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人|(日记)中秋话族事

大院文化 2024-09-20 02:52:55

文/梅花村人

九月十六日 星期天 湿热

昨天中环弟从惠州赶来,说过中秋来看望我,还有中佩爱人及侄儿鑫鑫、澎澎。我把姐中南、弟毛毛两家人都叫来了。提前过个中秋节。

中环提到牛山孙氏家族是五世分房、六世分支、八世立门。我提到今年春上到徐州办小舅老殡,之后顺便回枣庄一趟。回老家时重点走访了曹庄、阴平一带、看了五支、三房、中冶寺和曹庄门老祖的坟地,有几个族人陪同,晋富叔及弟、侄介绍了些情况。但我始终有点心结惑迷解不开,如牛山孙氏在山西大槐树迁来前居于山西何地,之前祖上的家庭情况如何?孙氏开基祖有芈孙、隗孙、姜孙之分,但都逃不了舜帝之后这个总门庭,那么牛山孙氏的祖根在哪呢?还有家族何以兴旺发达?经济来源、政治地位如何?如何在历史大变动中保存下来的?紧要关头有些什么重要抉择?

中环提到一个情节。老祖在牛山村立足后,养了些牛羊,牛羊跑到邻村,某姓人逮到羊杀了就煮着吃,根本没把姓孙的放在眼里。四世祖时孙姓请该姓族人吃饭喝酒,散席后,五世祖(第五子)拍着该姓掌门人说,别走,有事相告。某姓人见他可能会提出比武,有些怵,未理睬,便要骑马返回,五世祖弯弓搭箭,在马跑出一段路后向那人射去,直接射中那人头上冠戴,那人知孙氏并非要杀他,只是给他个颜色看看,便驱马疾行,一溜烟跑了,连头也不敢回。从此再无欺负孙氏行为的发生。

人多势众,有点武力,这在古时农村生存是一个必然条件。但绝不是唯一的条件。一个大家族在六百多年间不知遇到多少荣辱兴衰之事,而能生存下来,仅靠有些武力是根本不行的,暴力相斗只能解一时之痛快,绝不可能保全家族命运久远。更重要的是家声信用,家教育人,仁义道德,还有勤劳肯干,能够寻找到谋生的方式,而且须是可循环可特久的,不然怎么可能在600年间家族人口能够从2人发展到超过48万人(八修谱)?孙穗芳(孙中山之女)、复旦大学的教授来考察过,对这种家族人口增长迅速的状况感到惊讶。

《峄县志》记载牛山孙氏曾两次被挂过千顷牌,都是我们五支三房领挂的。这么多的地是怎么来的?不可能靠人多势众去抢吧。那么钱从何处来?我想可能跟家门前不远处的运河有关,这可是明清年间中国运输的生命线。漕运、金(铜)运全赖于此。运输的繁忙意味着发财机会的到来。孙梦雅(六支人)靠划船获得最近两届奥运会冠军,这里有没有遗传的基因?咱五、六、七支人多住在运河两岸。抗战时期名震苏鲁的运河支队不是有“孙家军”的绰称吗?该支队由四支自发组建的抗日队伍经八路军l15师领导、整编而成,其中三支队伍是牛山孙氏族人发起、挑头或组成的。这怎么可能是偶然现象呢?反映了该族氏人口的基本素养。

另,我1968年下乡当知青时,常听老人讲我们五支三房的10世祖曾受过乾坤皇帝敕封,有爵位;在清末时期,孙家在抗击捻军、红槍会(义和团一支)扶清灭洋时出力不少,既受过清廷李鸿章的奖偿,也受过袁世凯(时任山东巡府)的镇压。这些政治上的某些作为与家族命运紧密相关。

还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是对教育的重视,在科举制度中的作为。在鲁南地区,包括徐州市的三四个县(市、区),牛山孙氏作为一个家族在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中成绩突出,有口皆碑。进士有二、三十人,举人、秀才不胜枚举,几乎每届皆有。在学而优则仕的氛围下,因功名举官的也不少。这对家族的影响可能深刻而迩久。

我以为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加强对牛山孙氏的历史和现状在纵横两向上进行个案考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这既是对祖上先人、族群民众的一个负责任的交待,也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族群文化传统、启迪后人心智作为有积极作用。

注:牛山孙氏的开基祖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人。

作者

0 阅读:0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