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速成鸡吗?当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炖出了一锅鸡汤,却发现“鸡没鸡味,汤没汤味”。那么,你很有可能成为了速成鸡的“冤大头买主”。

速成鸡这个词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速成鸡正如鸡中“战斗鸡”一般,以30天的极限速度产肉。
据经验老道的养殖户披露,要想养出正宗的土鸡,起码需要养4个月至6个月。养殖周期至少120天至180天。而速成鸡仅需要短短30天即可出笼,经由市面销售或者拉往屠宰场进行鸡肉制品加工。

这养殖时间的差距以及养殖成本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长此以往,在肉鸡市场的恶性竞争之下,谁还“赔本赚吆喝”地养土鸡,都跑去养“速成鸡”暴富去了。由于商家保密工作密不透风,在2012年以前,大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市面上流通着速成鸡。

直到2012年,媒体爆出养殖场的违规操作,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严重欺压了消费者,引发了一场“肉鸡信任危机”。

2012年11月23日,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山西粟海集团“速成鸡事件”才被披露,而他们恰好就是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主要供货商。
消息一出,无数家长和年轻人炸锅了。由于肯德基与麦当劳超快的出餐速度以及香酥的炸鸡口感,深深吸引着学生群体和年轻上班族群体。尽管肯德基后来发布声明,澄清采购的比例仅为1%,也没能让消费者信服。

为了更快地让肉鸡出肉,很多商家会不约而同地添加“科技与狠活”。在2012年令人大跌眼镜的“速成鸡”事件中,媒体一同披露了工人的原话“饲料配了药,对人体肯定有害”。
自然生长的土鸡与添加了“科技与狠活”的速成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区别。后者受制于激素、抗生素等影响,精神相对萎靡,鸡冠也显得尤为暗沉。但是速成鸡的身型却很健壮,远比精干玲珑的土鸡要壮实得多。

再者就是口味上的巨大区别,经过自然饲养的土鸡,其肉质香嫩鲜滑,入口即化,营养极高。而速成鸡破坏了鸡的生长规律,虽然肉块大,但口味却很柴,给人一种嚼皮革塑胶的感觉。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抱怨市场上所买的鸡看着个头大,炖起来却“鸡没鸡味”的原因。

土鸡跟速成鸡相比,胜在原生态与高营养。但饲养土鸡不仅成本大、费用高,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市场来说实在“等不起”。于是,经济快捷、短期高产的优势,让速成鸡成为许多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纪录片《食品公司》中,揭露了肉鸡养殖场的一些“玄机”。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为了快速赚取利润,会采用一些较为“隐讳”的极端做法。物理上,采用大灯不舍昼夜地照着雏鸡,使其快速成熟。化学上,则会喂食一些抗生素或者打激素让鸡不生病,促进更快雏鸡长大。

前文所述的粟海集团速成鸡,在雏鸡的短短30天至45天的成长周期间,分三个阶段先后喂食长营养、长骨骼、长肉的“特殊饲料”。据说,在这种高强度的喂食方法下,雏鸡几天就能够长三两至四两。

然而,速成鸡产业链远远没有人们想的简单。在短短数十天的养殖中,为了保证肉鸡能够按时拉到屠宰场或者市场,整个饲料过程都十分紧锣密鼓。雏鸡不仅全都挤在狭窄的箱笼内,并且为了省时省力,养鸡场所一般不会进行清理。
雏鸡就是在这种卫生情况堪忧的流水线中生长,但只要雏鸡从外表上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就能够顺利脱手。

距离“速成鸡事件”已经数十年,现在我们所吃的鸡也是速成鸡吗?很多消费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主要是因为“速成鸡”的影响太大,据说有让人体患病的风险。

现在市场上的鸡供求大抵平衡,在市场需求依旧巨大的情况下,肉鸡仍旧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那么,现在我们所吃的肉鸡也是“速成鸡”吗?只能说“此速成鸡”,“非彼速成鸡”。
现在的肉鸡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出栏,而且肉质和肉量都有所保证,这主要是因为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的提升。在成熟的饲养经验以及高能高蛋白质饲料的喂食之下,也能够使肉鸡在短期内出栏。

市场上所吃的肉鸡多为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经过不断的品种改良之后,白羽肉鸡形成了出肉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等优势。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依赖进口的尴尬现象,我国专家历经艰难终于研制出了白羽肉鸡。经过改良之后的白羽肉鸡,在繁殖能力以及成长速度上更贴合市场的高需求。另外,自从“速成鸡事件”被媒体揭露之后,肉鸡养殖产业不仅进行了自我变革,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政府监管以及公众监督。

如今,要想在肉鸡养殖上“动心思”难度极大。并且,现在喂药、打激素等成本太高,现在市场需求量很大,在那么大的基数上,再花那么多额外的成本和支出,也令肉鸡养殖商户无力承担,甚至是亏本买卖。

据了解,截止2019年,我国鸡肉养殖户多达1756.9万家,这也就是说,很多肉鸡养殖场的肉鸡数量约在100万只左右。想要覆盖上百万只雏鸡的额外成本和费用,还要提防衍生的意外和经济风险的话,无疑是一件飞蛾扑火的事情。

在数十年前,添加了“科技与狠活”的速成鸡,惹得人心惶惶。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了,肉鸡品种得到了改良,饲养技术也得到了升级,在短期内实现肉鸡出栏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