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长廊里,古诗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浪漫的《楚辞》,再到建安文学里的魏晋之风,直达巅峰时期的《全唐诗》,许多的诗人为中国的古诗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古诗或婉约多情,或磅礴大气,不仅惊艳了世人,更是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绽放着光芒。若要为这些古诗排一个榜单,又有哪些佳作可以上榜呢?
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小编却要斗胆为这些诗词排一个名号,分享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古诗十大巅峰。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第十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排名理由: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荣登第十名。
这首诗收录于《全唐诗中》,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由此这首诗也有了“孤篇盖全唐”的美誉,而仅留下两首诗的诗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初唐时期的诗歌刚刚挣脱了六朝时期宫体诗的浓脂腻粉气,这首诗便是很好的例子,它给人一种洗尽铅华的清新脱俗之感,为唐诗后来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张若虚以笔为舟,以月为景,以江为幕,泛舟于春江之上,穿梭于花月之间,将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画卷,缓缓铺展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春江如练,波光粼粼,仿佛是天地间最柔情的笔触,轻轻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景致。花影婆娑,月色皎洁,它们相互交织,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妙的织锦,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情愫。那春江,那花月,仿佛都有了生命,轻声细语,诉说着千年的相思与眷恋。
第九名:崔颢《黄鹤楼》•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排名理由: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可荣登第九名。
这首诗能上榜的理由,缘于它能让诗仙李白赞叹不已并望而却步的传说,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想赋诗,可见到了崔颢的这首诗,不敢再提,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未必是真,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却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这个传说也更加加深了这首诗的名气,严羽就在《沧浪诗话》中大胆评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当然,诗的本身也写得很好。在结构上相互映衬,还将情景交融运用得出神入化。
开篇以传说入题,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时空的交错之中。而前四句整体表达了对仙人已去的怅惘,又有一种岁月悠悠的感慨。
颈联描写了清晰可见的汉阳树和茂盛的芳草,景色明丽,但紧接着尾联的“愁”字,又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引出,从美好的景色转向内心的惆怅,情感的转变自然而深刻,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从影响力上,此诗在历代都备受推崇,对后世律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八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排名理由:
诗佛王维写过许多的诗歌,有边塞诗,也有山水诗,既有身世之感,亦有家国之忧,晚年的作品更是极具禅意,让人流连忘返。因为他又工于画,巧妙的将诗画结合,故而他的诗也被后世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情感,是书写离别情中最别具一格的作品。他笔下的离别情,并不仅仅是离愁别绪,而是宕开一笔,以劝酒之名抒写惜别之情,由此这首诗也被誉为“千古第一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的环境,清晨的细雨打湿了尘土,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格外清新,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朋友的关怀、担忧与不舍,情真意切,把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真挚而强烈,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
此诗还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力极大。
第七名、王之涣《凉州词》•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排名理由: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可排第七。
它是一首边塞诗,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反映了唐代的边塞风貌和诗人的广阔胸怀,在边塞诗中极具有代表性,被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
这首诗还有一则趣事。开元年间,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三人小饮时,有梨园伶官演唱词曲。三人便打赌看谁的诗入歌词最多,最歌妓也选唱了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
整首诗展现了边塞的荒凉、萧瑟景象,同时又蕴含着诗人的慷慨、壮烈之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开篇描绘了黄河奔腾、孤城耸立的壮阔景象,黄河仿佛从白云间流淌而下,与万仞高山下的孤城相互映衬,展现出了边塞的苍凉与孤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以一种看似豁达的口吻,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边疆艰苦环境的坦然接受,情感复杂而深沉,表达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以及对边疆环境的无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名:王之涣《登鹳雀楼》•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排名理由:
诗人王之涣流传于世的诗仅仅六首,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绝句之最”,一首五言之冠。
这首《登鹳雀楼》仅二十字,却气势磅礴,富有哲理不仅让王之涣名垂青史,更是带火了这座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夕阳西下,黄河东流入海,画面感极强,给人一种开阔、壮观的视觉感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诗中语言简洁明快,易于传诵,也是启蒙教育的经典诗作。
第五名、王昌龄《出塞》•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排名理由: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这首《出塞》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被明代李攀龙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诗中运用了跨时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从秦时明月到汉时的边关,如此跨越时间、地理位置来引出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既说明了边塞的历史悠久,也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士们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气势豪迈,振奋人心,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引出豪迈的爱国情怀,表示只要人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能够为了人民安康舍生入死,必能保家卫国。
整首诗的意境雄浑壮阔,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月、边关、长城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的独特魅力。
第四名、李商隐《锦瑟》•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排名理由: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许多无题诗,而他的诗也以晦涩难解著称,这首《锦瑟》也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极具代表性,诗家素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这首诗完美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不仅意境朦胧,更是寓意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人通过对锦瑟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爱情、命运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去探寻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中还精妙的引用了典故,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李商隐的诗歌以情感细腻著称,《锦瑟》更是将这种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惆怅、哀怨、迷茫等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
第三名、杜甫《登高》• 原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排名理由:
诗圣杜甫这首《登高》素来便有“七律之冠”的美誉,可见其地位之高。
相比于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的对仗更为工整,韵律更为和谐,堪称格律诗中的典范。这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把握。
再结合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晚年的杜甫对人生的认识更为成熟,这首诗就是集中体现,不仅蕴含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还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复杂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情感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历史有着如此高的地位。
试想一下,一位风烛残年的忧国忧民的老人,站在异地他乡的土地上,登高望远,见秋风凛冽、天空高远、猿猴哀鸣、水鸟盘旋,何人不起凄凉意呢?
眼前萧瑟的秋天与脚下奔腾不息的长江形成鲜明的对比,自己长期漂泊他乡、年老多病的孤独与凄凉,也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阅尽无限凄凉。
生命是短暂的,大自然是无常的,一刻也不曾停留的思绪却是永恒的。
第二名、李白《将进酒》•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排名理由:
将李白的《将进酒》排在杜甫的《登高》之前,原因只有一个: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快乐,而李白这首诗就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诗仙李白是中国所有文人心中的白月光。说他没心没肺也好,说他桀骜不驯也罢,“摆烂”的李白确确实实地活成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心中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首诗是他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所作。自小饱读诗书的李白最大的梦想其实也是“入仕”,可他的出生不允许他走正常的科考之路,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可以被赏识、被提拔。最终,他有了“天子降辇相迎”的殊荣,并“待诏翰林”,迈进了皇家的大门。
但一手好牌也不一定会赢,“力士脱靴”一事,得罪了朝中权贵,李白被“赐金还乡”。逢此大落,乐观的李白并没有沉沦,而是带着一如既往的快乐与自信一路向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几句诗就是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
《将进酒》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独特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第一名、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排名理由: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笔下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一共120句,每句7个字,共计840个字。与其他古诗相比,它可以算得上是鸿篇巨制。据记载,当时的长安,歌妓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而它能排名第一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字数多,更在于它的艺术成就。
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高度,是叙事诗的领域中的极致。其情节跌宕起伏,从杨贵妃的受宠、安史之乱的爆发,到杨贵妃的死以及唐玄宗的思念,故事完整且充满戏剧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人物刻画方面,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刻画细腻入微。将唐玄宗的多情、悔恨,杨贵妃的美丽、娇柔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情悲剧。
再就是 语言十分优美。白居易的语言功底深厚,诗句流畅自然,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而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是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也让整首诗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
最后就是其历史价值高。它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也揭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腐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