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识人无数,经常能在对方处于微末之际,一眼便看出其日后成就,眼光可谓毒辣。
但他最后却看错一人,临终前虽有所醒悟,但为时已晚,最后抱憾而终,为后代留下一位狼子野心之徒。
作为官宦之后的曹操,自然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所以自幼养成了慧眼识人的能力。
其中最震惊世人的一次,便是在降服刘备后,两人在后菜园借梅子下酒时,对刘备的一番点评。
当时,天下动乱,各地藩王都想称王称霸,其中曹操也不例外。
为了夺取天下,他收拢了一众猛将谋士,不过最令他感到骄傲的,还是降服了刘关张三人。
其中关羽不必多说,毕竟在十八路诸侯围剿董卓的时候,就靠着温酒斩华雄名震天下,曹操也对其青睐有加。
张飞虽然战绩稍差,但那也是和吕布打成平手的猛将,手持一柄丈八蛇矛,只身敌万军,如入无人之境。
正因如此,后世之人大都觉得,曹操更喜欢关张两员猛将,对刘备兴趣不大。
其实不然,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曹操对刘备的重视程度更高。
只要仔细想想,能够让关张两位猛将死心塌地跟随的主公,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同样作为领袖的曹操,怎么能不懂刘备的优秀?
在乱世之中,猛将就像一把剑,而懂得如何“舞剑”的人却很少。
如果搁到其他乱世,猛将的作用真有可能比任何人都重要。
但这是三国,这段时期最不缺的就是猛将,缺少的却是懂得如何运用猛将的“明主”。
所以,两人才有了这次“青梅煮酒论英雄”,对当时的天下诸侯进行逐一点评。
他们从淮南袁术聊到荆州刘表,再从江东孙策谈到汉中张鲁……
在这番对话中,曹操对几人的点评在后世都得到了应验。
当时刘备也是一度的敷衍态度,只是他没想到,曹操口风一转,突然对他说:“这天底下的英雄只有两个,那就是你和我。”
这句话,惊得刘备手中的筷子都掉了。
幸好这时候打了一声雷,两人这才转移了话题。
这时候刘备居无定所,刚被吕布欺负完,又被曹操降服,手下甚至无一兵一卒,只有两个兄弟。
这时候,曹操依旧认为对方是天下英雄,可见其识人的眼光确实毒辣。
既然如此,那曹操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觉得曹操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能够得到的谋士就各种宠信,得不到的就杀而后快。
所以,就有人认为,既然曹操没有趁机杀了刘备,那就是说明“青梅煮酒”这一段,只是两人的客套话。
其实不然,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非“屠夫”,无论何时何地,只靠杀戮是成就不了一代枭雄的。
就像刚开始的吕布,只要有机会往上面爬,就敢动手杀人。
但杀到最后,他的境况又如何?
尤其在联合王允杀死义父董卓,在被逐出长安的时候,他才察觉到天下对他的恶意。
从这之后,他再也没有为了权力而滥杀过手下。
张飞之死也是犯了同样的毛病,因为虐待手下,最后惨死梦中。
别看曹操嘴上喊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他却对无数谋士将领宽仁有加。
在典韦独挡张绣千军万马,以生命的代价保护主公逃出生天时,曹操也为其痛哭不已。
也在吕布投降时,在陈宫后面连唤其名,希望能与老友重续旧日情谊。
所以,曹操本身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他也是一位惜才之士,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能人志士投投入麾下,为其效命。
正因如此,在曹刘二人青梅煮酒时,是真的惺惺相惜,可是两人志不同,最后走向殊途。
曹操也因此多了一方劲敌,最后没能南渡长江,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只能眼睁睁看看刘备独占蜀中,天下变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除了刘备,曹操也曾预言过周瑜和马超。
周瑜作为江东的精神领袖,是与诸葛亮齐名的顶级谋士,而且他自身还是一位大将军。
这样一位能文能武之人,在赤壁之战后,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幸好此人在西取益州的路上病死了,不然也将会是曹操的一生之敌。
除了以上几个猛人,西凉马超也给曹操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曹军在西凉铁骑下险些倾覆。
曹操一生完全可以称得上“惊险万分”,数次险些丧命。
好在每一次都能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险中求生,但唯独临终之际留下一个最大的遗憾……
曹操最大的遗憾便是临终前未除掉司马懿。
在起兵自立之前,曹操一直在寻找各种谋士,只要是有才之人,那是不惜血本与手段。
比如在得知刘备拥有徐庶之后,立马将其母亲接到许都,变相威胁其弃刘归曹。
虽然曹军阵营中有无数顶级谋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谋士也和曹操一样,慢慢老去,陆续离世。
为了给曹军注入新血液,也为了给后代留下人才,于是他数次邀请司马懿出山。
司马家族作为颍川第一大家族,旗下诞生了无数顶尖人才,而司马懿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虽然一开始司马懿并不想出山,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效力。
但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有的是办法让其出山。
于是,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司马懿还是选择加入曹营。
刚开始的时候,曹操也认为自己得到一位堪比诸葛亮的顶级谋士,谁知道在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此人城府极深。
于是,他叮嘱儿子曹丕,只可用其策,不要与其深交。
虽然司马懿遭到了曹操的忌惮,但他依旧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谋。
无论是在夺取汉中时,还是在改善民生时,他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给出的计策都是独一无二的绝技。
司马懿就像一把战无不胜的利剑,曹操越用越顺手。
尤其是在曹操晚年之后,因为身体衰败,精力不支,司马懿愈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司马家族在曹营的权势越来越大,无人再能取代。
曹操临终前,他环顾朝堂上下,除了自己之外,竟然无人能与司马懿抗衡。
如果自己一死,司马家族很有可能取曹而代之。
于是,他在咽气之前对曹丕千叮咛,万嘱咐,只希望他能削弱司马家族的势力。
虽然曹丕的能力也不弱,但比起父亲曹操来说,明显稍逊一筹,处理天下朝政也颇为吃力。
最后在多重压力下,曹丕也遗憾早逝,只能匆匆传位给儿子曹叡。
也是在这时候,司马懿彻底展露自己的狼子野心,从兵权入手,然后慢慢将天下大权握在司马家族手中。
正如曹操所担心的,司马家族逐渐从曹姓宗族手中夺取权力,成功篡权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