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我军装备的新式军帽,引发全国反对,从装备到取消只有3年

霜霜看过去 2023-08-31 18:36:01

1950年1月,解放军总参谋部赶制了十几种军装样式,经军委和各大军区首长审定,我军第一套正规的50式军服诞生。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精心设计,陆军军服主要仿效苏联军队,海军和国民党的军服差不多,空军参考中山装。样式比较简单,只是按照级别、兵种和用途区分,也没有军衔标志。

解放军第一套带军衔的服装是55式军服。1955年是全军正规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起,全军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为配合大授衔,55式军服应运而生。新的军服改换计划1953年就开始酝酿了,军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贺龙任组长,陈毅和总后的黄克诚、洪学智等人是小组成员。

55式军服主要还是参考苏军,并借鉴一些东欧国家和朝鲜、美国、日本等国的军服特点。军委的要求是,新式军装穿出去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有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修改。这一次新军服的设计和制作都下了大功夫,经过多次调整、修改,花两年时间,全套服装的初步设计方案1955年4月才被军委批准。

部队演员王晓棠穿的50式军装

1955年8月,毛主席、朱老总等中央领导亲自审查55式军装的样品,总体上满意,毛主席听说价格不贵,很高兴,说新军装样式好看,统一、正规,又比较节约,这样很好。几位老总对新军服衬衣的样式意见不一,衬衣准备了圆领和翻领两种样式,彭总觉得翻领浪费布料,不赞成搞翻领,陈毅等首长认为翻领好看。毛主席发话,说翻领好看,就不要考虑节省布料了,做翻领。

接下来,由周恩来亲自把关审定,仔细研究军服样品,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了几点细节上的改动,并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观样品,提建议。代表们一致认为,各式军服的设计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象征,美观大方,完全使用国产材料,成本还比较低,大家都很满意。

9月,又经过一些细微修改后,全套55式军服的方案才正式确定下来,于10月1日开始实行。全军大换装不可能那么快,1955年,除了国庆节受阅部队换了55式军服,各部队换装的很少,大部分部队到1956年5月才换上新式夏装,年底全军换装基本完成。

55式军服设计比较经典,部队总体反响好,振奋了士气,广大人民群众也觉得好。特别是获授军衔的军官们,穿上新军装,头戴大檐帽,肩扛金色肩章,腰间打着武装带,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走在大街上往往会引来男女老少的围观,大家交口称赞,“解放军真威风!”“看那军官多精神!”

据55年授衔的中将黄志勇回忆,有一次他在丹东检查部队工作,穿的是将军服,路过市区时想下车看看,没想到刚下车,就有群众过来,夸他的军装漂亮,有人和他握手,有人问他授的是什么衔,不一会儿,被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说了半天话才让他走。

很多校、尉军官也说,穿上新军装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公共场所非常引人注目,群众看他们的眼光满是崇敬和羡慕。不过55式军装也不是完美的,后来又做了一些调整,最大的问题是士兵戴的那种“船形帽”,曾引发巨大的争议,最后不得不换掉。

船形帽是“舶来品”,一种轻便小帽,国民党军就戴过。起初,毛主席审查55式军服样品时,看见船形帽,问贺龙:“你们说船形帽好吗?”贺龙说:“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战士都戴船形帽,好处是观测目标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毛主席表示,你们都觉得好,那就让战士们戴吧。

船形帽

但船形帽发放到部队后,很多战士有意见。一来是过去的对手国民党军和美军戴这样的帽子,现在解放军战士也戴,好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二是船形帽是歪戴,大家觉得别扭。这种军帽的标准戴法是向右倾斜,帽底边前缘距右眉一指宽,距左眉二指宽。不光战士们觉得难看,群众也反感。

战士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戴这个不成了国民党兵了?有人说,没办法,这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嘛。干部们听得多了,就训斥他们:“嚷嚷啥!当兵就要服从命令,让你戴你就戴!”可战士们不乐意,船形帽属于便帽,大家经常折起来放到口袋里,能不戴就不戴。很多军官和高级首长下部队视察也戴船形帽,同样有人觉得难看。

鉴于这种情况,1957年5月,《解放军报》刊登了题为“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一时激起千层浪,军报每天都会收到各部队来信,以个人名义或联名信的方式提意见,认为船形帽不好,应该换掉。很多干部看了报纸,纷纷表示,军报替广大战士说出了心里话,他们也赞成换掉船形帽。

如南京军区司令部一名大尉军官朱赤给军报写信说,要求换掉船形帽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还是机关,从来没听人说过船形帽好。大家不愿意戴这种帽子,经常发牢骚,群众也看不惯,甚至影响到了征兵工作,许多青年因为不喜欢船形帽而不愿入伍。

3402部队一名下士唐天祥在信里说,他因为不戴船形帽已经被处分过好几次了,但是连母亲也反感他戴船形帽,说戴了不像个样子。也有很多来信提出,以前的“解放帽”挺好的,为什么不用,希望部队尽快恢复“解放帽”。

在雪片一般的部队来信里,要数一个名叫任兰品的战士写的信最具代表性。1957年6月18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他的文章《第一次戴船形帽的遭遇》。任兰品原来是一个小学教师,1956 年初,为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了解放军。不久,部队发新军装,任兰品本来挺高兴的,可是拿到船形帽,顿时想起以前见过的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歪戴帽子的模样,感到惊愕,不想戴。

可是部队要求戴,任兰品只得服从。一天,他上街办事,刚好遇见小学生放学,几百人组成整整齐齐的队伍在路上走着,他们大都是任兰品教过的学生,任兰品心说,自己当兵了,小朋友们看见他,不但喊他老师,还得喊他解放军叔叔。谁知,学生们老远看见他,有人便大喊:“牛X帽,牛X帽!”

戴解放帽的官兵

走到任兰品跟前时,学生们拿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压低了声音说:“怎么任老师也戴牛X帽了!”任兰品很不好意思,心里不是滋味,涨红了脸。

队伍后面送学生的几个老师看见了,赶紧跑过来,拉着任兰品的手安慰他:“老任啊,孩子们不懂事,别往心里去。不过说实话,我们也看不惯这个帽子,戴上它像什么样子呢。”任兰品一听这话,更尴尬了,哭笑不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广大战士和群众都认为船形帽戴着丑,流里流气的,“戴正了,像和尚;歪着戴,像流氓”,比这更难听的也有。至此,新式军帽已经引起了全国性的争议。

既然船形帽反响如此之差,为什么能入选新军装的方案呢?说起来很简单,样品做好时试戴,找的都是高大、英俊的战士,看上去挺好,国庆阅兵的队伍更是如此,战士们都是百里挑一的,戴上船形帽照样威风、精神气十足。

彭德怀视察部队

但仪式之外,到了各部队,战士们的身材相貌大有差别,戴船形帽的实际效果并不太好。当然,船形帽受到排斥,历史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军帽风波”最终惊动了中央军委和彭老总。195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船形帽改回解放帽。但全军几百万人,一下子换了不现实,计划两三年后再换。

彭总时任国防部长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1958年秋,彭总到大同某部队视察,和战士们开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战士们不知道军委已经决定改换军帽了,有人提起船形帽,说大家不喜欢,老百姓也讨厌,还是换回解放帽吧,我们愿意戴,老百姓也喜欢。彭总明确表示,赞成战士们的意见,说很快咱们就会改过来。战士们很高兴,热烈地鼓掌。

由于船形帽还有大量库存,中央军委为了避免浪费,原计划到1960年再更换,由于战士们换帽的呼声太高,又决定1959年开始换。库存的船形帽废物利用,在增产节约活动中改制成了手套、挂包小袋或士兵冬装的上衣兜等。于是,我军战士戴了3年的55式船形帽正式退场。

0 阅读:0

霜霜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