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个七年?一部纪录片给中国父母的启示

心智家园教育 2025-03-04 23:39:41

1964年,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记录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社会实验——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隔七年被镜头记录一次人生轨迹。

最终,富人的孩子延续了优渥的生活,穷人的孩子依旧困于底层。这部纪录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原生家庭的认知高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

但故事的结局并非不可改写。2025年2月23日-3月1日,心智家园在广西、广州、贵州等地发起了系列亲子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群父母正在用行动证明:教育不是命运的枷锁,而是一场关于自我觉醒的修行。

01

走进孩子的内心,

从打破“母亲”的身份焦虑开始

2月23日,一场名为“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的主题读书会在广西凭祥成功举办。26位家长在主持人卢美芬的引导下,直面亲子关系中的困惑。一位母亲表示“从未认真思考过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许多朋友也因此陷入了思考。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一书中的观点被反复提及:为人父母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的责任。只有父母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都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多陪伴孩子、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理解与认同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和包容孩子、允许孩子犯错等。这些观点引发了在场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开始反思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

02

父母是原件,

孩子是复印件

2月23日,广西梧州市心康达读书会在温馨的氛围中举行,黄华学长带领9位新老朋友一同研读包丰源老师的经典书籍《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第二章。一位母亲含泪讲述了她的家庭“轮回”:幼时对父亲的责任感有所质疑,婚后又将这种想法延续到丈夫身上,进而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其中,一个孩子成绩优异,另一个孩子学习吃力。直到她看见根源在于自身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时,才开始努力改善与丈夫的关系,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致力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重大,另一位妈妈就通过改善夫妻关系,让一直依赖自己睡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独自睡觉。更让她喜悦的是,家人也感受到了她学习后的变化,不仅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她的工作也更加顺利了。

还有一些朋友,通过自我提升,在学习上给予了孩子极大的力量支撑:

有的朋友面对孩子抱怨老师时,学会了引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稳住情绪;

有的朋友分享,自己改变后,孩子也发生了积极变化,遇到问题会主动与他沟通,学习让他的家庭焕然一新;

有的朋友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了转念,与孩子的温和交流也让他看到,亲子关系也因这一转念得到了改善。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改变自己、重视亲子链接,是教育的关键。

03

把成长留给自己,

把祝福留给孩子

2月25日,广州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解决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的亲子茶话会,16位朋友欢聚一堂。钟惠妮老师介绍了茶话会的初衷——希望以物载道,带大家开启一场内在探索。茶话会上,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从曾经的焦虑不安,到如今的淡定从容,她的变化翻天覆地。

春节期间,她17岁的孩子与同伴相约爬山,挑战了一段布满冰雪的山路。孩子自行设计路线,完成了连续20小时的雪地徒步。

正是这位妈妈的允许与相信,才有了孩子的这份毅力与坚持。

一位朋友分享了对孩子玩游戏的担忧,惠妮老师引导她看到了背后的童年焦虑。这位朋友也找到了接下来应该改变的方向,知道了应该如何行动。

一项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专家主持的研究发现,9-11岁的孩子如果认为父母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过多,他们以后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等状况。

戒断电子产品的第一步,或许应该是父母先放下手机,用真实的陪伴填补孩子的精神空洞。茶话会3小时的精彩讨论,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感受与感动:

当我们把成长留给自己,把祝福留给孩子时,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04

父母1%的自我提升,

换来孩子99%的成长

2月26日,“丈母娘读书会”第二期在广西心康达朝阳分公司(心悦工作室)温暖开启。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与社会脱节许久,与孩子缺乏共同话题。通过交流学习,这位妈妈决定提升自己,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她表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自己感到非常温暖,下周还要继续参加,与大家共同学习。读书会上,大家不仅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找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改善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一位新加入的朋友表示:“今晚的读书会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也让我明白,成长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课题。”

为人父母的修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不断学习成长,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共勉!

05

绘画里的情绪密码,

让孩子的声音被“看见”

3月1日,贵州省悦享家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举办了2025年第一期线下读书会,27位朋友在这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我们如何才能读懂孩子的人格特质?王鹏圣老师带领家长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分享了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相互间的探讨交流,大家更清晰地懂得了,基于孩子的特质,应该如何智慧地进行引导。

同时,本次活动还为到场的孩子开设了绘画课,解决家长带孩子的后顾之忧,赵文巧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情绪云朵”绘画课。

赵文巧老师带领孩子们讲述这一周以来让自己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引导孩子们表达当时的情绪,把没有说的话说出来,并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

这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需要清理内在的情绪障碍,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种下好的“文件包”。

教育的终极答案藏在父母的成长里

回顾文章开头提到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当中唯一打破阶层壁垒的尼克,他凭借对科学的热爱考入了牛津大学。而推动他突围的,是父亲那句:“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在心智家园的活动中,一位父亲的总结引人深思:“教育孩子,本质是教育自己。当我们停止抱怨‘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转而追问‘我该如何成为更好的榜样’时,改变就已发生。”

3月16日,“为人父母智慧学苑”高阶课程即将上线。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一群愿意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学生家长”。欢迎报名,让我们在爱与反思中,改写家庭的未来剧本。

0 阅读:5
心智家园教育

心智家园教育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生智慧,让生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