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大哭大闹、发脾气?很可能是父母“亲自培养”出来的

凌晨妈妈说说事 2025-04-02 17:44:39

同事刘姐说,儿子已经5岁了,还是动不动就哭。比如,下班晚一点接他,就在幼儿园门口嚎啕大哭,还有,随口夸了一句别的孩子,他也会哭。真愁人啊!

新华网在网络上发布的“3至6岁孩子最令父母头疼的8事”调查中,关于性格问题中,爱发脾气、爱哭的选项,得到了近70%的家长投票。可见,这种情况还挺多!

有些家长苦口婆心跟孩子讲道理,但得到的反馈是“该哭还是哭,该闹还是闹”,跟没听见一样。你家娃也是这样吗?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培养”的

作为二胎妈妈,我对孩子爱发脾气、爱哭爱闹的情况,也和刘姐一样深有体会。但认真想想,好像孩子的这些行为,也和我们父母有关,甚至,可能就是父母“亲子培养”出来的。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出现各种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都可能和家长的养育方式有关。

比如,当孩子乱发脾气时,你是怎么做的?孩子做事情不专心,你是怎么引导的?孩子遇到困难就放弃,你又是怎么教育的?有些家长,还爱说下面的三句话,伤孩子不浅!

第一句话:“人家都不哭,就你哭,没出息!”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显示,“心理偏盲”普遍存在于家庭教育。

也就是说,家长们喜欢对身边人进行选择性评判与记忆,更是偏爱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当孩子受委屈了,跟父母哭闹时,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人家怎么不像你这么爱哭,没出息!”

这样做,不仅无法平息孩子的心绪,还会增加心理压力,陷入“标签效应”,让他认为,怎么努力都比别人差,变得自卑又敏感。

第二句话:“你再这样,就不要你了!”

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指出:“轻易就能击溃孩子心理防线的就是‘我们不要你了’,不仅让他以为自己不被爱,也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与依赖。”

的确,这样的话语,除了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还可能养成讨好型人格,时刻讨好父母,以求自己不被抛弃。

第三句话:“话都不会说,就会哭!”

从儿童发展教育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从0岁到4岁,需经过很多个阶段,如果引导不佳,时间可能更长。

所以,当家长看到已经4、5岁的孩子还只会一言不合就“哇哇”大哭,进而斥责时,先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因为没有注重语言启蒙,导致的?

Tips:家长越是责骂、贬低孩子,越会让他无法建立自我认同感。

孩子哭闹时,到底怎么做?

泰戈尔在《孩子之道》一书中写道:“孩子的每一个表现,都不能被轻视,也可能是一个教导的契机。”

我家俩孩子小时候都很喜欢哭闹、发脾气,即使到现在,大宝已经11岁了,偶尔也会发脾气,但比之前已经少很多了。老师也反馈说,孩子的情绪管理,做得越来越好了。

分享下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孩子能在你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优秀!

首先,保持平常心,回归理智脑。

发展心理学家阿尔黛·索尔特认为:“哭泣是孩子的本能与天性,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更是成长的号角。哭泣对于人来说,是机体进行重建与自我修复的过程。”

的确,成人在情绪波动时也会哭泣。孩子的大脑、心理及控制能力都还未发育成熟,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

因此,家长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烦意乱、如临大敌。保持平常心看待,让理智脑回归,才能用更好的方法来处理。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通过对近500名1至5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哪怕情绪再稳定的孩子,只要口渴、肚子饿、想玩耍或有其他需求时,都有哭闹的可能性。

研究员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哭泣只是表象,背后只是为了满足生理、心理需求或认同。

所以,家长们看到孩子无故哭闹时,不应首先责备,而是表示理解、认同,及时给予安抚。

可以跟他说:“我理解你”、“来,爸爸/妈妈抱一抱”等,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询问理由,并尝试引导。你会发现,越来越会了解自己的情绪,也知道如何处理了。

其次,鼓励孩子表达。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一哭起来,就只是专注地哭,问什么都不回应。有的家长就着急了,忍不住发脾气了。

“情绪理论”倡导者詹姆斯-朗格论认为,人处于激动或高度紧张状态,大脑易出现暂时性的思维混乱,进而出现语言表达问题,口齿不清等。

我们成年人,如果情绪上头,过于激动,都可能说不出话来,更何况孩子呢?所以,稍微等一等,再让孩子表达,自己是伤心、难过,还是委屈?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知道,情绪一旦被表达出来,也就消解了一大部分,很快能恢复平静,并了解自己的诉求,到底是什么了?

最后,跟孩子一起想办法。

当孩子面对难题、错误时,受知识积累、阅历等原因,让他们感到慌乱无措,本能地哭泣宣泄。

此时,家长们除了及时安抚,还建议鼓励孩子不要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而是选择勇敢面对,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比如,玩具弄坏了,咱们一起修复;衣服弄脏了,咱们一起洗;受委屈了,咱们一起找对方等等。

Tips:引导孩子积极寻找解决、弥补的办法,也是一个转移注意力,让孩子不再哭泣的方式。

凌晨妈妈来叨叨:

帮助孩子停止哭泣,最关键的是,探寻到真正原因。并且,尝试将每一次哭泣转变为成长的基石,才能让孩子慢慢减少大哭、大闹的次数。你在孩子哭闹不止时,是怎么做的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凌晨妈妈说说事

凌晨妈妈说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