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14年的紧箍圈,孙悟空成佛后,才知道原来箍住自己的并不是它

沁说 2022-11-22 22:19:07

如来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时,赐给他“金、紧、禁”三个箍儿。

这三个箍对应咒语三篇,戴上就见肉生根,咒语一念那是眼胀头疼,脑门皆裂,铁打的汉子也要求饶。

禁箍儿,观音收服黑熊精做了落伽山的守山大神;金箍儿,收了红孩儿做莲花座边的善财童子;紧箍儿,就是孙悟空头上戴的这个。

唐僧有悟空、八戒、沙僧三个弟子,《西游记》原著中,以心猿(火)、木母(木)、黄婆(土)来分指悟空、悟能、悟净。

火配心猿,暴烈难控,要用“紧箍儿”来收紧心性;金克木,所以“金箍儿”本来应该用来克制贪婪的八戒;木克土,沙僧被木吒降服,他共吃了9个取经人,只一道禁令,便能忠心追随,这“禁箍儿”最适合他。

如来原本给观音的安排是:“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可是雁过拔毛,给观音中间商赚差价,私吞了禁、金二箍自己招兵买马了。

观音四两拨千斤,用一个紧箍控制住取经主力孙悟空,相当于同时钳制了本领差些的八戒、沙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但唐僧一念紧箍咒就痛得求饶,什么不合理的要求都答应。他曾央求观音给他松了紧箍,观音却说根本没有“松箍儿咒”!

在车迟国,孙悟空斗法故意‬‬被‬砍了‬头,新生长出来的头颅,脑袋上还有紧箍。

那么问题来了,这戴上去就再也摘不下来的紧箍儿,为何在悟空成为“斗战胜佛”,后,就自动消失不见了呢?

《西游记》最后,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在八大金刚护送下,才回到了东土大唐。

取经完成后,为了表彰师徒四人,如来开了场犒赏大会。

唐僧本就是其座下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心地最诚、最具有慧心,此次取经功劳颇大,所以被封了“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因为惩恶扬善,骁勇善战所以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和沙悟净分别被奉为“净坛使者”和“金身罗汉”,白龙马则洗去罪身擢升为‬“八部天龙马”。

整篇热闹非凡的《西游记》在最后,并非是打斗,而是一副引人入胜的美景,画面给到了六十三位佛陀和菩萨身上,大家一起朗诵诗文,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这六十三位在到达灵山之前身份各有千秋,有妖怪、善人、公子哥等等。

在倾听了大道之后,一心向佛,最终通过修行来到了人人都向往的极乐世界,将整部《西游》的核心点题。

正如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孔子也有异曲同工之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僻,由也喭”。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场探索自由,追求至善的成长之旅,其中更是通过孙悟空、猪八戒这类动物形象来启示和鞭策人们——

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是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或是自律来获取与之相匹配的快乐的,“猪”、“猴”都可立地成佛更何况是人呢?

以孙悟空为例,刚开始的孙悟空身上充满了野性,想要兵器就去龙宫“拿”;想要活得久便大闹地府、改生死簿;想满足口腹之欲就偷吃蟠桃、人参果;不服规矩管制便大闹天宫……

野性难驯,体现出悟空未经教养、过度为所欲为的形象,荀子的“性恶论”用在矇昧未开的悟空身上最合适,人之初,性本“恶”,取经就是一场关于良知的教育,知恶而明善。

天庭像个大家长,它的规矩便是管束。紧箍咒是一种无法反抗的“惩戒”,目的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可以让悟空其迷途知返,同时也是让他服从的管理手段。

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是在第十四回的时候,两人成为师徒以来首次产生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了如何处理山贼的问题上。

在孙悟空的角度来说,他认为打死了偷盗抢劫的毛贼,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师傅,二是为了让其绝了生机,再无祸害百姓以及再次犯错的可能,属于极其极端的一种处理方式,与佛家思想相向而驰。

作为深受佛家文化影响的唐僧而言,酿成了人命便是错,无论是否是为了救自己,孙悟空的“理性”在于心中没有一丝善念存在,情急之下的唐僧念起了紧箍咒。

师徒二人矛盾激化后,孙悟空选择离开师傅回到了自己的花果山,而“紧箍儿”却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消失。

孙悟空也尝试火烧、冰冻、拉拽撬等等办法,紧箍儿都纹丝不动。

当年大闹过天宫、地府、龙宫的孙悟空自然也有着广泛的人脉,请求各路神仙帮其取下紧箍儿,结果还是失望而归。

孙悟空此时还是一个初入“体制”,不愿意受气、力争自由的一个形象。他的诉苦对象龙王以张良“圯桥进履”的典故借以劝告,道:

“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孙悟空此刻才意识到自由与前途的不可调和。从开始产生矛盾到最后回到唐僧身边,孙悟空产生了第一次野性与佛念的碰撞。

回归取经之路,是孙悟空权衡了个性与理智后的选择。

“紧箍咒”施加的是权威意志,你想要“正果”,就要抛弃“齐天大圣”的自我。

从这点来看,紧箍儿是西游团队的制衡法宝。

雷霆手段,让桀骜不驯的孙悟空有了震慑,从不得不妥协到慢慢被取经思维同化,毕竟孙悟空的离经叛道,并不符合天庭的主流价值观,必然会被阉割和遏制。

孙悟空听从龙王劝告回归队伍那章,叫“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暗指他斩断六根欲念,已经在潜意识中归顺臣服。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一共念了六次紧箍咒,前4次完全出于惩戒目的,后两次则为了分辨真假唐僧与美猴王,紧箍咒不再仅仅用于约束,说明齐天大圣真正融入了团队,成为了孙行者。

在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中,两个孙悟空身手样貌相差无几,连观音菩萨都区分不出,只好用“紧箍咒”来分辨!

谁知六耳猕猴本身就是悟空的怨念所化,而紧箍咒压制的正是怨念。唐僧在念紧箍咒的时候两人都会头疼,是由于他们本就是一体。

其实真的紧箍儿,此刻已然在六耳猕猴的头上,待六耳猕猴被如来制服身死,怨念一去,悟空头上的紧箍已不会再制约他了,这也是唐僧不再念咒的原因。

孙悟空对此浑然不知,修身正果后,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之际,他却对唐僧说: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唐僧这告诉他“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

悟空举手去摸一摸,紧箍果然消失。

紧箍儿与其自己心中的“杂念”是相互依存的,在悟空成佛的那一刻,便认可并习惯了“规矩”和 “约束”,紧箍儿自然也就消散了。

你看,《西游记》写的可不止于神怪故事,它写得就是亘古不变的社会法则。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

9 阅读:8132
评论列表
  • 2022-12-27 16:39

    [得瑟]你们是得什么作品都敢改啊

  • 2023-01-03 08:43

    成正果之后,头上的紧箍圈虽然没了,心中的紧箍圈却永远的留了下来[笑着哭]

  • 2022-12-26 16:27

    野猴子被眷养了

  • 2022-12-17 00:17

    不是唐僧告诉他而是观音告诉他

  • 2022-12-27 16:39

    其实是安全保护措施?[得瑟]

  • 2023-01-31 18:21

    这本来就是如来都法宝,有三个,金,紧,禁,孙悟空用了一个,黑熊用了一个,红孩儿用了一个,红孩儿的是最强的,孙悟空的肯定如来要收回去,剩下两个被观音贪污了。

  • 2022-11-24 01:07

    妙哉!善哉!受教受教!

沁说

简介: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