相大白了:
博望坡之役,从史书记载来看,其实是刘备率军打的胜仗,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
从时间上来看,《三国志》里没有明确的时间,但博望坡之役在前,曹操北征乌桓在后,即建安十二年(207年);《资治通鉴》里也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在前,诸葛亮出山在后。根据史书记载的顺序,博望坡之役应该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前。学者廖彦博也这样认为。
从情理上来看,如果此役真像《三国演义》里所说的,是诸葛亮策划指挥的,那么,以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影响,史书上不大可能没有记载,应该是罗贯中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杰作。
如此说来,博望坡之役,刘备利用夏侯惇等人的轻敌心理,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大败敌军,用的是伏兵之计。
而且,此役也并没有用到“火攻”,非得要说有火,那就是刘备烧毁自己营寨的那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