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摄影师镜头下拍摄的25张广州珍贵老照片

历史之韵 2024-12-23 14:23:5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兵

前言:

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刚刚奏响,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酝酿着变化。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期待的年代,一位名叫出目里利吕的美国摄影师,走进了广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他的镜头,如同时光的画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羊城岁月,让我们今天能够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

1983年的广州,就像一位既古老又年轻的智者,既保留着岭南文化的雅致,又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焕发出现代都市的活力。

街头巷尾,二八大杠自行车穿梭其间,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符号。出目里利吕,这位美国摄影师,被这种时空交错的画面深深震撼,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

清平路菜市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那里的卖鸡摊,挂着的都是真正的农村散养鸡,肉质鲜美。这些鸡,见证了广州人对食物品质的执着追求。

芳村的一家饭馆,素菜一块左右,荤菜在2-6块之间。现在看来,这个价格确实便宜。但在那个时代,吃顿饭花几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这也反映出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

西堤二马路,私家车很少见,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交车和自行车。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交通的简朴。

广州人民大桥上的路人,穿着朴素,但依然可以感觉到那个年代的精气神。人们都很阳光,没有大肚楠。

海洋鲜品综合公司,当时的食品公司都属于国营,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怀。这些国营企业,是那个时代经济体制的一个缩影。

中山五路,两侧还都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老式单元房和骑楼,行人和车辆也很少。这些建筑,见证了广州城市发展的历程。

老式单元房虽然简陋,但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家的温暖。这些房子,是那个时代普通家庭的生活写照。

80年代的广州公交车,驾驶室的车窗居然是可以掀开的。这样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公交车的特别之处。

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它见证了广州的变迁,也见证了时代的更迭。

广州沙面,现在是一个著名景点。在宋、元、明、清时期,沙面是一个对外通商要津,近代时期成为英法租界。沙面街上的木偶戏,人们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在那个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这样的娱乐活动是难得的盛宴。

荔湾新隆沙三马路,三马路边的民居,几个太公正在打雀。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老年人的休闲生活。

大南路的过街天桥,头顶的天空好蓝。这样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城市的宁静与美好。

广州文化公园电车,还可以清晰看到,公交车是“上海”牌的。你还记得当时的票价吗?这样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公共交通的便捷。

中山六路与六榕路交界处,农妇正在卖菊花。在广州老城区,最主要的两条路就是东风路和中山路。中山路比较长,从“中山一”一直到“中山八”。

解放北路,老汉拉的三轮车里,装的金属货物,重量比较大,陡坡车子踩不动,所以要下车拉。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码头上的红星242,这当时是广州通往澳门的唯一水上交通工具。这样的交通工具,见证了那个时代交通的变迁。

沿江路上的老式骑楼,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这些骑楼,是那个时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南华西街上的报刊摊,这条老街上除了有西关大屋,还连接着77条小巷,承载着几代广州人的记忆与情感。这样的报刊摊,是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越秀南站休息的阿婆,时隔40多年,她怀里的小宝宝,已经是个中年人了。这样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1983年的广州,距今已有41年了。那段时光,仿佛被覆盖上了一层滤镜,透露着温馨怀旧的色彩。每当我们想起,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回忆暖流。出目里利吕的镜头,不仅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羊城风貌,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情怀。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一角,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岁月如歌,羊城依旧,而那些被定格的瞬间,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