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与抛弃:校招提前,揭示汽车人才AB面

帮宁说汽车 2024-08-21 13:00:54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又是一年秋招季。从今年7月起,车企陆续发布2025届校招计划。

7月22日,小米集团2025届未来星招聘全球启动;7月25日,蔚来启动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7月26日,理想汽车2025届AI人才专项“理想+”计划启动;8月1日,吉利汽车发布2025届全球校招启动在即的通知;岚图、比亚迪等车企的2025届校园招聘也已开始……

今年的招聘大潮,比往年来得稍早一些,像蔚来、理想等,2025届校招比2024届提前一个月左右启动。

早在2016年底,工信部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现实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缺口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汽车产业技术热点2~3年就更新一次,人才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

每年车企的招聘方向反映了这一趋势。从近年汽车行业校招岗位来看,汽车人才需求,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网联领域转移,尤其是新势力车企,几乎都有专门的AI相关岗位通道和计划。

比如理想汽车的AI人才专项计划“理想+”,面向全球招募AI人才,涵盖大模型、AIGC、算法部署、推理加速、AI芯片研发等。再比如蔚来的Super Sparks招募计划,是针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关键创新领域招揽人才而发起的项目。

一位主营自动驾驶行业的资深猎头表示,近期AI人才是招聘的重点。

有数据显示,2025年高校毕业生为1186万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即便如此,车企却仍存在招聘难的现象。这反映了在产业变革之下,汽车人才供需匹配存在着很大的错位。

智能大战机械

“我是学整车电气架构设计的,(智能网联)这些岗位确实比我们的专业需求更大,至少近来我看到的就是这样。”2024届毕业生赵同学说。

这种趋势早已开始,只是现在愈发明显。

智能网联汽车在快速增长,车企技术比拼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对应的人才需求爆发。一位机械专业的2025届毕业生表示,现在很多招聘岗位都和软件相关,传统机械专业需求很少,并且软件系统的薪酬待遇会高很多。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5年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需求量为11.6万人,人才净缺口最高达3.7万人。

此类人才的特点是高精尖,车企选用时更看重质量而非数量,硕博比例占比较大。“AI专业基本没有本科生去就业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根据猎聘的大数据,2023年,对应届硕士需求增长最多的赛道是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51%;对博士应届生需求增长最多的是AI大模型,同比增长430%。

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在近期活动上,就智驾部门的业务调整回应道:“组织架构都是跟着技术架构走的,技术架构变了,组织架构肯定也会变化。”这番话表明了技术方向对用人战略的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比亚迪。2023年,比亚迪扩招岗位,一口气招收3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硕士和博士整体占比为61.3%,研发人员占比达80.8%。

当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未来2~3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他说,“至于某一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到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2024年,比亚迪已入职的校招生为1.13万人,其中硕博占比67%以上,博士占比10%,校招的研发人员占总校招人数的78%。相比上一年,招收总人数少了一大半,但高知人才占比更多。

今年7月,比亚迪开启对2025博士应届生的招聘工作。

这是比亚迪的人才策略转换之道。这种转换,符合汽车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形势。

比如在智能驾驶的人才配置方面,比亚迪正在悄悄蓄力。

在今年6月的一次直播中,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透露,比亚迪智驾部门员工多达4000人,每个月工资要发10亿元。

除了从外部引进智驾技术人才,比亚迪同步进行内部培养,在2025届博士校招宣讲会中,设置了汽车智能化、璇玑架构等专场,宣讲更精准、细化。

早在2023年3月的与投资者沟通会上,王传福称:“之前比亚迪想招清华、北大的名校生比较难,今年会抓住机会招人才。”

一边抢人一边裁员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1%,单月渗透率首次过半,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

这将对全行业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汽车行业将进入深度整合期,从业人员结构将大幅改变,人才缺口会加大,用人成本也随之改变。

针对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人才缺口达103万的预测,多位车企高层发声。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发文称,他看到很多朋友说汽车行业缺人,而且缺基层操作工人,但实际上,这么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在转型新能源的行业趋势下,各企业都在努力寻求技术创新和优化,比如充电效率的提升、智能驾驶的算法优化等,这都需要有相关领域人才作支撑。同时,在延伸岗位上,也有大量的人才需求。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杨大成表示,越来越多的汽车岗位工种将产生,人才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蔚来副总裁沈斐认为,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远远不止103万人,最缺的是跨界、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比亚迪方程豹事业部总经理熊甜波则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为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人才缺口确实成为一大挑战。

人才稀缺引发抢人大战,也导致用人成本提升。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发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车载软件研发岗位平均薪酬增长18%,月薪在3.5万元以上。

新势力车企尤甚。有报道称,理想给2024届校招生的起薪,比2023届的要高40%。在包括股权支付部分的情况下,2023年,理想员工人均年工资达38.43万元,零跑汽车达37.35万元,而传统车企多数处于12万~20万元区间。

据媒体披露,2023年,新势力车企研发人员的人均年工资约为77.52万元,人均薪酬水平是传统车企研发人员的3~4倍,其中,理想汽车研发团队人均工资高至约88.26万元。

以车载系统研发岗位为例,造车新势力平均招聘月薪高达3.05万元,而民营、国有和合资车企给出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73万元、1.85万元和1.76万元。合资车企的收入曾经令人艳羡,现在反而在汽车行业垫底。

今年3月,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该品牌2024春季发布会上称:“我们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让理想汽车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有成长、有成就、有回报。”

然而,正如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很多车企在招聘的同时,也进行裁员。

自今年以来,Stellantis、特斯拉、理想等多家车企进行了人员优化。比如,4月,特斯拉全球裁员10%,有些部门达20%;理想在5月裁员计划中,有五千多人被动离开,约占员工总数的18%,主要是销售服务运营部门、招聘部门等。

一边扩招涨薪、一边裁员降薪,看似矛盾的现象,近两年来多次出现在汽车行业。这表明,一方面,车企正在调整结构,需要更好、更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们在优化人员、降本增效,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人才需求结构改变,对应届生的冲击很大。现在,国内外的大学都在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企业扩招的数量永远赶不上毕业生增长的数量。”赵同学感慨道。

“企业招聘时,主要看学历和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更多的知识还是上岗之后再学习的。”赵同学说,他已经入职一家传统车企,但他认为,应届生的留存率并不高,很多人在一年之后便跳槽。

身处产业变革的洪流,很多应届生对未来如何选择感到迷茫。

有专家建议,选择什么类型的车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还有人认为,毕业生选择汽车企业前,要先看它是否有自己的技术优势、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或者是否有大厂支持,比如智己、岚图、阿维塔等有传统车企集团背书。

双向奔赴总是令人感动,但多为传说。在现实中,汽车企业和汽车人才缺少这样的故事。

0 阅读:0

帮宁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