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刘胡兰继母病逝,临终前指着胸口吐露:我这里始终有块心病 - 今日头条
《——【·前言·】——》
1986年,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因病去世。
临终时,她指着胸口,哽咽着说:“我这里始终有块心病。”
她心中的这块“心病”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深感愧疚与痛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未能释怀?
胡文秀,原是山西文水县的一个普通农妇,1942年,嫁给了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成为了刘胡兰,和她妹妹刘爱兰的继母。
进入刘家后,除了做家务,胡文秀还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
将自己的母爱和温暖给了刘胡兰,在刘胡兰的母亲去世后,胡文秀成为了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胡文秀是刘胡兰的启蒙老师,也是在她生命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教会刘胡兰很多生活技能,还经常鼓励她读书,尤其是刘胡兰对革命事业的兴趣,她总是支持并为她提供帮助。
胡文秀曾说:“胡兰子是我亲手带大的,虽不是亲生女儿,却是我心肝宝贝。”
刘胡兰年轻时聪慧、勇敢,继母胡文秀,常常为她的成绩和精神,感到骄傲。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胡文秀看到了刘胡兰未来的无限可能,对刘胡兰有着深深的期许,也希望她能走得更远。
1945年,刘胡兰进入了,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开始承担起更多的革命工作。
胡文秀支持她的决定,担心她的安全,却没有阻止她。
刘胡兰不断成长,胡文秀在心中埋下了,对这个孩子的无限信任和深情。
每次刘胡兰从外面回来,胡文秀总是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笑着迎接她,两人在一起时,常常会谈论一些革命的事情,胡文秀也会讲述自己,和刘景谦的往事。
那个温馨的场景,成了刘胡兰美好的回忆。
刘胡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抗日和革命的活动中,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危险,身边的革命者也时刻面临生命的威胁。
胡文秀在家里守着,心中总是充满了不安,她想要保护刘胡兰。
1947年,刘胡兰在执行一次任务时,被敌人抓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坚决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机密。
敌人试图威逼她投降,甚至将她的同志都处决了,刘胡兰始终没有动摇。
最终在15岁那年,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英勇牺牲。
胡文秀得知这个消息时,简直无法接受,她没有想到,那个勇敢、充满理想的女孩,竟然就这样离开了她,一度整日以泪洗面,无法释怀。
她常常想,自己作为继母,能做的真的不够多。
曾多次回忆起,刘胡兰刚来时的模样,想象她在那个年纪,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如果她能早一点保护她,是否能够避免这场悲剧?
胡文秀曾无数次,站在刘胡兰的墓前,默默流泪。
她痛恨自己没有保护好刘胡兰,痛恨没有提前预见,到那些潜在的危险,胡文秀总觉得,刘胡兰的牺牲,是她作为母亲的悲痛和失职。
刘胡兰的葬礼上,胡文秀的泪水几乎没有停过。
她怀念那个勇敢的女孩,怀念她当初的无忧无虑,怀念她那个充满活力的笑脸。
胡文秀觉得,这个孩子的死,对于自己来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多年之后,胡文秀依然没有完全,从刘胡兰的死去中走出来,每每在深夜,她都会想起刘胡兰的面容,想到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那份痛,成了胡文秀内心深处的一道伤口,无论如何都无法愈合。
胡文秀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家乡,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已经成为全村乃至全县的传颂,胡文秀内心的痛苦,依然没有减轻。
在这段时间里,胡文秀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外界的一些质疑与误解,特别是关于,她作为继母的角色。
60年代,胡文秀开始听到一些恶意的言论,甚至有人说她,在刘胡兰牺牲后,并没有尽到继母的责任。
有人甚至说她在刘胡兰牺牲之前,未能做好足够的保护工作,错失了许多机会,听到这些言论后心如刀割,因为那些话让她深感愧疚和委屈。
她曾是刘胡兰亲密母亲般的存在,难道别人,竟然认为她没有尽到责任吗?
有一天,胡文秀决定亲自去北京申诉,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她要为自己澄清。特地去找了山西省的领导,得到帮助后,她终于走上了通往北京的路。
尽管年事已高,胡文秀依然怀抱着一颗炽热的心,决心不再让那些误解,继续折磨她。
胡文秀的坚定让人敬佩,她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北京,见到了当时的政府领导。
她说自己没有任何愧对刘胡兰,尽全力保护和支持她,她坚信,无论是自己,还是刘胡兰,都没有做错任何事。
面对高层领导的接待,胡文秀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低声讲述着,自己与刘胡兰的点点滴滴,讲述她如何从小陪伴、支持刘胡兰参与革命工作。
她反复提到:“胡兰子是我的女儿,更是我的骄傲。”
周总理听完胡文秀的述说后,愤怒地表示:“简直是胡闹,普天之下,上哪里找这样好的后妈?”
说完这句话后,还温和地安慰胡文秀:“你放心回山西,党和人民都知道你为革命所做的贡献。”
胡文秀听了这些话,眼中的痛苦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
她的坚定和坚守,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也得到了她心灵深处的一些平静。
1986年,胡文秀因病,住进了山西省人民医院。
胡文秀的身体日渐衰弱,曾经为革命和家人付出的一切,在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她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心中始终有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胡文秀在病床上静静地躺着。
她的体力日渐衰退,脸上显现出岁月的痕迹,那双眼睛依然明亮,透露着不屈与坚韧。
她指着自己的胸口,眼中闪烁着泪花,哽咽着说道:“我这里始终有块心病。”她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痛苦,似乎这一句简单的话语,承载了她几十年来的所有苦楚。
旁边的亲友见此情形,眼中也是泪光闪闪。
她们知道,胡文秀的这一生中,有太多未解的心结,尤其是在刘胡兰的英勇牺牲后,胡文秀心中的伤口,始终无法愈合。
让她始终无法释怀的是,做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却没有能保护好刘胡兰,也未能在她的牺牲后,得到应有的认可。
胡文秀的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亲人无比心痛。
她眼中的泪水流过面庞,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无人知晓的悲伤。
1986年,胡文秀因病去世,享年70岁,她的离世,带走了她的心病,也带走了她对刘胡兰的深深思念。
临终时,依旧未能放下心中的痛楚,她曾为革命、为刘胡兰做出的牺牲,永远铭刻在历史中。
她的事迹和对刘胡兰的母爱,成为了一段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