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韵悠长,一路芬芳

悠游逛四川 2024-11-15 09:18:50

时光,如一位细腻的画家,以岁月为笔,以生活为纸,轻轻勾勒出一幅幅诗意的画卷。在喧嚣与纷扰交织的世界里,总有一抹清泉般的宁静美好,温柔地抚平我们内心的浮躁与茫然。这安宁的化身便是焚香,那携香而来的烟火。近年来,乐山将阵地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的重要抓手,陆续打造了集戏剧研学、亲子休闲、文创体验等为一体的沫若戏剧文创园,以展示郭沫若家风家训为主的铜河家风家训楼等一批重点工程。沙湾把沫若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街道、车站、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沫若文化雕塑、相关标语等,处处都是浓厚氛围。焚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承载着岁月的智慧与沉淀。它静静地诉说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人与自然。当那青烟袅袅升起,如同轻柔的薄纱在空中曼妙起舞,它们仿佛为尘世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乱与扰逐渐隔绝。

香气,是焚香给予我们的另一份礼物。它们或清新如晨露,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花海;或浓郁似醇酒,让人沉醉于岁月的醇厚;或淡雅若幽兰,让人在宁静中品味生活的美好。每一种香气,都如同一首独特的乐章,奏响在我们心中,唤醒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敬畏。焚香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修行。小小的香炷缓缓燃烧,烦恼的青烟升起、飘散,杂念仿佛被一点点地净化。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鲜有时间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而焚香,则如一位智慧的导师,提醒我们放慢脚步,静心与自己对话。追溯历史长河,焚香之俗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燎祭”到战国时期“薰以桂椒”,再到秦汉时期香炉的出现,熏香逐渐从仪式走向生活。汉魏之际,仙佛道教的兴盛更是促使熏香文化自成体系,成为通灵祈福的媒介。六朝时期,熏香成为上层风雅之士的身份象征;唐宋以来,它更是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与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并列为文人雅士的“九大雅事”。

文人墨客的书斋中,焚香是不可或缺的伴侣。他们常在焚香中静读、作画、吟诗,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滋养与升华。北宋王禹偁曾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描述公退之暇手持《周易》、焚香默坐的情景;陆游亦常在书斋焚香静读,以消解官场的疲惫与烦恼。文人雅士们以焚香为友,寻找到内心宁静的栖所。沫水汤汤,若水浩浩,嘉州小城与美同行,二零二四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以“沫若”的名义共襄盛举、书写华章,纪念郭沫若诞辰132周年。金秋,桂花盛放,天气分外凉爽。市民热爱文学,生活串联诗意,城市与美同行,沫若故里迎来一抹暖阳。从1989年设立至2017年,郭沫若文学艺术奖作为乐山市文艺类唯一综合性奖项,已经举办七届,始终坚持对代表乐山最高文化水平并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作品和有突出贡献的文艺人才给予奖励。

嘉州小城与美同行,生活与文学相伴。颁奖典礼现场的氛围热烈而欢快,无数双眼睛聚焦在沫若故里,一个下午的活动很快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与熟悉文友一一道别,一场美之涟漪,还在我心里不停荡漾,文学艺术的经久不息,既要看得见过去,也得看得见未来。近年来,在乐山这片梦想的土地上,文艺工作者们以沫若文化为指引,“能攀高原、勇登高峰”,在各个领域屡获各级大奖,不断擦亮乐山沫若故里金字招牌。新时代、新思想的源头活水里,乐山文学艺术事业春波荡漾、花开满地。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面向乐山的文艺工作者征集新人新作奖作品,鼓励更多的本土创作者投身以乐山为创作主题、体现乐山特色的文艺作品。金秋送爽,桂花盛放,一路向前,有香萦绕;与美同行,一路芬芳。一缕香,幽韵历史的剪影,是艺术与哲学的精妙融合。它不仅是嗅觉上的盛宴,更是精神寄托与生活智慧的展现。缭绕间,恍若穿梭古今,触摸到古人的幽思雅趣与审美境界,以及他们对宇宙的冥想、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宁静致远的渴望,这缕香,宛若一道门,引领我们在当代社会的浮躁中寻觅到那个时代的静谧与哲思,感受历经沧桑的沉静与超然。它不仅是香气的流转,更是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朦胧青烟中,寻回那份对自然的谦卑、对生活的细腻品味和对和谐宇宙秩序的无限向往。(王仕彬)

0 阅读:0

悠游逛四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