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中统特务寄子弹威胁周总理,潜伏8年被捕,特赦后受邀拍电影

红色风云录 2024-11-20 09:54:20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1年,“皖南事变”刚刚发生,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16字题词,以揭露真相。为了彻底封锁消息,一位中统特务找到周恩来,进门便毕恭毕敬地说:

“周老师,没有办法,请你把报纸给我带走。”

“不行!你这个黄埔败类,你将来会有走头无计的一天。”周恩来义正言辞地说道。来人见周恩来如此态度,面露难色接着说道:“各为其主啊,周老师,我也没有办法,你们成功我是死,你们不成功,我还是死在国民党手上。”

在周恩来这里碰了壁,这名中统特务很是恼火,回去之后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封里没有任何信件,只放了两颗子弹,算是警告周恩来,他们的师生关系已经很脆弱了,今后免不了以子弹相见。

这名中统特务是谁?为何他敢对周恩来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

郑蕴侠,17岁考入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后又在上海法学院深造7年。靠着这两张过硬的文凭,郑蕴侠从1933年开始,先后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后加入中统特务组织,成为中统少将专员。

台儿庄战役打响后,郑蕴侠率领一个政工队到前线,亲自参加了滕县守城战,与日军五次争夺阵地,直到援军到来,才满身血污地掩护伤病员突围。然而,在抗战时期作出贡献的郑蕴侠,在抗战胜利后却举起了“反共”的大旗。

历史上著名的“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血案”,郑蕴侠从头到尾参与其中,而且还是指挥者之一,亲自指挥打伤郭沫若、李公朴,并率领特务捣毁新华日报社。

1949年7月,郑蕴侠被批准去台湾,并拿到了入境证,但杨森坚持让他留下,同自己一起走,就这样一直拖到了12月。在跟随杨森逃往成都的途中,郑蕴侠的车意外抛锚,正当司机修车的时候,郑蕴侠隐约听到了江对岸的炮火声,又想起早先接到的情报,即使修好了车也追不上已经走远的杨森,还有可能遇到解放军。

于是,郑蕴侠心一横,将手榴弹绑在汽车上,将汽车炸毁,徒步向成都赶去。当时郑蕴侠给自己设计的路线,是渡过赤水河、经贵州去云南,然后越境到金三角,却没想到刚到毕节,就发现满城都是解放军。

去云南的路被截断,郑蕴侠只得返回四川,结果刚走了两天,就在深山老林里遇上了土匪劫道,被押到了一个破山神庙里,身上的50万人民币(旧币)还被搜走了。在见到土匪头目后,郑蕴侠为了脱身,说了一通袍哥黑话,终于脱离了土匪窝。

出了大山之后,郑蕴侠一路躲躲藏藏回到了川南。靠着深藏在棉衣里的两枚金戒指,郑蕴侠换钱买了一些梳子和干桂圆,将自己装扮成了小生意人。

为了隐藏身份,郑蕴侠化名“刘正刚”,一路又逃到了涪陵,混杂在各色小商小贩中。后来,靠着袍哥中人帮忙,郑蕴侠到一个制服厂当了个临时小工,不但满口说着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还成了厂里的“积极分子”。

在一次厂里的“诉苦大会”上,郑蕴侠被叫上主席台,述说自己受的旧社会的苦。郑蕴侠一边编一边讲,终于蒙混过关。没过多久,厂里要压缩人员,正觉得工厂危险的郑蕴侠,趁机离开了工厂。

1950年底,郑蕴侠自己策划了一场“寻找表姐”的戏码,将自己打造成投亲不遇的外乡人,落脚在濯水小镇上,继续当起了小贩。后来当地农会将郑蕴侠定为“贫民小贩”,还分了田地,郑蕴侠逐渐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就连生活习惯、走路姿势都和当地人无异。

当年那个养尊处优的中统特务,不但顺利历经土改、清匪、镇反等运动,还娶了一个妻子,过起了平平淡淡日子。直到1957年,口口声声称自己不识字的郑蕴侠,不慎说了一句“不翼而飞”,引起了镇干部的注意。

自此,郑蕴侠的身边就时常多了一双眼睛。原来,对于郑蕴侠的追捕从未停止,大西南解放后,根据郑蕴侠司机的供述,公安机关分析郑蕴侠并未逃走,便抽调专人对郑蕴侠进行查缉。周总理也对抓捕郑蕴侠作出严厉批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1958年5月的一个早上,刚刚起床的郑蕴侠被公安干警堵在了家中,这位潜伏八年的中统高级特务终于落网。郑蕴侠也成为最后一位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

在监狱改造17年后,郑蕴侠获得赦免,回到务川县定居,成了一名历史老师。改革开放以后,郑蕴侠以特邀人士的身份,成了县政协委员。后来,电影《草莽英雄》开拍,郑蕴侠不但再其中担任指导顾问,还与张国立等演员同台对戏,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 阅读:103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