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由李庭阁师长带领的解放军125师经过激战,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总算勉强攻克了复和县城并控制了平江渡口,算是完成了广州军区前线指挥部赋予的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由于战前准备不足,125师攻打复和很不顺利,据说当时在东线负责总指挥的许世友还发了火:“让李庭阁亲自带队打到复和去,打不下来就不要回来了!”
2月20日下午,125师总算占领复和,但正当各部队准备按照原定计划向广渊方向推进时,军区前线指挥部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暂停向广渊方向进攻,转而进行战场清剿行动,以确保交通线路的安全。
这一安排的主要原因,是军区前指认为125师损失很大,因此决定由李九龙率领的162师接替125师的进攻任务,因此,125师转而在越北山区展开了清剿残敌的战斗。
在东线战场,狡猾的越军面对我军强大的攻势转而采取了游击战术,他们整团整营地化整为零,隐藏在山区和公路两侧的洞穴中,频繁袭击我军的后勤运输车队和炮兵阵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5f2db92329fdef64a78cec8fe6f56a.jpg)
越南北部山区
这些少量正规军利用地形优势,昼伏夜出,配合特工和民兵,对我军阵地进行骚扰,甚至封锁交通要道,严重干扰了解放军大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且对我后方指挥机关和后勤队伍威胁很大。
面对这种情况,包括125师在内的清剿部队各级指战员斗志昂扬,决心彻底清除这些残敌。
从2月20日下午17时开始,由162师接替125师继续向广渊方向推进,125师则奉命巩固现有阵地,坚守要点,搜剿残敌,并做好进一步进攻的准备。
第二天下午15时20分,125师接到军区前线指挥部的第一个命令,要求负责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公路沿线的残敌,确保这些地区的交通线路畅通和安全。
为此,125师师指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373团负责魁南至卡林段的护路任务;374团在哥勘、巴脱、谷芳、班模一带清剿残敌,维护公路安全;375团的一个营守卫平江浮桥和渡场,团主力则坚守那赛东侧高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1981455c9730a80d6a8149a011a811.png)
125师主要负责同志
然而,在越北山区的清剿行动真是谈何容易!指战员们背负沉重的武器弹药,跋山涉水,穿越沟壑和原始森林,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隐蔽的敌人,随时可能遭遇伏击。
尽管如此,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到清剿残敌的战斗中,确保了交通线路的安全,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空中谜题:无线电波里的救援信号1979年3月6日黄昏,就在125师继续清剿任务时,班扬高地上空突然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
2营观测哨记录显示:18时07分,一架越南军方的安-26军用运输机以不足300米高度掠过丛林,机腹处不断循环播放越南语广播。
这叽里咕噜地说的什么鸟语?2营长李广茂立即下令全营57挺轻重机枪进入防空状态,枪管架在榕树虬结的枝干间,形成密集的空中火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1c13c60ccd186cbfae35f994e68eea.jpg)
安-26运输机
“让翻译班立即破译广播内容!”李广茂抓着野战电话的手青筋暴起。二十分钟后,情报参谋带来惊人消息——这架隶属越军总参谋部的专机,竟在公开呼叫寻找越军第346师师长黄扁山!
黄扁山大校此前率领346师负责防守高平地区,其精明狡诈,让我军吃了不少暗亏,但事实证明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花架子,在我军三个师于2月24日总攻高平之后,346师仅仅支撑了7个小时就溃不成军。
黄扁山见势不妙,带着一帮残兵败将跑到山区继续抵抗,却遭到了41军所属部队不断追击,人数一路减少。
军史记载:2月25日,我军两个加强营突袭311高地,缴获越军中央备用广播电台,却让黄扁山带三十余人趁夜遁入丛林。这个曾经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的“丛林之狐”,自此在战区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想到,就在黄扁山失踪12天后,越南军方高层依然没有放弃搜救他的努力,并从而将他的行踪暴露在我军面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e45fb0d77df4c4f390a6fbb36fd723.jpg)
搜剿山洞中的越军
三、蛛丝马迹:丛林追猎进行时3月8日晨,2营6连尖刀班在班扬北麓山垭口发现异常:三堆尚带余温的粪便旁,散落着用铁线草捆扎的树枝筷子。连长杨文辉蹲身细察,指尖划过泥地上的胶鞋印。
很快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这双鞋的尺寸是42码,与越军将校皮鞋规格完全吻合,看来还有大鱼!
“对方是三人小队,携带电台,向东南方向移动。”侦察兵出身的覃世宁副连长在作战地图画出轨迹。
忽然,前方灌木丛传来异响,三个身着黑衣的身影正朝我军方向移动。望远镜里,中间那人背着的苏制P-105电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关门战术!”随着杨文辉不声不响地打好手势,1排心领神会迅速占据两侧石山。当三名越军踏入伏击圈的瞬间,走在最后的电台兵突然感觉到了异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9cbdfa0e2fc7487a89008af0f31cc2.jpg)
我军清剿越军
这个细微动作至少是暂时拯救了他们,为了避免被我军一网打尽,三人如惊弓之鸟分头逃窜,枪声顿时撕裂了丛林寂静。
四、生死角逐:猫鼠游戏白热化到嘴边的肉哪能就这样放过去?追击分队在复杂地形中展开立体围捕:向西逃窜的电台兵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连续穿越三个溶洞消失。
现在目标只剩下向半山坡方向逃窜的 2 名越军了,这两个家伙跑得贼快,但很快在我军开枪后有一人右臂中弹,他踉踉跄跄跑了二三十米后,被追来的解放军战士飞身扑倒。
还剩下最棘手的猎物逃向东北侧绝壁,在乱石间留下带血的绷带碎屑,看来此人之前也受了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410aee2a238cf02c4ffed5d9a7114f.jpg)
我军搜剿山洞中的越军
覃世宁带1排追至悬崖边,眼前赫然出现直径不足1米的岩洞。战术手电照亮洞壁上的新鲜擦痕,隐隐能够闻到一股血腥味。
这是个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喇叭状洞穴,深处传来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如果贸然进去,可能被敌人躲在石柱后面偷袭,我军用越语喊话劝降,但对方毫无反应。
“喷火班准备!”随着覃世宁下达命令,两道火龙瞬间灌入岩缝,洞内温度骤升60度,浓烟中传出撕心裂肺的咳嗽声。
到底要不要抓活的?如果喷火器再烧个几分钟,敌人可能就变成挂炉烤鸭了,正当众人等待时,身高仅1.58米的广东籍新兵朱家贤突然站出来说:“我个子小,让我进去!”
朱家贤悄悄走进山洞,很快发现那个越军躺在石头后面,已经被熏晕了过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cb559a8429747b8466781a82c52600.jpg)
支援战斗的喷火兵
为了防备敌人突然暴起袭击,他戴上防毒面具,找了一根带有树杈的树枝,第二次冲进山洞,用手电照住那名越军的眼睛,用树枝扫掉他的枪,拉住他的裤腿,将他拖了出来。
五、迷雾重重:战俘身份成悬案当朱家贤拖着昏迷的俘虏爬出洞口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个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四十来岁,戴副大眼镜的中年男人,腰间别着特制的手枪套,贴身口袋里的花名册记录着346师全体军官信息。
和一般肤色黝黑的越军士兵不同的是,这个越军军官的皮肤还挺白的,更蹊跷的还有,其左手中指佩戴的翡翠戒指,与战前情报所述的黄扁山特征完全吻合。
“立即启动三级战俘处置预案!”闻讯赶来的师保卫科长亲自将俘虏押解到125师师部。然而后面的审讯陷入僵局:俘虏坚称是通讯连长,却对师级通讯密码一无所知;声称戒指是家传之物,却无法说明翡翠上的“山”字刻痕来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7a97da22fff09aac1fc4d85ebc31fb.jpg)
一名被俘虏的越军
因为冒险勇闯山洞抓获越军军官的功劳,朱家贤被火线授予三等功。
3月15日,那架执着的安-26再次出现,却在班扬东南山谷被我军37高炮击中尾翼。望着拖着黑烟坠向原始森林的敌机,李广茂在作战日志写下:“敌空中搜索终止,地面追捕转入静默阶段。”
六、战后余波:永不褪色的功勋簿1979年6月,凯旋归建的6连战友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朱家贤的三等功升为二等功。按照当时的立功受奖规定,只有俘虏或击毙了敌人副师长以上级别军官才能授予二等功。
这让大家再一次忍不住猜测:朱家贤抓到的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这份命令直接来自军区敌工部,随附的加密电报标注着“0042”的编号。而那个神秘俘虏,自移交战俘营后便从登记名册上消失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dc431c13690eb93bf11ea3af1da203.png)
朱家贤的立功证书
2009年河内公布的《抗华战争阵亡将校名录》中,黄扁山的名字赫然在列,死亡时间标注为“1979年3月8日”。这与朱家贤捕获战俘的日期惊人吻合,但我军档案中至今未见相关记载。
当年那个瘦小的广东兵如今已是花甲老人,他的二等功证书上仍写着“俘获敌重要目标”。当被问及往事,老人只是摩挲着胸前的勋章:“当时山洞里的硫磺味,我这辈子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